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四幕 旧话 ...


  •   正月十六,上元县衙,牢狱。
      此处阴寒潮湿,比外头隆冬的气候更冷上几分。安惩命人提了灯,一步一挫,鞋底不断打着滑,经过了七八个牢房,终于到了关押连环奸杀案犯的牢狱跟前。
      那人犯低垂了首,蓬乱的头发如一团破棉絮堆在胸前。也不知是不是睡着了,半天不见动弹。安惩只好先开了口:
      “本官且再问你,你叫什么名字?”
      孰料不问还好,这一问,那人犯“唰”地抬起头,倒把个安惩吓了一跳,看他哆哆嗦嗦地撑起身子,连声道:
      “大人,小民……小民冤枉啊!冤枉啊——”
      “大胆!”随从喝斥,却被安惩抬手制止了:
      “听闻你在这儿日日喊冤,究竟有何冤情,且说来听听。”
      “大人,小民没有杀人,小民是被人……栽赃陷害的啊!”
      “你是说……近日那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不是你?”
      “当然不是!小民只是一介流丐,哪里做得了这个?!”
      “那你……从前可曾见过本官?”安惩还是放不下心中疑惑。
      “大人取笑了……小民、小民一个叫花子,几时得见过大人英容?”
      安惩想想也对,便道:“当初可是你亲口承认这侮民杀人罪行的呀。”
      “大人明鉴!小民中了他们的奸计,灌下了迷魂药,小民是替真凶背了黑锅啊!”
      安惩心中一动:“听你这话,似乎知道那真凶是谁?”
      那人犯迟疑道:“小民不敢妄言……小民只知道那诬陷之人……”
      “是谁?”
      “这……”声音突然低了下去,“小民不敢说……”
      安惩道:“但说无妨,若确有冤屈,本官自会给你做主。”
      “是……”人犯鼓足勇气,道,“是知州大人……”
      一刹那,整座牢狱陷入死寂。
      末了,安惩缓缓道:“沈七,你可知构陷朝廷命官是刑至凌迟的死罪么?”
      那被唤作沈七的人犯指天发誓道:“小民所言句句属实!这是那些官差当日亲口所言,说他们是升州府知州大人派来捉拿小民的,谁想他们几个擒住了小民就给小民灌下迷魂汤,唆使小民承认罪行!大人可再回想那日情形,小民还记得那些官差的模样打扮,愿与他们当堂对质!”
      安惩微微一顿:“可巧了,今夜知州大人就要来亲自开审,你有什么话,到时尽可与他说去。”
      “今夜,知州大人要来?当真?”沈七不太相信。
      “本官堂堂一县之主,还会诳你不成?”安惩道,“不过,有句话你要记好了。以下告上,本就为礼法所不容。因此见了知州大人,只可老老实实陈述案情,他问什么你答什么,切不可胡乱说话,更别提什么诬陷之类的字眼。毕竟也只是你一面之辞,是否另有恶人作奸犯科、故弄玄虚也未可知,但若是得罪了朝廷官员,可绝对讨不了好去。”
      “谢大人提点!小民都记下了!”沈七伏地,行了个磕头大礼。

      轻烟袅袅两三缕,钻出香头,扶摇直上,沾得房梁便纷然散开,再也难觅影踪。
      华庚寻有时会想:这轻烟会不会是从木脊泥瓦的缝中逸了出去,飞到那云端之上了呢?
      牌位成行,粗粗数来也有十多个,分阶而列。最下边的两块,各刻了“华展鹏”与“华俞氏”字样,乃华庚寻身生父母。
      祭了大约半个时辰,华庚寻站起,对着祠堂再拜了两拜,转身出了门。
      一把绸伞撑了过来,替他遮了细如针芒的雨丝。华庚寻最讨厌这种半死不活的雨,看着很小,露天走不了几步便湿了衣襟。华阳懂事,早就备好了伞,他知道少爷是要出门了。
      “今夜我不回府了,晚上你先睡吧。”
      华庚寻接过伞,抛下只言片语便坐上轿子,随得得马蹄之声渐离渐远。
      和从前一样,话不多废半句。
      华阳却觉得,少爷似乎有心事,连递伞的瞬间,都能感到一丝轻颤。
      轻得——就如这雨。

      “顾先生走了?!什么时候走的?”安惩从狱中出来,想听听师爷对这人犯翻供之事的看法,不料却被下头的衙役告知他已离开县衙。
      “回大人话,一早便走的,说是有急事赶去户部,来不及和您辞別。先生离开前,特留书一封,要请大人亲启方可。”那衙役说着呈上一封书信。
      “去了户部?”安惩茫然。那顾师爷顾文久本是他表舅户部尚书佟格六年前指派给他辅佐政务的,在户部任职多年,曾官至户部侍郎,于宫廷皇家三省六部之事皆有所洞悉。此番这般着急赶去京城户部,连声招呼都没打,莫非出了什么事情?
