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婚事确定 ...
-
苏城城北刘家院子。这里的工程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刘家遭此大灾,损兵折将,闭门谢客,开挖池塘,养莲静心。
近期,都能看见刘家盘出来很多的渣土,而院里里的池塘空地也一天一天的在变大,盘出来的渣土在院外堆成了小山,对于此刻的苏城人来说,共同守城是大事,大家都在帮着和西北军一起想办法挖深和挖宽护城河,加高城墙,抵御银人,而刘家却在忙于挖池塘,尽管举止很奇怪,但是大家一想,刘家受此打击,行为怪异也是见怪不怪了。
刘家的暗道一直在挖,和院子里的池塘一起,刘大老爷在堂屋,眯缝着小眼,抽着烟,看着家里的家丁仆人在忙前忙后的抬土和挖土,刘大老爷就在想,为啥他家所有被抢的矮马现在都在被西北军使用,到底什么人劫的货?派出家丁出去问,听说矮马是一山匪卖给西北军的,一两银子一匹,西北军全数收购,这真的就是事实么?还是劫货的本来就是西北军?但是并无明确证据证明是西北军出手干的,据逃回来的家丁说山匪是杂色衣服并持各式武器,矮马出现了,但是那一大批货至今没有任何踪影,刘家四处打探,至今也未见有人出手,按理劫得货物,快速变现才是,不知那些山匪做如何打算。另外,那刘四本来带了几百匹矮马回了宝郡媳妇的娘家,本想着刘家还能留点翻本的家底,逢苏城遇事,刘四的几百匹矮马被西北军强行征用了,每匹矮马给银子二两,但是有银子有什么用?那矮马才是他刘家翻本的老底,这会老底没了,再积攒出来这么多的矮马,那可是个漫长的时间,一想这个事情,刘大就特别恼怒,现在就先指望这暗道能起点作用了,如果能出城去,联系下银人大汗,可能这是刘家快速翻本的最好机会了。
“老爷,老爷,那暗道修通了!”一家丁高兴的过来说道。
“暗道的那一头通到了那里?”刘大听到这个消息也一下子振奋起来,这消息是这么多天暗淡无光日子里面的唯一喜色。
“通到了城外一丛林荒地。”家丁回答道。
“太好!太好了!”听完,刘大开心的大笑起来,随即,停止了笑声后,严肃的给家丁说道:“找两个机灵的人出城,寻访银人!”
陶城陶府堂屋,陶郡守正在和刚从吴郡回来的管家说话。
“老爷,老奴带着老爷的嘱托到了吴郡,见到了吴郡守,也见到了吴嫣小姐。吴郡守对老奴甚是客气,仔细的询问了陶郡遭灾的情况,对于老爷和少爷的灾后处置方法,吴郡守甚为称赞,还称等着忙完近期杂务,要来陶郡逛逛,看看西北光景,来和老爷叙旧。老奴把老爷结亲的意思向吴郡守表达后,出示了老爷的信件,对于老爷和少爷忙于救灾不能亲自前往,吴郡守深表理解,由于陶郡忙于救灾,且吴嫣年龄不大,老奴提议婚期置于明年秋季,合过八字后,婚期定于明年8月初8,对于婚期,吴郡守较为满意,给出一年的时间来筹备爱女出嫁事宜,另外也给我们陶府时间用于整修新房,准备迎娶贵女。对于老爷让带过去各色毛皮礼物,吴夫人较为喜欢,尤其是银狐的那张毛皮,吴夫人非常喜爱,说是要给吴小姐做成小袄。那吴嫣小姐老奴路过花园时远观了几眼,容貌娟秀,举止淑女,颇有大家礼仪。另外,老奴此次回程,已经押运4万石吴郡支援粮食回来,以做急用,另外10万石,吴郡守说将会陆续到达。”管家沉着的说着去吴郡的各种情况和见闻。
“管家,你有侧面向吴郡守打听过为何会对我们西北陶郡的熙泰青眼有加么?”吴郡守问道。
“吴郡守并未直言,只是说公子英俊潇洒,年轻有为,多次镇守西北有功,尤其是四年前英勇抵抗银人的事迹早已传遍坤朝,且公子知书达理,文韬武略皆可,是不可多得的年轻俊才,和吴嫣是良配,故发信询问老爷意思。”管家答道。
说完话,管家拿出了订婚信函,见到红彤彤的喜字,陶郡守和陶夫人均喜笑颜开,儿子尽管多年因战事等原因婚姻大事耽误,但是这次姻缘大事终于有了着落,顿时觉得上天待他们陶家不薄,回头立刻给陶家祖宗牌位上香,感谢历代祖宗们的保佑,使得独子陶熙泰婚姻美满。
苏城将军营房内,陶公子缓缓醒来,抬眼一看天色暗了下来,一想,自己竟然是睡了这么久,正要翻身起床,突然感觉身侧有异物,回眼一看,海安蜷成一个小团,缩在自己怀里,还并未睡醒,陶公子大惊,自己何时能容忍睡觉的时候身边居然有别人,自从自己六岁单睡以后,从未有任何人再能如此近的挨着自己,正不知如何是好,陶公子又看了下怀里的海安,黄昏的霞光下,海安光洁的皮肤上犹如铺上了金色的粉,异常的耀目,长长的睫毛如小刷子一样遮盖着疲惫的眼睛,细腻的皮肤上有着柔柔的绒毛,在霞光的映衬下犹如新鲜的水蜜桃,粉红色的唇微微撅起,见此情形,陶公子忍不住的往前想一亲芳泽,突然,一个念头提醒了自己,海安是个男人啊,陶公子顿时愣在哪里,羞愧悔恨起自己对个男人竟然起了这样的心思,但是再看看怀里的海安,陶公子内心又一个声音跳了出来,是个男人又如何?这样聪慧机智的人根本无关性别,这些日子的和睦相处和智慧的碰撞,已经让冷感的自己生出了暖暖的亲近之意,性别真的有那么重要么?怕是不重要吧,最重要的应该是两人的相互欣赏、敬佩和共同的携手前行,想到此处,陶公子看着那优美的唇形,再也忍不住,低头亲吻。在亲吻到的瞬间,陶公子陶醉了,软软的唇如糯米样香甜,但是瞬间陶公子清醒了,自己居然是在亲吻一个男人,一想至此,陶公子从床上跳了起来,回望了下海安,依然沉睡未醒,陶公子满脸通红,逃也似的离开了房间。
门外,松四和松五正在等候,见陶公子出来,纷纷问候公子,陶公子一阵的紧张,不知刚才的举动会不会被人看见,想想是关着门的,应该无人看见,整理了心绪,沉着的问道:“草原情况如何?”
