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初中·王老师 ...


  •   初中的第一个老师教得很短,只记得是个很慈祥的女老师,慈祥得很经典。那时班上有个小男孩,才从美国回来,中文不好,上课提问不会,老师就特亲切地拍着他安慰啊安慰,那孩子原来没事,一安慰,倒抽抽答答地哭起来了。

      第二个老师姓王,长得瘦且精神,现在已移民海外。所有他教过的学生,但凡回忆老师,该没有不提他的吧——在我们那个并不把飞扬跋扈视作恶劣品质的学校里,这位王老师,也是相当、相当、相当的有个性。

      王老师的儿子,是位定居美国的学者。据说,有个曾经很有名的说相声的美国人,是他儿子的高徒,所以,得喊王老师一声师爷。

      王老师上课极为投入,兴致所至,基本是笑之骂之,舞之蹈之。记得第一次见面,就生生把全班笑得死去活来。当时都被吓到了: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老师!

      他很经典的习惯,是让学生写无题周记,号称“浪花碎采”(唉,还有更俗的名字了么?)不过,那时大家写得很HIGH。每到周一,坐在我前后的两个语文课代表,就会很兴奋地在那里吆喝,“小组长,小组长,交浪花碎采了,哎,交浪花碎采了!”

      然后上课,就聊,就扯,就让大家一个个上去读作文。

      然后时间就过去了。

      印象中,王老师改周记,最高分一般是九十,开始时很金贵,后来范围日益扩大,呈现批发派送的状态,结果上台朗诵奇思怪想和清纯心事的人排成了队。

      ——听同学读作文,那是多有趣多八卦多容易抓个小辫子然后前后几个人恶意联想一下笑成一团的事情啊。

      可能是如他所说,在春风般的鼓励下,大家的表达欲和表达能力真的茁壮成长了。虽然,我一直怀疑,这不过是王老师逐渐摆脱讲课义务的高招。

      有学长曾经概括,王老师的策略,是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胡扯,然后十分钟,把一个单元的课上完。

      这其实有点夸张,不过,我们升高中多是直升,本也没什么压力,几个人,几个班,闲得慌了只好比来比去,人家王老师临近退休的人,潇洒惯了,才没有兴趣呢。

      再说,初中课本上有些小破文章,能占用他老人家十分钟去讲,还真是抬举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