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4、134 ...
-
芦苇海里,碧蓝的河流静静的流淌。
秋霜染白了连绵的芦苇荡,摇曳着凉薄的思念。
苍茫的秋风里,有人孑然傲立,从冰冷的尸体上接管了一封信。
长剑铮鸣出鞘,轻轻一纵,细细的将信笺裁成两半。
四列端肃的墨迹,也分成了两部分。
头三句原封不动的送往淮西都督府,小心翼翼的呈到张俊面前。
尾句则被单独封入了一节寸许的竹苗,悄然跌落在楚州韩府里。
那人低着头默默的走开了,消失在芦苇海中。
一切本来就与他无关,只不过总有人喜欢拿他做幌子。
他是明教的幌子,他是秦霜琳的幌子,他是傅清羽的幌子,
他还差点成了霄练的幌子,为什么总有人拿他做幌子?
直到有人带着草原的殷切希望,恳求他肩负起命运的圣火;
直到有人虔诚的向他祈祷,唯愿他承载着失落的信仰,重建西疆故垒;
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不是个局外人。
秦水琳琅香消玉殒,只怪她丢失了金石之心,沦落为飘摇草芥。
秦水支流不会停息,却有意选择自己的流向。
琳琅本是江心燕,昭炎亦非秦水莲。
暗流潜藏在汹涌的波涛下,无声无息的搅乱着混沌的迷局。
天台山诛灭韩门燕之后,同心盟又发生了两件大事:
既秦霜琳之后,逍遥门的新任门主傅清羽,出任了圣火右使;
辉夜左使携数千部众,投赴淮西军中,带领同心盟抗金报国。
淮西宣抚使张俊,亲自出门迎接这位人民军领袖。
仪仗声势浩大,民心倍受鼓舞,一时间被传作佳话。
这支义军被冠以铁血同心盟之名,而辉夜左使即是正义与勇气的化身。
淮西监军吕祉,十分看好这位年轻人。
这个名叫萧小九的小伙子,文质彬彬,谦恭有礼。
举手投足间温润如玉,风仪俊雅,想必也是儒门饱学之士。
吕祉十分赞赏的打量着他,却不免轻叹一声。
只见素白之中嵌着一抹红痕,好像雪地里溅染了鲜血。
暗红的长绫缚住了他的眼睛,这辉夜左使竟双目失明。
照亮了别人的前路,却照不亮自己的眼前?着实可惜。
吕祉拉着他的手,将他请进了府中。
很久没遇见这么顺眼的后辈了,定要与他好好切磋一番儒学经典。
萧小九笑得风轻云淡,温声说道:
“吕大人当真爱民如子,晚辈诚惶诚恐。”
吕祉端过一杯热茶送到他手中,笑道:
“唉,这是哪里的话,你且不必多礼。
小萧,咱们同属圣人门下,你可以叫我吕叔叔。”
“吕大人礼贤下士,晚辈一介草民,不敢妄攀云枝。
我身为同心盟的表率,若私认官亲,未免招人猜忌怨愤。”
“嗯,小萧言之有理,是我一时太高兴,没有考虑周全。”
“呵呵,晚辈自会略尽绵薄之力,为您周全一切……”
吕祉无端的有些不自在,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觉得眼前的小伙子,言行举止实在挑不出一点毛病。
此番天降才士于眼前,必是要助他平定郦琼这祸患。
着实应当庆幸感怀,悉心将此人拉拢到身边才是。
那一封入京的绞杀密函,并没有送到目的地。
他惴惴不安的盯着郦琼的动静,竟发现这厮淡然如常,半点不见惶恐怨愤。
许是那信使不幸遭遇山贼土匪,却不是郦琼的党羽所为。
吕祉神思渺远,茶杯停在手中,半晌未动。
“吕大人,草民素来仰慕军中骁勇将士。
同心盟既是前来投军报国,自当与淮西军士融洽相处。
只是听说您麾下的副统制,略有骄横癖性,恐难于接纳我等草芥之师。
晚辈才疏学浅,不敢妄自拜谒,可否烦请大人代为引荐?”
萧小九笑意深深,然而红绫遮住了心底的戏谑。
吕祉略有些为难,不过他还是答应下来。
“不瞒你说,这郦琼确实骄横跋扈,目中无人。
若你能与他融洽相处,也算解去了我的一桩忧心事。
只是他匪性难收,此番又得了同心盟的人马,兴许会愈发骄奢狂妄,不服管束……”
萧小九撇撇茶叶沫,淡淡的说道:
“大人放心,同心盟现在只听命于我,尚且容不得他人发号施令。
若他心有异动,晚辈自当替天行道,从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