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四十)尾声 ...

  •   认识你,喜欢你,嫁给你,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
      ——慕昭华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日本宣布战败,无条件投降。
      神州大地,举国欢腾。
      然而,有些政治嗅觉敏感的人,却注意到了隐藏在欢庆之下的剑拔弩张。
      顾清明想,是时候举家离开了。
      做出这样的决定,他心里比谁都煎熬。可是,顾家留在国内,只会成为争斗者嘴边的肥肉,危机重重。
      很多人不理解,现在抗战胜利,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缘何顾家要举家迁向美国。
      顾清明嘴上说的是美国经济发达,且顾家在美国也颇有人脉资源,这样对顾家发展更加有利。实际上,他只不过是想要避开即将到来的内战和国内想对他顾家不利的黑手。
      隔世而来,再去调查上辈子他的死亡原因已经是无迹可寻的事情,他只能未雨绸缪,避开那些是是非非。
      他不畏死,可是他还有那么多的牵挂,他不能死。他还要撑起顾家的家业,还要给慕昭华一个温暖的家。
      “小七,抱歉,要让你跟着我一起远渡重洋了。”顾清明拉着慕昭华的手,一脸歉意。
      慕昭华下意识摸了摸脖子上戴着的由兄长所赠的项链,轻笑着摇头:“不用向我道歉,我相信你的决定。”
      她知晓顾清明的志向,也认可他的行为。再说了,便是顾清明作奸犯科、杀人越货,此时的她也愿意给他递刀子——当然,这是玩笑话了。以她对顾清明的了解,顾清明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沦落至此的。
      顾清明心知,慕昭华惦记父兄家人,只是他纵然有所预感,也不能以此为借口,让慕岳不顾他的高位,让慕昭义放弃他的前程。不管前事如何,他总要出去,不仅是保全顾家,还是给慕家留一条后路。
      至于胡家,顾清明想,未来如何该是他们自己做的决定。出国也好,留下也罢,投效党国也好,亲近□□也罢,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走下去。只是,他会在胡家需要帮助的时候竭尽全力相帮。
      “小七,你有没有后悔喜欢我?”顾清明突然问道。
      “嗯?”慕昭华粲然一笑,星眸之内流光溢彩,让顾清明不舍得移开眼睛,“绍桓哥,我从没有后悔过。认识你,喜欢你,嫁给你,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情。”
      她的意中人,是心怀天下的盖世英雄,却又不会只顾大局、不顾小家。是他,教她认识到人定胜天的强大力量;让她有了在医院中坚持这么多年的勇气;是他,给予了她除了来自兄长之外的爱意。她很高兴,能与顾清明有这样的缘分。

      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初,顾家离开重庆。
      此时,国共两党正在筹划在重庆进行和平建国谈判。
      地处长沙的胡家人,也感到了时局的莫测。
      胡长宁一边抨击国民党政府的黑暗与腐朽,一边在犹豫是否接受旧友邀请,在国民政府中任职。
      已经奉调回到长沙警备司令部的薛君山一脸不耐烦地看着自己这位一脸纠结的岳父,摸了摸怀里小儿子薛喜乐的脑袋,直言道:“岳老子(方言,岳父),你去还是不去,给个准话啊,小心人家看你不顺眼,给你扣一个通共的帽子。就算敬庭是师长,也不好去捞你。”
      胡湘君瞪了薛君山一眼,又转身去安慰老父亲:“爸,你别听君山危言耸听,就按你心意来做……”
      胡湘湘侧身看着坐在自己旁边的瞿敬庭,却见瞿敬庭也是神色凝重,不由得问道:“敬庭,怎么了?”
      “没事的。”瞿敬庭对胡湘湘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又道,“两个选择,各有利弊。无论是去还是不去,都必然要得罪一些人。爸不必担心,还有我在。”
      胡十奶奶叹道:“依我看,就不必去了。长宁可不是做官的材料,就在家当寓公,也没什么不好。倒是你们这几个孩子,都在军队供职,若是内战一起,还不知道是福是祸。”
      瞿敬庭失笑道:“没想到,奶奶慧眼如炬。”胡十奶奶不愧是胡家的定海神针,眼睛毒得很。
      胡小满看了看两个姐夫,皱了皱眉,说道:“我不过是个警备司令部参议,微末小卒而已,对大局没有妨碍。只是——”
      “只是小薛是警备司令部稽查处的处长,小瞿更是位高权重……”胡长宁叹道,“我也不是不知事的年轻人,罢了,就不去掺和了。”
      瞿敬庭沉默片刻,道:“程公(指程潜)掌湖南军政大权,咱们实则不必忧虑湖南会再陷战火。不过,尽管如今党国势大,可要是□□得势,姐夫和我只怕前途堪忧。”
      薛君山拍了拍瞿敬庭的肩膀,劝道:“那都是以后的事情,更不是咱们能决定的事情。先别想那么多,抓好手里的权力才是正经,万一真要是……咱们也好有交换的筹码。”薛君山一向都是务实的人。
      “也只能如此了。”瞿敬庭微微颔首道。
      胡湘湘摇摇头,给身侧的金凤递了一杯清水,说道:“我不懂政治,只不过,我觉得,谁要是先挑起内战烽烟,那谁就注定会失败。”
      瞿敬庭先是展颜一笑,随即眸色一沉:“是了,湘湘说得对。谁要打内战,谁就会失了民心。”
      尽管他只是副师长,手下却有不少团长、营长听命,更何况,顾清明临行前,将顾家在军中的人脉交托给他。他虽不知这是顾家人脉的几成,但是仅看这股力量就不容小觑。他不必慌乱,只需要跟着程潜走就是了。

