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9、69 ...

  •   乡里百姓闲暇之余,除了说说前线的笑话,还有一样消遣。
      那就是跟着同心盟的乡友们,一起打打太极,练练花剑。

      这同心盟早在三年前就创立了,只是并无盟主首领之类。
      不论男女老少,出身贵贱,也不论武功高低,门派帮别,都可以随意加入。
      只图个强身健体,学些自保的本事。就算学不出什么拳脚功夫,邻里之间凑个热闹也是好的。

      在这兵荒马乱,人人自危的时节里,加入同心盟,着实显得便宜又实惠。
      上至朝廷官员,下至青楼妓子;年长至耄耋老人,年幼到垂髫小儿,
      对于同心盟都十分热衷,官商农牧,到处可见同心盟的会友。

      说到这同心盟的由来,却是有很多种蓝本。
      其中有一种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来源于一个犄角旮旯里的芝麻县官。

      几年前,金兵和伪齐,举兵来攻打宋军。
      当时十几万官军过境,宋军主将竟纵容士兵,沿途抢掠兹扰平民。
      但凡军中缺衣少粮,便直接从百姓手里强取豪夺。

      有一个叫仇悆的县令,斗胆出面与官军交涉,官军竟收敛了痞性,鲜少再与百姓为难。
      只不过后来官军溃败,丢粮弃甲,沿途遗落的诸多物资,眼看就要叫敌军收入囊中。
      又是仇悆领着人,帮忙收拾了官军的烂摊子。

      这仇悆官职虽小,却颇受百姓爱戴。
      他升任调迁的时候,竟被百姓拥回了县衙里,轮流看着不让走。
      他静悄悄的从偏门离去,走到那高密衙署,居然又被当地数千百姓围堵。
      一众人兴高采烈的将他抢去,又做了当地的父母官。

      后来金兵屡次南下,宋军颓势不可挡。
      仇悆的上司,勒令他跟着其他官员一起逃跑。
      他却不肯走,竟被数千把刀架在脖子上威胁。

      仇悆环顾四周,众人眼中不见威逼恼怒,尽是热切恳求之色。

      他不禁红了眼眶,沉沉的开口说道:
      “众位兄弟既不肯留下保卫国土,我只愿以死殉国。
      敌人未到,就仓皇逃走,黎民百姓要依靠谁来保护?”

      周围安静下来,刀兵静默,渐渐散去。

      仇悆一介文官,领着一众残兵败将,又带着民间自告奋勇的民兵团。
      官民一心,群情愤慨,与金兵激战斡旋,竟然十数天未被击溃。
      最后愣是撑到了岳家军前来救援,被那岳飞手底下的牛皋大将,率兵解困。

      仇悆本来就民望颇高,此后更是一路擢升,渐成朝堂之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只是好景不长,废相秦桧诡诈无双,不消数载又重获任用。
      仇悆多次与秦桧针锋相对,竟被秦桧罢免驱逐。
      之后缠绵病榻,思虑忧心,一夕之间,逝星殒命。

      百姓无不哭号相送,扶棂跪拜。

      萧萧木叶,是漫天的纸钱;
      皑皑白雪,是遍地的素衣。

      此后便有了同心盟,旨在同心同德,自强民生,摒弃门楣,忠义不屈。

      同心盟并没有固定的会所与统辖。
      没有盟主首领,唯有对家国的热情,对逝者的追念。
      没有教条约束,唯有对自由的憧憬,对信仰的追逐。
      没有强迫威逼,唯有对生存的渴望,对保护的寻求。

      近年来烽火渐长,除了金宋之间交兵不歇,官民之中也冲突不断。

      朝廷认为,同心盟有利于团结民众,稳定民心,明里暗里也颇有几分支持。
      如此同心盟更是名正言顺,百姓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私下加入。

      只是前阵子出了一件惊悚奇闻。
      在这江南梅雨连绵时节,无异于平地里惊雷乍响。

      同心盟的灵魂人物,仇悆的陵墓被雷劈了。

      棺椁外曝,陷在泥泞水流之中。
      残骨余发之间,竟现出森森的黑气。
      那断裂的墓碑之中,更露出凌厉的镌刻字迹。
      仿佛棺中之人,在雷雨之夜徒手抓刻其上,刻骨铭心,甚是哀恸。

      断石缝里,现出四列忧郁难明的镌字:

      丽江琼花溯流光,
      秦水入宋始称淮。
      御酒消愁鸩余心,
      恨别迷途韩门燕。

      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市井官家不住揣测暗度起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