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天命 ...
-
『释义』:
天命谓之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释』
天之根源,所禀受赋予而不可逾越的称之为性,率直遵循天性而行的称之为道。明道而力行修正的称之为教。道啊,片刻也不可离开的,可离开的也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对于不能目睹所见的要有谨慎之心,对于不能听闻知晓的要有恐惧之心。隐微处越是显露,不明处越是著明。所以君子要谨慎闲居之时的独处。喜怒哀乐的情欲节制而不外见,称之为中。外见也在适度之内,称之为和。这个中呢,是天下万物的根源;而和呢,是天下万物的通达和顺。道济万物使之中和,天地既位,阴阳气交,万物方得化育。
『注』
天者,尔雅释天曰:「根氐也。」
命者,易.乾卦疏曰:「人所稟受。」
性者,孝经说曰:「生之质也。」
率者,玉篇曰:「遵也。」广韻曰:「循也。」
道者,广韻曰:「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
教者,说文曰:「上所施,下所效也。」须臾者,片刻也。
戒者,广韻曰:「慎也,具也。」
慎者,说文曰:「谨也。」
睹者,说文曰:「见也。」
闻者,说文曰:「知闻也。」
莫者,韻会曰:「无也,勿也,不可也。」
见者,广韻曰:「露也。」
隐者,尔雅.释诂曰:「微也。」
显者,玉篇曰:「明也,覿也,著也。」
微者,玉篇曰:「不明也。」
发者,礼记.礼器疏曰:「外见也。」
本者,玉篇曰:「始也。」
和者,广韻曰:「順也,谐也,不坚不柔也。」
『解』
何谓天命?论语.为政里有说「五十而知天命。」天命者,天性秉然也。子曰:「君子遵道而行」,是如「率性之谓道」。
何谓道?老子曰:「道法自然。」礼记.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明其所以,然后修道。
何谓修道?正其本末终始先后,而不倒置。「明明德于天下」便是所教。荀子.儒效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庄子.天下云:「不离于宗,谓之天人。」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何谓君子?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所谓君子者,躬行忠信,其心不买,仁义在己,而不害不志,闻志广博而色不伐,思虑明达而辞不争。君子犹然如将可及也,而不可及也。如此可谓君子矣。」
戒慎乎?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恐惧乎?大学曰:「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不睹、不闻?辟如大音、大象。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辟如鬼神,子曰:「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莫见、莫显?知微见著,易.坤卦:「履霜坚冰至。」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何谓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七情者,礼记.礼运篇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六欲者,吕氏春秋.贵生篇疏曰:「生死耳目鼻口。」
何谓中也?子曰:「中立而不倚」、「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是未发之天性也。
何谓中节?吕氏春秋.情欲篇云:「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何谓大本?天地之始源也。
何谓和也?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调和,是发之中节也。
何谓达道?施教万物使之和谐也。
何谓致中和?易.系辞曰: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是未之发、发中节也。
何谓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无能子.圣过篇曰:「天地未分,混沌一气。一气充盈,分为二仪。有清浊焉,有轻重焉。轻清者上,为阳为天,重浊者下,为阴为地矣。天则刚健而动,地则柔顺而静,气之自然也。天地既位,阴阳交气,于是裸虫、鳞虫、毛虫、羽虫、甲虫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