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苏城战备 ...

  •   苏城,准备增高城池,前期得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于此行,陶公子并不是十分了解,在海安笃定的告诉他有办法一个月内快速增高城墙后,陶公子能做的就是拖延银人攻打苏城的时间,白天,陶公子带着海安去看了那些石头山,海安还蹲地认真的研究了石头的材质,经过研究海安发现此处的石头以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简直就是天助苏城。

      回到苏城兵营,海安连饭也顾不上吃,立刻就开始计算起来。

      见到海安自从回来后就开始不断的在纸上写着奇怪的符号,陶公子尽管觉得奇怪,但是依然相信海安自有办法,深夜海安依然还在桌前计算,那些奇怪的符号陶公子并未在哪里见过,为了不打扰海安,陶公子就在灯下静静的看书陪伴。灯下的海安,表情严肃认真,那专注的神情和稚嫩的小脸似乎不算协调,但是有种异常的美,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又微笑,一会儿托腮思考,一会儿又叹气,表情极度生动,甚至,陶公子都没有兴趣看书,而是研究起海安的神情来,想从他的表情里看出事情的难易。时间静静流淌,一切都很静谧,但很和谐,如果时光停住,似乎也是岁月静好。对于自己突然的感觉,陶公子有点害怕,是不是真的要加快速度娶妻?

      为了掩饰自己的想法,陶公子轻声说道:“海安,先吃点饭,从山上回来连饭也没吃,吃了再想。”

      海安抬眼看了下窗外,已经月上中央,随即尴尬的干笑了两声:“公子,实在抱歉,小人在算这个活计的工程量,一下子连饭也忘了吃了,你怕是饿了,我们赶紧吃饭,赶紧吃饭。”

      不一会儿,海安狼吞虎咽的吃了晚饭,也不管公子是否吃完,马上爬回桌上继续开始计算,用了纸一张又一张,突然抬头问道:“公子,我们可用的最大人力是多少?如果算上灾民。”

      “西北军总计不到4万人,可轮番修城的大概3万人,灾民大约可用6万人,总计9万。”陶公子利落的说道。

      “那么10万人这段时间的口粮是否能供应?”海安问道。

      “可以,苏城备仓总计有粮6万石,可以支撑,如不足,可在附近县域征调粮食。”陶公子继续答道。

      “总计生铁存量有多少?”海安继续问。

      陶公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利落的答道:“加上这次刘氏茶行劫获生铁,陶郡总计有生铁8万斤。”

      问完这些,海安又继续在纸上计算,终于计算结束,海安长长的舒了口气,面露自信微笑,似乎那个自信、无敌、专业的海总又回来了,定了定神,海安转回头来,给陶公子说道:“公子,小人计算完毕,方法应该可行,小人打算用木头做出无数个筐子,然后在框内堆放石头,中间浇黄泥和石灰的混合体,形成大量的块状结构备用,将城墙内外侧两米厚的地方做夯土,内部用筐子填充,这样就能快速修高城墙。接下来的事情除了军队加强戒备外还请公子安排如下:第一,需要征用所有矮马,包括松五侦查反馈的刘氏茶行刘四带回宝郡的所有马匹,强行征用,这些马匹用于在临近各县托运木材、竹子、稻草、陶罐、木桶、棉花等物品,此些物品能有多少运多少。第二,将附近几县的灾民汇集,以工代赈,如立功者等同战功,灾民聚集后进行人员分流,将木匠、石匠、铁匠人员分流。第三、西北军可轮番修城人员部分用于挖深挖宽护城河,将所有泥土放置河边,摊开暴晒,待用。部分人员开始搬运和开凿石山。第四,征用所有石灰窑,并找熟悉匠人快速修建窑洞,用石灰岩开始大量烧制石灰。第五,军队铁匠开始用生铁制造修城用的铁铲和铁锹。”。

      “准!”陶公子稳声应道。当晚,整个苏城已经开始热火朝天的行动起来,挖宽挖深护城河,加高城墙,保卫苏城,保护家园。

      银国草原,9月的草原异常美丽,绿色的草地上部分草开始变黄,暖暖的金色有了丰收的韵味,不知名的小花在草地盛开,其中还有涓涓的小河流淌,在湛蓝的天空下,反射出细碎的银光,远处,牛羊在悠闲的吃草,一副安静祥和的优美画卷。

      银国大军已在草原行军一天,从银国边城而来,一路上,威风凌凌,看着如此壮阔的草原,银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银国的勇士们有义务为家里的老人、女人和孩子带来更好的生活,而攻下苏城,杀入坤朝,好日子就等着他们,带着亲人的期盼,银国勇士们行军气势锐不可当。

      “报——”传信兵大喊。

      “讲——”哈蒙大汗喝道。

      “草原几个地方从昨日起开始突起大火,具体方位为巴哼部落、阿嘎部落、临巴部落、多利部落,火势较大,牛羊损失惨重,老人孩子烧伤较多,请大汗示下!”传信兵急速说道。
      听完此消息,大汗高举手臂,大喝一声“停!”