松四答道:“我和松五几处点火,银人部队全部回撤,成功的拖住了银人,因考虑到不能过于做绝,所以只在四方各点了一处,要给银人留下过冬的生路,但是尽管如此,银人也依然是损失惨重,正值9月草原备草过冬,且近期草原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大火所到之处一切化为虚无,牛羊惊跑,部分人畜烧死,对于大火,银人狠得咬牙切齿,等灭火完毕,银人规整后重新聚集,怕是会异常凶狠,公子要小心部署。另外,走之前公子安排在先锋队里加带些会放牧的人,火烧草原时,必定银人牛羊乱跑,尽量把活的牛羊也一并带回,以做后用。小人们在草原放火时,让有经验的牧人带回一批惊跑的牛羊,数量大约为2000头,请公子定夺。”
听到还掠回如此多的牛羊,陶公子内心一阵激动,这些都是肉啊,实在不成,杀了还能抵挡饥荒一阵,定了下心,陶公子说道:“松四、松五,你们有大功!这些牛羊迁至渭城好生饲养,以做他用!”
听到门外的声音,海安醒来,推门一出,正好听见银人损失惨重的消息,对于战争时期出此下策,海安除了报以同情,无奈。对于带回大批牛羊的事情,海安见陶公子安排迁置渭城,好生饲养,也赞同,并出声说道:“银人的牛羊产奶,公子,我提议找有经验的牧人把每日的奶收集起来,全部做成干奶酪储存备用。”
听到海安如此建议,陶公子回头看了眼海安,立刻说道:“按海安的提议做。”
松四、松五应声退下。
朝堂。皇上今日身体还算硬朗,上朝。
兵部尚书李大人报:“皇上,陶郡昨日来报,说银人集结十万兵马于几日前准备进犯陶郡苏城,西北军驻军不足4万,西北军将军陶熙泰命人火烧草原,拖延时间,目前正在苏城挖宽挖深护城河,加高城墙以防银人。”
听到银人又要来犯的消息,整个朝堂开始嗡嗡作响,众臣开始侧耳议论纷纷,众臣都知,银人是异常凶狠和贪婪,十万银人来犯,如果苏城抵挡不住,西北军阵亡,银人将会长驱直入,烧杀抢掠,民不聊生,而此时西北军命人火烧草原,暂时抵挡了时日,但是银人一旦缓过神重新集结,将会更为凶残。对于四年前的一战,朝中人依然胆颤,当年5万银人攻打苏城,西北军驻军4万,陶郡守父子抵死守城,听说最后西北军基本全数阵亡,陶熙泰父子重伤,全城百姓上阵抗敌,死伤大半,才抵挡住银人的进攻,守住苏城。如今,西北军驻军不足4万,银人十万来犯,况且陶郡刚遭遇洪灾,灾民的安置尚且还是个头疼的大事,如今银人来犯可如何是好?
皇上问道:“陶郡守提出何等要求?”
兵部尚书李大人答道:“要求朝廷增援兵力5万,粮食10万石,军饷20万两。”
听到如此提议,皇上想了下,问道:“北边乌人最近有何动静?”
兵部尚书李大人答道:“并未收到嵩郡关于乌人有异动的消息。”
皇上咳嗽了几声后说道:“陶郡为我西北要塞,陶郡守父子多年驻守西北有功,如今银人再次来犯,朝廷尽力给予最大支援,望陶郡守和陶将军带领军民同心同德,浴血奋战保卫西北安宁。北方军现有驻军6万人,拨3万以支援陶郡,南方蛮人最近不安分,南方军自顾不暇,兵力难以拨付,回复陶郡,朝廷拨付兵力3万给予支援,令北方军即刻动身。粮食10万石目前较难调拨,以之前救灾粮食先行使用,后期朝廷再想办法。关于军饷,取消今年太后寿宴,议政阁3年内不再修缮,后宫两年内不更换新衣,以节约银钱,今拨付军饷20万两以慰我边关将士。”皇上说完,神情黯然,脸色更为苍白,又遇战事,关隘苏城可想而知又将血流成河。
平时和兵部李大人也不算对付的王丞相见皇上已经发布诏令,忍了忍话头,毕竟涉及到江山稳固,就并未再出声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