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回 ...

  •   薛家进京时,我没能见着,正和她们背道而驰,往金陵赶去。

      我得回祖籍考童生试。

      其实,我还不满十一岁,晚些年去也行。毕竟我和贾珠不一样,我没有监生名额,是真的只能真刀真枪去考科举,十年磨一剑不为过;贾珠有监生名额,还十四岁才考中廪生。

      但我真的不敢等。

      为什么我自从穿越以来那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读书习字,一刻不敢懈怠?还不是因为元春进了宫,贾府又开始走下坡路。不早点考取功名,全家性命保不保得住还遥远些,至少我如今是毫无话语权的。反正贾政也一心盼我考取功名,不如回金陵好好求学、考试。

      今朝和前朝科举制度略有不同,前朝和前前朝又不同。前前朝科考科目众多,少说十来门;前朝则仿明、清,单考经义;今朝以经义为主,又附加策论等。

      我一严重偏科的理科生,经义纯属死记硬背,及格就行;策论下了大工夫,势要做出高考时数学144分的成绩,决不能变成44分的英文。诗词方面我倒是有点天赋,可做诗做得好又不给当进士,有毛用?

      上金陵的人,大丫鬟里我单带了袭人、晴雯,袭人面面俱到,非带不可,晴雯手工好,我的衣服就靠她了;二等丫鬟里带了两个吃食做得好的,并四个粗使小丫鬟,另有服侍袭人、晴雯的小丫鬟两个。相较于平时在家的阵容,这已经缩减许多,却还是人员不少,显得累赘。

      我哀嚎,穿越这几年,不但习惯了男人身份,还习惯了有钱人的腐败生活啊!果然还是得努力当官,才能继续有钱下去。

      小厮就没删减,七个全部带上,总要用到。另有护院十一个,婆子八个。好在车大,走水路时船也大,一艘就装下了,还不显拥挤。奶娘李嬷嬷被我趁此机会劝走,荣养在家,每个月领一吊钱罢了,只平时不能随意进来,把我屋子当她家里。

      我到金陵之前已遣人去收拾了屋子。到了金陵,先去贾家族地,拜见了当地的老人,又去拜访贾政跟我说的书院,把他的信给山长看。山长道:“论理,你还当叫我一声师伯。这一年就来我这书院念书吧,不是什么大地方,叫你考个廪生出来还足够。”

      住处离书院不太远,坐车一刻便到,我就不住书院。宿舍总没自家舒服,能享受就要享受。

      今朝的府试一年两次,院试一年一回。要是幸运的话,一年内考中廪生,次年的这时候就能回到京都了。为了早点回去,我也得拼命努力啊!

      在金陵,我没什么娱乐活动,只有每天走去书院、走回家里放松放松,还有每月一封家信。

      古代寄信困难,没有邮政系统,有钱人家能遣人送信,没钱的只好四处查问有无旁人帮忙捎带。有时候一封信要转手十多次才能送到,更多的信就在半路上失踪了。

      靠着家信和送信的时间,我才能推算出剧情进展到何处了。贾母和王夫人多说关怀之语,少提府里的事情,提到也多是大一些的事儿。三春和黛玉就写些琐碎小事儿,如刘姥姥进府了、薛姨妈送了宫花、秦钟来拜见贾母又在贾家附学、薛宝钗的金锁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字等等。这金锁的事儿让我诡异地颤了颤,这到底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干的,还是原先就有?

      贾环和贾琮就爱说吃喝玩乐的话,说夫子打了他们几回,贾政又打了他们几顿。贾琮虽是贾赦小儿,却不受他父亲在意,贾政难免关照他些。贾政的关照没有别的,只有逼着读书,不学习就揍、学不好就揍,因此贾琮和贾环一般,也不喜读书。我一面想,等他们长大就懂事了;一面又实在忍不住,跟个老妈子一样絮叨,长篇大论,说些“明日复明日”、“老大徒伤悲”的话。每次给他们回信都不知毁掉多少信纸。

      贾兰是乖宝宝,文科生,又聪明又努力,简直省心。贾政十分宠爱孙子,要什么给什么,一句重话都不讲。我每次见了,都忍不住想,难怪贾兰爱读书、宝玉恨读书呢,这差别待遇!孙子是亲的,儿子是捡的。大姐儿如今跟着黛玉念书,黛玉其他尚有争议,才华却是一点争议都没有,做大姐儿的启蒙老师绰绰有余。

