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读《随感录》 ...


  •   一篇不懂,另一篇振奋人心。简单记录如下。

      之前一篇,讨论保存国粹的。
      中国很多国粹,而国粹多了名目繁多。有部分国粹其实是守旧的残渣。
      “无论所谓国粹,也无论怎么保存国粹,且问,国粹如何保存我们?那我们就可以保存这些国粹。”

      这句话看起来,鲁迅十分具有实用主义的清醒,而且如果他说这是他朋友说的为真,那他的朋友也是实用主义者。

      两种人,一种是以一己之力对抗众人的,这种人有几分天才,有不容于世,傲视愚民的骨气,而一个民族更需要这种人。但是这种人的特殊在于,处处为人受限,处处受掣肘。而这种人也特别的少。也可能变成喊口号的“举世皆浊我独清”罢了。

      而另一种人是从众者(鲁迅谓之“合群的自大”)这类人聚集在一起,嘲讽别人,以崇尚民族自居,为国粹骄傲,然则他们没有主见与灵魂,如果他们的观点错了,就会自我安慰,这并不是自己的问题,法不责众,如果他们对了,就很骄傲,把这些属于一个国家的文明辉煌归属到自己身上,觉得都靠自己。而这种人在中国里是特别多的存在。

      这种人发展到后面有的还会把自己的缺点拿出来,自我诋毁,说是祖上几千年都是这样,所以以后也这样。然后这类人是其中最令人悲哀的。

      书里引用另一本书所言,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的生活其实不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而是祖上的血脉流传,这个血脉包括生理与精神上的,类似于传承“我爸爸说,我妈妈说”这种承上启下,也类似于“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宗法制度。

      当年的人是什么样子,现在就是什么样子。人是一个拥有文字语言传承的族群。受着过去的鬼魂的影响!这让我突然想起,《共产党宣言》的幽灵。这又是多么形象又影响人心、多么生动又多么理性的发言啊!我觉得迅哥儿无疑是前一种人,且是其中最为清醒,并且能将愚民唤醒的那一种人来。

      我觉得最可怕是两种人都很有一部分像自己。像是为传统文化骄傲,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然而沉醉于这种骄傲中,以为这些等同于自己,岂不是与那愚民的自豪一样?毕竟只是作为观众,只是作为娱乐,根本不曾参与进去,有什么值得骄傲呢?

      而若像什么微博论坛与人争执,在弹幕上刷屏骂人之类,到处被当枪使带节奏,是否又与这些愚民一样?而若一个人持有不同的观念,不与人一同,也不与人和,当真能独立一隅保持清醒?闭门造车到底能造出什么东西?如何又不当乌合之众的同时又与在此众中呢?另外一问,所谓有几分天才到底是你自以为是的想象还是真有其才呢?

      这么多字我絮絮叨叨仍然讲不清楚,而迅哥儿三言两语,生动诙谐,就力透纸背,呜呼!真乃我偶像啊。

      其他:

      《刻意练习》扫过一部分,不太喜欢。
      《民族进化的心理》法国 G. Le Bon
      果然我的联想是对的,吃了英文不好的亏……这不就是乌合之众作者勒庞吗……

      不用太在乎别人的建议。如果找不到书读,尽量从名家推荐来看,不必相信什么书单的意见,感觉现代信息流太过庞大,认真来读书已经是非常艰难了,呜呼!

      秉承着“再不看便很可能没有机会了”的信念,勉强读了一章《曹禺》,惊呼天才也,其中《金子》原著《原野》我也曾解析过。果然我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不凡。对于另外几本戏剧我也很感兴趣《家》《北京人》《日出》。另读《文学理论基础》,第一章的问题基本回答了。

      批注:

      然而我还是这些书越堆越多,我还是没看,惭愧。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