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 ...
-
盼春小聚之后,沈三就觉得郑言疯魔了,时而开心得自己莫名的对着某个东西笑,时而又担忧得仿佛能落下泪来。更是郑重地在京城旺香楼请沈三和洛凌吃饭,言辞切切,沈三少大包大揽,说此事包在自己身上,定是会说服自家老太太。
再过两日,沈家祖母单独请郑言和沈宏轩喝茶赏字画。从文章抱负社稷,谈到家常里短,沈宏轩在旁每每要插嘴,就被老太太悄悄挖一眼,或者搪塞过去,连个夸奖郑言的机会都没留给他,更别说亲事。
喝着茶,在旁看两人对答行坐,沈宏轩觉得郑言实在有些诺诺,如果是自己恐怕早早直奔主题,同意不同意都是一句话嘛。两人一问一答,品茶赏画,讨论药理,连老太太近日吃了什么药,郑言母亲吃了什么药都要一一过问。等问道郑言父母在家是如何相处的,三少爷彻底坐不住了。寻了个由头跑出去了。
另一间的小厅里,洛凌也在喝茶,随手翻着一本诗集。诗集是已故的沈老太爷所写,洛凌观之读之,真是清流一派中的铮铮傲骨,锦绣文章,字迹却灵动秀美。
洛凌,放下书,心道,家门如此,沈三是辜负了。
突然沈三少冲了进来,长呼一口气,大呼憋闷憋闷。
洛凌揉了揉眉心,问道:“三少爷,事情如何了?”
那边抓起诗集扇了扇风,哎呀了一声说不好办。
沈三少早早就和洛凌交了底,其实老太太是不看好郑言的,主要还是功名未成,家乡又远。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老太太是想把青青留给沈三少的,只是家门断不许红袖添香,这才矜持着没把杜青青拨来服侍沈三少。而且三少无情,青青无意,但是郑言这门亲事,奈何青青是愿意的。杜青青不是子女也不是婢,老太太也想着应该自己能主事的时候把这桩事落下。这才把郑言见一见。
“老夫人都问子诚了些什么?”洛凌递了把折扇给三少爷,悄然把诗集放了回去。
“什么都有,家长里短。”
洛凌一挑眉,微微一笑,那应该是同意了的。刚准备开口,郑言又冲了进来,脸上掩不住的欢喜,抓住沈宏轩的衣袖:“我立刻修书,请三少爷帮我准备笔墨。我要。。我要。。。”说着说着,一道鼻血又流了下来。
吧嗒。。。
当晚,郑言举着左手,仰头斜着眼写完了家书,告知父母上门提亲,父亲卧床多年,只能拜托母亲和族长代行诸多礼仪。第二日,五百里加急送回了家,
三月春风似剪刀,郑言自己觉得满心满眼的春色剪不断,理不乱,在郑言的眼里,自是满眼春桃,但其实那年春天其实一点也没有春的气息,就这天当夜,十个试子集体跳湖自尽了,幸而发现的早,只有两人没有救下,被救下的试子也是泪洒湖畔,更是一封封血书,说科举舞弊,今科不公,却状告无门,更是高呼要集体再次撞死在大理寺的门口。
准备参加殿试的试子本都接到单独的驿站居住了,却一个个闭门不出,没有殿试,更没有状元游街,京城安静得仿佛什么都没有,大家突然从中嗅出浓浓的山雨欲来的味道。
紧接着,一道圣旨传遍大江南北:
今国泰民安,大江南北人才济济,朕顺应天意,命所有落榜试子,参加四月恩科。再选出三十名,之前春闱三十名试子一同殿试。
一时间普天同庆。连驿站小吏都忙碌得人仰马翻。
那时郑言不过是一名小小的试子,前一天悔恨着这科如若如何如何,说不定就能和青青姑娘过上好日子了,后一天就接到圣旨,觉得简直欢喜得要疯了,做梦都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唯有高呼谢主隆恩,斗志昂扬,下决心一笔扬眉天下知,好对得起青青姑娘的爱重。哪里细想什么。
唯有去探望跳湖的试子的时候,关系好的那个,拉着沈三少的衣袖,急切的问:“你家是朝廷里的,皇上是不是要查科举舞弊了!是不是!我今生还有望!还有望!”
沈三少没有答话,洛凌好言相劝:“切莫灰心,皇恩浩荡。”
景仁帝命胞弟靖王主持恩科,忙而不乱,不过一月时间,郑言,沈辕就榜上有名。
景仁帝亲自殿试。六十名试子,也取三甲,供四十五人。郑言一甲第四名,三少爷三甲第二名。而其余十五个试子,居然直接关押入狱。
又一时间官官自危。立刻满朝皆知,景仁帝明里命靖王主持恩科,实际上秘密下旨严查科举舞弊。
靖王英明神武,不过一月不足就将贪官连根拔起,丝毫不畏惧牵扯甚广,官官相护,更是数次以身犯险,选在殿试第二天动手,杀得贪官们措手不及,谋略如此胆识如此,自此景仁帝待靖王更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