      这么想着,就要去拆那信,却忽然想起一事,道:“对了,昨日让你们去查那个证人段阿牛的身份,可有结果?”
      “这……”对方竟一时语塞。
      “怎么?有问题么?”安惩感觉不妙。
      衙役并未直接回答,却道:“属下正要禀报大人一桩新案。今晨,南郊附近的住户从隋溪中打捞起一具浮尸,属下正巧奉大人之命在那一带调查,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结果发现……死者就是那段阿牛!”
      “什么?!”安惩大惊,“你可弄清楚了?”
      “属下对其姓名、身家背景、衣着容貌等等一一作了核实,初步判定是段阿牛本人。”
      “那……查清他是怎么死的没有?”
      “此人不识水性,也无证据证明有他杀之嫌,怀疑是失足落水。不过……”说到此处,突然一个转折,安惩急道:“不过什么?”
      “那段阿牛平日里净干些偷鸡摸狗、揩油扰民的勾当,乐淫好赌,是个地痞混混,百姓对他颇有非议。得知他的死讯后,不少人还拍手称快呢。”衙役道。
      “哦?”安惩有些意外,“那尸体现在何处?”
      “回大人,属下已命人留守隋溪,保护现场,故而尸体尚在原地,不曾挪移。”
      “好,快走。”事不宜迟,安惩抄起官帽就要出门。这当口,却听得外头来报:“大人!知州大人来了。”
      “什么?华大人怎地这时候……”安惩不知所措犯了难,正寻思着如何应付,那个细润好听的声音就飘过来了:
      “怎么,本官来得不是时候么?”
      话尾落地,人已经到了门边。华庚寻今日换了一身素白长襦,外罩玉色布氅,再披上狐裘,从头到脚冰洁如雪。
      安惩甚少见他这般盛装,不由得多瞅了两眼,方道:“下官绝无此意!只是正好手头有一桩案子……”
      “隋溪浮尸案?”华庚寻问道。
      安惩一愣:“大人也听说了?”
      华庚寻点头道:“本官正是为此而来。”
      “……大人也觉得事有蹊跷?”
      “现在还很难说,不知死者是否与那连环杀人案有所关联,或许真的只是一次意外,又或许凶手另有他人……不管怎样,今夜定要好好审讯那沈七一番。”见安惩还愣着,便抬了抬胳膊,道,“走,本官与你一道去隋溪瞧瞧。”
      从衙门到南郊尚需一段时辰。二人同乘一舆,安惩想起今日沈七之言,便同华庚寻讲道:“大人,下官方才从那嫌犯沈七口中又探得些新线索。”
      “哦?什么线索?”华庚寻也有些好奇。
      “据他说……”安惩斟酌着措辞,“似乎有人冒用知府事的名义要拿他归案,趁机逼他喝下了迷魂汤,这才迫他招供了罪行……”
      “安大人的意思,那沈七是被冤枉的?”华庚寻神色如常,仿佛事不关己。
      “下官蒙昧,不敢妄下定论。不过当日的确见他懵懵懂懂,神志未清……”
      “安大人,我们办案讲得是铁证如山,求的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能掺杂一丝一毫的人情,虽说你体恤黎庶是德,但为官者,政绩——才是皇上的颜面。”华庚寻打断道。
      安惩揖道:“这个下官自然明白!只是……只是下官担心,那些人若真的胆敢假冒州官差役,可能有点来头,大人还须多加防范。”
      罔顾得职份内外、上下尊卑,这话发乎于情,映射他眼眉面貌真诚如许。
      华庚寻投去一眼,即低头在怀中摸索了一阵,找出了一块木坠,道:“这是杜鹃姑娘为你求的平安符,让我转交给你。”
      “杜鹃?哦,苦乐茶行的。”安惩托掌接过,笑道,“难为她有这份心。”
      华庚寻拢起衣袖,眺着窗外冬景,絮絮道:“近几年,本官一直忙于朝政,偏是淡漠了这世道人情。或许你的做法也无错处,有时候,存一分拙朴总是好的……”他目光渐深,似望断远山如黛,“许久未与安兄一道吟诗填词了。等这桩大案一了,择个晴好日子,备上点清茶,我两个回趟扬州,到城外逸野亭里,尽兴消遣一番……”