      银国大军就此停住,异常安静,连草原上风吹过牧草的沙沙声都觉得开始刺耳。

      对于9月的草原来讲,正好是牛羊肥壮,欢歌载舞的季节,9月银人开始打草储备牛羊过冬,此时草原大火,会烧毁所有银人的成果,这种打击极具破坏力,哈蒙大汗抬眼看了下蔚蓝的天空,没有半点会下雨的迹象,秋季,按理来说不是草原的火灾高发季节,多地起火,应该是人为,显然,是坤朝的细作在捣鬼,尽管哈蒙大汗极度愤怒,也不得不做出快速决策,毕竟水火无情,草原是银人的命根和饭碗,大军必须立刻回撤,参与草原灭火,不能任由大火蔓延,仰天长叹一声后,吼道:“各部落听令!由于草原突发大火,现令大军所有勇士,按照部落来源,快速回撤灭火,攻打苏城事宜后议!”。

      “附!”大军勇士应道。随即开始规整掉头,急促朝着自己家乡的部落回撤,归心似箭。

      京城户部。李大人端坐在桌前,一把算盘打的啪啪响,一众官员围坐一边,愁云惨淡。

      “李大人,陶郡遭遇洪灾,这皇上下旨酌令户部下拨白银五十万两,棉服10万套、调拨粮食20万石以帮助灾民渡过灾荒,皇上的心是好心,皇上那里知道啊,这些年国库越来越空虚,国库乏力,按理陶郡遭灾,是该大力抚恤,皇上的决定也无任何错处,可是我们从那里能拿出这些钱粮啊?”户部主事在旁边叹息发愁。

      李大人也是头大,每每那里出事,就是银子,户部是最头疼的,恨不能自己生出双头六臂,变成摇钱树,摇一摇就掉下无数的银钱,这前方救灾如救火啊,如何是好。李大人清算了下所有国库库存,心想,仅有存银120万两,如今给了陶郡50万两后,仅剩70万两,如今世道不平,不知年底哪里又会有什么灾事发生,且皇上的议政阁年初就说要翻修,至今尚未敢动工,朝廷官员的俸禄也是个大事,西北的银人和北边的乌人可千万别来找事,想想就头疼。这棉服和兵部协商,两部凑一下,10万套还是能凑出来。就是这粮食啊,是个大麻烦事,20万石从何而来?户部存量也就5万石,用于京城应急,而各地郡府调粮也是极难说话,上次郭郡遭遇蝗灾,户部往各郡调粮,各郡均在诉苦,自己用尽了老脸,苦求各郡才勉强凑够10万石,如今陶郡遭灾,20万石的粮食自己从哪里变出来?想想这个头疼的问题,李大人也是一阵阵的叹息。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次遭灾的是陶郡,这陶家两代驻守西北,陶郡守为人仗义,对百姓仁慈,多次苦战阻挡银人侵袭,极有战功。之前别郡遭灾,陶郡尽管苦寒,都尽力帮助钱粮,在坤朝倒是颇有美名,也正因为如此,涉及陶郡事宜,自己才会在朝堂上多次帮助据理力争。但是这次,这20万石的粮食要如何安排处置?

      “李大人,有多地折子上报。”李大人在愁云惨淡中听到如此声音。

      “又是哪里要钱?念!”李大人无奈的叹息道。

      “听闻陶郡遭遇洪灾,我陈郡可调拨粮食3万石助以应急。”

      “陶郡洪灾,阳郡可调拨粮食2万石以助友郡。”

      “陶郡洪灾,宝郡愿支援粮食1万石。”

      “陶郡为我朝西北要塞,抵挡银人之屏障,陶郡守克己奉公,悲天悯人,我吴郡愿助粮14万石帮助陶郡度过难关。”

      听闻各郡居然主动上折愿意调拨粮食帮助陶郡度过难关,李大人差点没有被惊到,这是自己多年来主政户部从来没有听到过的稀罕事,这求粮的事情哪一次不是自己舔着老脸四处恳求,这次居然有这么大的不同,再想想这是陶郡的事情,也就坦然了。抬指一算,正好20万石,一个大麻烦终于解决,顿时心情大好,大喝一声:“各位兄弟,我今天高兴,请大家喝酒,喝酒!”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