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大学 ...

  •   姜书兼职的时候一直穿店里统一的文化衫,一换回自己的衣服,肥大的短袖衬衫(他爸的)和洗白的牛仔裤,立时显出历史年代感来。
      趁着没开学,王栋要带他去置办几身像样的行头,他却说:“没有必要,我要走贫困生绿色通道,穿得太好让别人怎么想?”
      王栋简直不屑地咧嘴:“每年新生开学的时候我都上大学里头充话费,见得多了,多少走绿色通道的学生都他妈穿的耐克阿迪。上次我路过就说了一句,人家听见还揪着我不放了,非说我戴有色眼镜,说什么谁规定贫困生就没人权不能穿双好鞋什么什么玩意儿,操了我就,文化人谱大着呢。”
      但姜书依然不成器地提着他那两个编织袋去学校报道了。
      这当然不是为了诚实,而是为了涂上一层名为“贫穷”的自我保护色,只是这点小心思不足为外人道。虽然背地里也许会被人嘲笑,但这是早晚要暴露的事实,不如早早自我揭露,先赚些同情分。
      他拎着写着绿色通道的床上用品来到新宿舍的时候,三个室友都已经到了,四五个父母往屋里一站,挤得转不过身来,但是态度都很热情。
      同屋几人自我介绍一番,一个大个子,叫张鹏,是本地人,三代单传,父母一个干部一个人民教师。另外两个室友,一个小个子叫喻远兆,金华人,一个胖胖的眼镜男生叫韩成坤,来自山西,家庭条件看着都挺不错。
      姜书找了个话题:“我刚刚一路走过来,旁边其他宿舍的新生好像年纪都挺大的?”
      喻远兆说:“你还不知道吗?这一层楼往上本来就是研究生宿舍,咱们是楼下本科生的宿舍住不下了,才给挤到人家的地盘来的。”
      韩成坤夸张道:“是啊,要么说咱们文学院就不是亲生的呢,偏就我们几个尾巴给排到这一层,好么,彻底踢出本科生队伍了。我妈刚差点去找宿管理论。”
      刚告别高中的小屁孩眼中,高年级本科生都是一种需要仰望的前辈,至于研究生,那就已经隔出两个代沟岔开辈了——许多本科班班导就是由本校保研学生担任的,这感觉如同跟一群班主任比邻而居。
      喻远兆的母亲一听就急了:“哎呀,那可怎么好啊,不跟同一级的同学住在一起,不就被集体孤立了吗?研究生比你们大那么多,欺负你们可怎么办啊?宝宝,要不我也去找找宿管吧,给你换个楼下宿舍。”
      喻远兆脸都挂不住了:“别叫我宝宝!回来妈,不用去!不许去!”
      这几家都是父母忙里忙外,只有姜书是自己一个人来的,驾轻就熟地铺床叠被,衬得那几个成了小皇帝。张鹏在旁边上蹿下跳:“行了妈,你别给我弄了,你看人家都自己干的,什么叫我会不会?我都这么大人了我能不会吗……”最后被他妈实力鄙视,拍到一边去了。
      姜书知道网上有个词叫妈宝,他想,大概就是眼前这样了。只是不知道是院里的妈宝碰巧都集中在他们宿舍,还是大部分学生和父母其实都是如此?
      他提着暖壶出门打水,回来的时候,听见那几个父母在屋里聊天:“估计家庭条件不太好吧……小小年纪,也挺不容易的。可怜。”

      或者出于好奇,或者因为母亲那句无心之言,张鹏在开学以后,撒欢之余,下意识地总去关注那个寒酸的室友。
      新生入学的头一个月,兵荒马乱。置办日用品、办银'行卡、办校园卡、新生联欢会、老乡会、军训、学生会招新……刚刚十年寒窗刑满出狱的新生们个个摩拳擦掌,游走于各种聚会和社团,放飞自我,呼朋结党,热火朝天地拥抱新生活。
      而姜书就像一个有些茫然的看客,站在一边看着这一切。
      各院的新生聚会和班级聚会,这是每个人不容推脱的参与项目。AA的时候,张鹏偷偷地去看姜书拿钱的动作:表情很正常,抽出的也是整张的红票,对,不是他想象中大把的毛票零钞——但那钱包可真是有年头了,难看老气。
      但除此之外,姜书就再也不肯参加任何联谊会和舞会,也没有加入任何学生会和社团组织。路过那些挖空心思设计花哨的海报,他似乎连驻足看一眼的兴趣都无。
      在食堂吃饭时,永远点两块钱以下的素菜,但似乎这也是奢侈的,早晚的时候,就是馒头、榨菜、老干妈三样。还有那一身地摊货的衣服,穿在身上,廉价感还不显,到了晚上一脱下来,差点被冯远兆当成抹布拿去用。
      意料之中地,他也没有电脑,手机用的是一个直板按键的诺基亚,只能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和设闹铃。要查资料、写作业、下载课件,只能不嫌麻烦地往机房跑,忍受老旧不堪的台式机和奇慢的网速。
      大一上学期有大把的闲暇时间,大部分新生,或者急急忙忙地去逛街、约会,或者是在学生会颠颠儿地给师兄师姐跑腿,或者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通宵LOL,但姜书的日常就只有找工作、打电话、面试、入职。他似乎不是在兼职,就是在去兼职的路上。
      他与这一切五光十色有着泾渭分明的画风。
      张鹏猜测,姜书可能是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孩子,或者来自特别偏远落后的农村。这背后想必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但是他看起来并不是多么阳光的人,话不多,也很少笑,眉眼间总带着一股愁邑。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新闻里报道的,许多贫家子弟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到大城市,发现身边的同学都生活得多姿多彩,自己付出数倍的努力却依然格格不入,难免会生出巨大的落差来。同龄人追赶的潮流,热门的话题,流行的网络文化,他们统统都不懂,难免会显得无趣,不参与集体活动,遂被排挤,性格孤僻,慢慢心理失衡……
      他顺着自己的脑洞越走越远,甚至想到了马加爵,想到了复旦投毒,想到了谢室友不杀之恩……
      “张鹏?张鹏?”姜书打断了他的脑补,“想什么呢,喊你两声都不理?你衣服在盆里泡两天都快臭了,给你洗了啊,晾干了你自己收回来。”
      张鹏顿时为自己的小人之心感到深深地忏悔。
      他意识到姜书其实是很会照顾人的,或者说,会做人。他一个人打三四份工,早上6点钟起床,晚上9点钟以后才能回来,每天早上还记得把宿舍里所有的暖壶打满,地扫干净,给他们把早饭带回来放在桌上。在班里也是,他会主动擦干净无人问津的黑板,给教授的杯子接热水,帮女生拉椅子,一些顺手却需要有心而为的小事。张鹏一开始腹诽这样太出风头,后来又觉得讨好人的意味也太明显。但时间长了,大家习以为常,不觉得突兀,而都说姜书人好。这时张鹏才明白,那种情商的确是自己比不上的。
      他承认心底有一些敬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