      民国三十五年六月,美国纽约,顾宅。
      坐在花厅里,看完当日的报纸,顾清明叹息出声。
      “绍桓哥,出什么事了?”刚刚处理完家中庶务的慕昭华一进门,便听到了顾清明的叹息声。
      顾清明将报纸轻轻推到慕昭华面前,指了指其中一个板块:“父亲被委任为徐州绥署主任,只怕国共停战协定很快就会形同虚设。”他口中的父亲,自然不会是正在顾宅花园里遛鸟逗狗的顾老先生,而是国军陆军一级上将慕岳。
      慕昭华快速浏览完顾清明所指的内容,明丽的五官瞬间笼罩上一层阴霾:“看样子,委员长是不肯放过父亲了。这样损名声的事情,偏要他来做。也不知道,兄长如何了。”
      顾清明苦笑道:“党国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先开战,这内战之罪名定然是跑不了的。民心向背,士气先无,再加上□□如今也占据西北,兵强马壮,只怕国军讨不了好。以父亲的功勋卓著,倒不必担心有性命之忧,可这晚年声名却要被毁了。”
      “可有什么办法?”慕昭华的眼底隐隐有泪光闪动。尽管她与慕岳父女情分不算深厚,可那毕竟是她的父亲,她不可能就这样袖手旁观。
      顾清明略一思忖,摇头道:“办法是有,但并无万全之策。最重要的是,父亲对委员长是否真的忠心不二。”顾家对蒋家王朝并无全然效忠之心,毕竟当年顾老先生追随的是先总理中山先生,而非蒋总裁。至于慕岳,以顾清明来看,只怕也不是全心全意跟随蒋家的,不然也不会三五不时就被委员长敲打。
      慕昭华想了想,说道:“父亲对蒋家未必有多少忠心,但是他对党国却是一心一意。”顾清明能想到的,身为女儿的慕昭华自然也能想到。
      顾清明轻轻揽住慕昭华的肩膀:“没事的,若是父亲有事,顾家不会置之不理。纵然不在内陆,料想在国民政府还是说得上几句话的。”
      “也不知道哥哥的情况如何了……”慕昭华喃喃道。
      顾清明也有些头疼,毕竟顾家在美国,对很多事情都鞭长莫及。慕昭义不如慕岳声名远播,想要打探消息,难度更大。只是,慕昭义到底是慕昭华的兄长,是顾清明自己的内兄,顾清明也没有真就丢开手置之不理,还是在探听。
      “维信是父亲的嫡子,本身也是军长的身份,必然能够全身而退的。”顾清明宽慰道。

      民国三十六年四月,国民政府以慕岳“剿匪”不利为名,免除慕岳徐州绥署主任之职。
      消息传到顾家,顾清明和慕昭华相顾无言。
      许久,顾清明才道:“人心浮动,战事不利,党国败势已显。写封信给父亲罢,请他到美国来,或是——”或是考虑投向共产党。这后半句话,顾清明没有说出口。
      慕昭华却听出了顾清明的言外之意,勉力一笑:“好……若是父亲能来美国,那就再好不过。”只怕,这两条路他都不肯,若是他还惦念着党国,还有力挽狂澜的梦想。
      他们没有收到慕岳的回信。

      民国三十七年八月,第九十六军军长慕昭义率所部在济南宣布起义。
      慕岳闻知,主动请辞国民政府参军长之职,并去信美国:“心系祖国,不忍离开。”
      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慕岳回到老家广东韶关,不问军政时事。
      收到消息,顾清明和慕昭华心中情感复杂。
      他们都曾是党国军人,为党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没有想到,曾经他们为之奋斗的党国,如今竟然落到了这样的境地。
      对慕昭义的起义之举,他们不能说慕昭义做得不对,可是也不能全然心无芥蒂。
      对慕岳的避世行为,他们也不能说慕岳做得不对,可是这样消极应对,对慕岳本人也并无好处。
      “我们每个人,大概都心情复杂。”顾清明叹息道。
      慕昭华轻轻摸了摸小腹,轻声道:“个人情感在国家大势面前无足轻重。只要中国能好,百姓能好,我们也不必想太多。”
      顾清明笑了笑,将慕昭华整个人抱在怀里,说道:“你说得对,我也只是一时钻了牛角尖……那些家国大事,现在与我们距离太过遥远。只要咱们一家人都晏居无疾,平安康泰,我就别无所求了。”

      民国三十八年八月,程潜、陈明仁通电全国,宣布长沙和平起义。
      早已经有心理准备的胡家并没有慌乱。瞿敬庭、薛君山和胡小满一脸平静地换下了国军军装,改弦易帜。主政湖南的依旧是程潜。他们不需要惊慌。

      民国三十八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大洋彼岸,千里之外,顾家也迎来了新成员:慕昭华产下一子。
      顾老先生大喜,亲自为孙儿取名:顾嘉懿——取嘉言懿行之美好祝愿。
      争不过顾老先生的顾清明,只能给自己的宝贝儿子取了小名:小六——顾嘉懿出生时刚好重六斤整。
      历史迈入崭新的阶段,顾家也在陌生的异国他乡逐渐扎根。
      往事如烟,未来可期。顾清明别无他求,惟愿: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0章 (四十)尾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