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从长安出发,经历艰难险阻,漫漫长途,终于来到了单于庭所在地,将翁主完好无损地交给了老上单于。
到目前为止,中行说也算是不负所托,圆满地完成了大汉皇帝交给他的任务。
所以说,西汉皇宫里那些主事的人也算有些眼光,中行说公公办事的确牢靠。
单于在自己的大帐里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迎娶远从汉地而来的阏氏。对于随行人员涉风霜,犯寒露的壮举也进行了赞赏。
中行说将翁主,单于的新阏氏安排妥当,才一转眼的功夫,就对老上单于表达了自己对于天地所置,日月所立匈奴大单于的仰慕之情,他,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以实际行动表明对于西汉王朝此番派他到匈奴的强烈不满。单于对于敌对势力的投诚分子当然是敞开怀抱来欢迎,更何况中行公公从西汉的皇宫内廷出来,熟悉宫廷内外的各种掌故,本人又学识渊博,对于匈奴来说,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再加上他在宫内练就的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功夫,使单于很是受用,一来二去,竟然成了单于眼前的红人。
按说汉匈对峙期间匈奴人和汉人由于兵败、政争等原因逃往彼此境内,并为当权者所用的不乏其人,但中行悦公公的所作所为尤其引人注目,甚至于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汉奸。
那么,他究竟做了一些什么事,引得众人咬牙切齿,如此痛恨呢?
中行说投降匈奴之后,发现汉朝的锦绣缯絮,绫罗绸缎在匈奴很受欢迎,汉地的丝织品轻薄飘逸,颜色亮丽,穿在身上,风流潇洒,直如羽化登仙一般,匈奴的上上下下,男女老幼,都以身披一件从汉地来的精美织物为荣,如果谁想在服饰方面领导新潮流,有一件这样的衣服,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除了衣裳饰品以外,汉地的饮食也颇受匈奴追捧。匈奴人以食肉饮酪为生,说白了,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食品以肉和乳为主,当然,这与匈奴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他们的生产方式有很大关系,草原地带盛产马牛羊,而不适于种植农作物,他们每日摄取的都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草原上的骑马民族以强壮剽悍著称,不能不说与他们的日常饮食结构有着莫大的关系。
随着与中原汉族交流的加深,加之做为保持和平的条件,汉地每年向匈奴输送大量的粮食,中原地区的饮食和烹饪技术也逐渐向匈奴渗透,匈奴人渐知“粒食”,这对于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不小的冲击。
中行说见了以后,忧心忡忡,担心汉人以汉变匈,和平演变的计划如期实现,火速觐见单于,对单于说:“匈奴人全加起来,还赶不上汉的一个郡人口多,我们之所以强大,能够与汉对峙,成为汉朝北部一个不可小觑的强敌,是因为我们的饮食习惯都不同于汉,现在,您对于从汉地来的衣服和饮食表现得如此的热衷,不是有句话说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您的所作所为,会对下面的人产生不良的示范,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地追捧汉人的衣食,时间长了,这种艳羡就会转化成对于汉地的向往和倾慕,汉人不动一兵一卒,就把匈奴人全都招引过去了,你说,哪个多那个少啊!”
单于一听,不由得吓了一个机灵,连连称是。与此同时,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每次得到汉地的精美丝织品,都穿在身上,然后跨马临鞍,在草丛和荆棘当中疾驰。高级的丝织品需要细心的养护,哪经得起如此的折腾,结果都被刮的破烂不堪,单于通过自己的行动,向他手下的民众表明,汉地的织物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北土的毡裘结实,两相对比,高下立见,以后大家要爱用国货,谁也不要觑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了。从汉人那里得来的食物,单于也弃之如敝屣,嘴里边津津有味地嚼着羊腿,边大声赞叹,还是我们的牛、羊、肉好吃啊。
经过单于的一番示范,匈奴里的汉人追星族逐渐销声匿迹,中行说公公悬在嗓子眼的一颗心,也终于落回了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