      我算算时间,再不久秦可卿该死了,林如海也得死,然后元春封妃。王熙凤包揽诉讼差不多也是这时候。也不知我的努力有没有用处,又能改变什么。

      好在,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我硬是踩着末班车考进了生员一等,也就是廪生,有参加乡试的资格,俗称进学。

      贾政大喜,来信中字都快飞起来了,我还没见过他这么控制不住情绪,竟然替他感到难言的心酸。如果还是原来的宝玉,只怕贾政心灰意冷了吧,大儿子夭折,二儿子惫赖,小儿子猥琐愚笨。如今我进学,贾环又日渐进步,和我说的那些未来大有不同。

      十一岁进学,不少见,但也绝不多,我小小出了一把风头。

      这次乡试我肯定考不上,自然先回京,奋斗三年再来一试。

      我对中举丝毫没有把握,一辈子没中举的秀才不计其数,可我还是想好好努力,能中举、出贡总比捐官好。

      回到京都,来到荣府门口,顿时感到怀念。只是离开一年多,就好像走了很多年。

      贾母、邢王夫人等,都已在贾母房内等着了,一见我进去就开始哭,贾母说:“瘦了,瘦了。”王夫人说:“黑了。”邢夫人说:“结实了。”

      好不容易一一劝住了,我拿眼一看,三春和黛玉、湘云也一副要哭的样子,顿时一个头两个大,不知怎么好。幸而她们总算憋住了,黛玉也就流了几滴眼泪。

      所以我还是喜欢和男的打交道多些,不用哄泪人。

      我回来得不巧,也可以说恰巧,刚到家没几日,扬州便来信说林如海病重,要接黛玉回去。贾母让贾琏送黛玉去,我自告奋勇接此差使,穿来这些年,还没见过传说中的林如海呢!遂道:“我自小听老爷念叨探花姑父,要我学他,却还一次都没见过姑父。此次整好有机会,我若错过了,岂不可惜?”

      贾母正说:“以后有的是机会呢。”却又止住了,想是思及我的梦,流下泪来,道:“命中注定啊,命中注定。只可怜我的玉儿……”

      我知道她写了许多信、想了诸多法子,宁可林如海辞官休养,只为不让黛玉丧父,可林如海还是身染重疾,只怕有些灰心了。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劝她,只抱着她安慰。

      因以为这是见林如海最后一面,又恐黛玉伤心太过,希望我这个青梅竹马好好安慰她,贾母最终同意了。贾政也同意,且没叫贾琏跟着去,因贾政生恐贾琏贪墨林家资财,有辱斯文;切切地叮嘱我,万一林如海真的归天,要把林家祖产归还林家宗族,一文钱都不能拿,只把贾敏的嫁妆数点带回即可。我心里吐槽,还不知道看不看得见林家的族人出现。

      王夫人自然万分不肯,说:“你去了又有甚么用处?涂添麻烦,才刚回来就又走了,不能在家好好过一个年。”现已冬末,将要新年了,我去年在金陵,也没在家过年。只是她做不得主,含泪送我离开。

      于是迅速打点箱笼,择定了宜出行的日子,快快离京。

      我们两个半大的孩子独下扬州,虽然我有经验,安全考虑,还是带了浩浩荡荡一大批人,期间又有两个管事,助我处理事务。

      好在我和黛玉不怎么晕船,加快行程,愣是紧赶慢赶,二月初到达扬州。

      到了扬州,立时快马加鞭赶回林府。黛玉身子骨孱弱,平日都是做轿子,现做马车,被颠得难受,却还是说:“再快些,快些。”

      好容易到了林府,下了车,匆匆进去见林如海。林府不大,相较于贾家来说,确实没什么排场。也幸好如此,走不了几步就到了林如海屋子。

      我第一次见林如海,只见一副痨病样儿,面黄肌瘦,风一吹便要散架。他眼圈深黑,见到黛玉,迷茫了一会儿,才说:“我儿,你怎么来了?”

      黛玉一见他就已止不住的泪,闻言嚎啕大哭。我不知怎么办,只得默默退出去,让他们父女好好说话。

      过了些时候,一丫鬟请我进去,林如海已精神些,半靠着。我赶紧见了礼,寒暄几句,并把几封信交给他。

      林如海身子弱,不一时就累了,我和黛玉悄悄出去收拾,让他好好休息。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章 第六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