      心尖尖无端一热。
      一道吟诗填词、对酒品茗的日子,哪里只是隔了许久,分明是六年,六年啊!六年中,由着自己在官场中摸爬滚打,看着他判若两人的性情蜕变,纵然知晓都是当年亲手所酿苦果,但每回想来,终不免疾首痛心……那半边侧脸,如半阕词牌,美仑美奂,云淡风轻,安惩看了却尤是不忍,酸楚到几近哽咽,强笑着说:
      “遥想从前,你我以书传稿,凡有偶得便鸿雁相托。你最爱填词……有道是锦鲤为媒,尺素为系,便谓之曰‘鲤素词’……那一首《鹧鸪天》,更是……”
      “时隔数年,多半不记得了。”华庚寻打断了他。不记得开始,更不记得结局。但结局已由命定,所有的一切,六年前都已经结束了。
      结束在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夜。
      “可你却没忘了那首词……”安惩犹不死心。他也不知哪来的胆子,明知旧疤之下是一片狰狞血肉,偏执意揭开。
      执妄、贪婪、极欲……
      这就是所谓的情?这就是所谓的爱?在让自身掉入无底深渊的同时也要拉着对方一道摔个粉身碎骨?!
      轿子突然停了下来。
      “华大人,安大人,到了。”
      安惩闻声去看,华庚寻伺机将狐裘抚平,重拢了手。雪白皮毛之上,赫然一排指痕。
      隋溪,原是上元城郊自山峦东麓淌出的一条绢流。后经住民几代开凿,床道渐深,水势渐急,天恒日久便形成了深达丈许的河潭。故其虽名为溪,实为河,会淹死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发现场便在前方十步远处,百姓已被遣散,几个衙役和捕快将两岸围住,以防闲人误闯,见着知州知县大人,忙让开道来。那证人段阿牛的尸体便横卧岸边,四周几无拖曳痕迹,保护得很好。
      尸体经水浸泡之后,已经开始腐烂。华庚寻一边端详,一边听捕快秉报。
      “不超六个时辰?也即是说……他是昨晚戌时左右落水的。”华庚寻自言自语,“冬日里天暗得早,附近又无家户灯火,一个不留神失了足也并非没可能。”
      “不过这段阿牛曾自称会点功夫的,按理说不该死得这般轻易……”安惩插嘴道。
      华庚寻淡淡道:“这段阿牛什么人,安大人还不知道么?吹牛的本事无人能及。”
      刮来一阵西风,安惩瑟缩了脖子。真是沁入心脾得冷。
      “现场应该没什么可疑之处了,将尸体抬去再好好查验一番。袁捕头,此案还需劳烦诸位多费神了。”华庚寻道。
      离开隋溪,同安惩回府的路上,华庚寻突然道:“这连环杀人案牵涉若干人命,更有损世风教化。今天下河清海晏,哪里容得半点泥秽污糟?本官身为御任知州,理应为皇上分忧解难。安大人,我们务必要赶在事态扩大之前抓紧破案,否则,日后这案子若传到皇上的耳朵里,再由那些朝臣们添油加醋那么一说……可就真不好办了。”
      安惩忙道:“下官不才,愿竭尽所能,争取十日内查些个眉目出来!”
      “十日?太长了。”华庚寻下轿,对准备行揖恭送的安惩道,“三日,就三日。”
      “三日?”安惩愣住,喃喃重复着,待转回神来,那华庚寻却早已没了影迹。
      安惩黯然折身而返,鬓角眉棱都写满落寞。旁人只道他忧愁这桩案子,却如何知晓其心中所思所虑——
      从他忆想当年之刻起,那华庚寻便再也没拿正眼瞧他。无意,或是刻意,始终避着他的视线,再无有任何交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四幕 旧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