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诗无达诂与《野草》 ...

  •   1,“诗无达诂”
      摘录:
      “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
      “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白居易《与元九书》)
      以今言释古语。

      批注1:

      训诂学gu古
      我记得以前看的那本楚辞歌谣与训诂学也是一起的,但是写的相当生动,唉找不回来了。貌似还有很详尽的黑白插画。难受,没看完的书是世界上最难受的事情,就跟没做完的梦是一样的。

      批注2:
      今日再看,这种训诂学,意外的有些同人二创的感觉吗?

      2,《野草》之《过客》
      读完此篇,总有一种被人催促着往前走的感觉,又或者是源于一种内心的召唤,这让我感受到强烈的催人奋进的力量。
      这给予我一种不再留恋过去,纯然的现实的希望。
      过客是一个战士的形象。战士是不断前进的,而因为感情会干扰人的决定,于是过客拒绝敌人,也拒绝亲人。
      这岂非是一种强烈的清醒与客观?
      这岂非是一种矛盾地渴望爱又拒绝爱?

      3,《腊叶》
      鲁迅在《过客》是拒绝感情的。然而这篇《腊叶》却是写给爱他的人的。
      这让人十分感动,这么一个拒绝感情的人,他其实对于生命本身是包含着大爱的,同情弱势人群,饱含人文关怀,而且是一种清醒的关怀,不是充斥着无限温情那种,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人们清醒过来——
      但是极为矛盾是关于五四,在钱理群教授另一篇的讲解中说,有学生读了鲁迅的文字因而清醒,参加运动后有的被捕,有的被开除,鲁迅认为不如不要使得他们清醒过来,譬如浑浑噩噩,至少保留了生命与学业——鲁迅为此他怀疑自己。
      而在《腊叶》写作的那段时期,他得了肺病,长期酗酒抽烟,希望自己死去。而许广平让他把自己的生命为了爱自己的人保留下来,于是他坚持活了十年,后来国外的医生甚至说,你们中国人太顽强了,这个病十年前就该去世了。
      为了爱自己的人——这是多么难得的温情啊!
      《腊叶》的写作视角也很离奇,鲁迅讲自己比作腊叶,以腊叶的消亡,把腊叶忘掉,“我”这个角色没有余闲关注腊叶去做正事——来劝慰许广平忘了自己。他感叹生命的最终是消亡,我们却在病残的枯叶里感受到人间的温情。
      感情多么珍贵,于我而言。感情是天下第一等的事情,于曾经的我而言。
      然而别离之际,鲁迅先生却说:“不要留恋我,忘掉我,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你没有时间悲伤。”
      这是多么克制情感的表达,却使人感受到平和的真情。
      没有“情感的滥觞”,从来不是“凄凄惨惨”,不要将悲伤拿去消解,才是真正的珍视罢?

      4,关于《死火》
      死火极具有想象力。
      这应该是鲁迅一个梦罢。
      死火是鲁迅作为写作者独特的表达意象,是那种极端矛盾共生的表达,生与死,火与水,别人看来是水火不容,别人看来火是流动的无法捕捉的,是温暖的热烈的,而他看来,却是在青白的雪地里静止的。
      有与别人不同的表达意象,不同的比喻,这正是一个作家所必须的特质。这个概念大概是我在村上春树的某本小说中读到的。当时觉得很有趣味,村上当时是将爱情比喻成春天小熊的拥抱,虽然其实也比较可爱的一种表述方式,然而或许我并不爱熊,也听过熊将把自己养大的饲养员吃掉的新闻,因此并没有什么感触,觉得,似乎有才华,仅此罢了。
      而死火,串联着鲁迅特质的文学意象,如地狱、赤练蛇、猫头鹰、夜、投枪——这一切使人深深着迷。
      在某一个瞬间,火不再燃烧而静止,得以看到乌黑的气,得以将它拾起来,仿佛有形,然而死火却选择燃烧——“我不如烧尽”。
      结局是“我”、死火、列车全灭。
      这不愧是反抗绝望的哲学,倒是颇有一种宁为玉碎的“落了个白茫茫真干净”的味道。

      5,看客
      课程笔记:“看与被看”的看客关系,深刻刻画了中国群众把一切当故事娱乐去消遣、将不幸与困难作为谈资、将其“审美化”这种麻木与残酷的行为。中国是一个人间大戏场,而看客正享受着世纪末的狂欢,人人皆是在表演。而这种表演将遮蔽理想者的奋斗与不幸者的苦难。于是鲁迅的预言是:迟早亡国于哈哈一笑中。

      于此我又或者想起一本书名:娱乐至死。
      关键是看客这一形象至今天也不过时,令人哀叹。
      更绝望是,我似乎存在很严重的这种倾向,自我剖解不幸与苦难,自我演绎,自我同情,此之谓自怜自艾——此之谓“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中国文人”。
      其实我很能理解这种行为的内在逻辑。首先是看客,要说他没有同情心,不如说他的同情是一种表演。别人受苦,他们在旁边围观,然后说“你太惨了”,以此满足一种道德上的同情,实际上同情吗?未必,他们未必了解,更未必说会想办法帮助。他们只是在表演同情,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看,我是多么关注它,最后表演完了,快乐了,“哈哈!”当作故事结束。
      这是一种人性上的卑劣。
      所以有人说我对人性太过期待,这不如说是过分理想主义。因为我站在的角度是——看比较高深的书,但是又缺乏阅历,当然不可能完全看懂,却因为自己接触到并冰山一角,便误以为自己站在那种层面,诚然我希望自己——心怀天下,然而我确实很多都不懂,当然这不妨碍我努力关注这些。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一些浅显的道理——就在最近听的一些讲解视频里,在讲解文义之外,许多学者教授对于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持有一种悲观消极的态度。有人说“西方世界要没有基督教作为信仰也早亡了”。而在我们国家呢?信祖先吗?我对于亲情的感触更多停留在童年,在少年期存在长期空白,至今也不抱有太大希望,更不对祖先有什么感觉。信土地吗?诚然我喜欢“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句子,确实我也曾接触土地山林、湖水稻田这样的自然生态,但是更大程度上这是作为一种休闲的体验态度,让我一个人去种地生活那也不够现实,特别在后面离开家乡去远处读书后,我离自然感觉更加遥远了。
      甚至在近些年,长期不与外界接触,甚至多日不曾出门,最多进行必要的与人交流换取一点生活必需品——于是不与人接触,也不与自然接触,这样狭隘的人生,这样困于一隅的格局,有什么资格说什么心怀天下呢?
      于此我怀疑我的信仰究竟能是什么?我能坚持做下去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但愿我不要再作为一个看客,而是真正能做到改变些什么,但愿我不要沉浸在自怜自艾的“怨悲惨心境不可拔难以对君”,但愿——
      我能有真正的光。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