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总是去安慰 ...
-
5月10日,实习第二天。天气颇为燠热。唐未名浑浑噩噩地跟着上级医生查房,觉得自己来与不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什么也学不到,什么忙也帮不上。
“你好。今天情况怎么样?”
“大便怎么样?昨天解了几次大便?干的还稀的?什么颜色?”
“肚子还痛不痛?”
……
每个病人都是这一套,问完就要 写病程、下医嘱,唐未名觉得无聊透了,感觉就像自己已经在这个科室呆了一百年一样。
“诶我跟你说,人类除了有善意和恶意,还有便意。”他对七夜调侃道。
“嗯。”七夜一脸茫然地点着头。
“嗐!一点幽默感都没有,真没劲!”
查到了53床。这是一位83岁的老奶奶,唐未名昨天就注意到她了。她对医生很尊敬,来查房的时候他都要坐起来,不像现在那些动不动就医闹、伤医的人,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她的字写得很好看,人也很有气质,感觉是个知书达理的官家小姐。今天她的女儿也在。
“老婆婆,你都知道了吧,食管是个早癌,肠道也有异型增生,手术还做不做啊?”教授问。
“做!”老婆婆笑着说,一副乐观的样子。
“我妈就是追求生活质量。”她的女儿说。
“对,您还年轻着呢,将来要活到一百一。”教室说。
唐未名第一次对这位教授刮目相看。医学界有一句极为出名的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今天算是见识到了。瞥了一眼教授的胸牌,他姓张。
“你们人类的求生欲望真强,那个53床,就算做了手术又有什么意义呢,一般情况不好,手术能不能撑下来都不知道。自己难受不说,还浪费医疗资源。”查完房后,七夜对唐未名说。
“这种想活下去的心情人人都有的,我觉得这位老婆婆甚至很让人钦佩,有很多人是被疾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所击垮的。算了,你不是人类,也不指望你懂。”唐未名说。
然而这天下午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唐未名心生惭愧。
36床的一个女病人来找张教授,想问些什么。唐未名很冷淡地跟她说张教授不在。他不喜欢这个女病人,因为昨天她跑到医生办公室闹了一通,说是医生不耐心跟她解释病情。她摇着蒲扇坐在椅子上,一副恶婆婆的模样,让人心生厌恶。还有查房的时候,她总是用娇嗔的语气说:“医生,我头疼。”,“医生,我肚子难受。”唐未名看她倒是好得很,长那么胖,其他病人大多是瘦得皮包骨。
恶婆婆在唐未名这里碰了壁,又去问七夜张教授去了哪儿。七夜会回答说,张教授去做手术了,问她有什么问题。
于是恶婆婆就开始絮絮叨叨地说了起来。
“医生,我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之前还有焦虑症,然后就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医生让我少用抗生素,说是怕菌群失调。那我要是实在忍不了了还可以用吗?还有,我有消息报低色素性贫血,还缺乏维生素B12,但是我喜欢喝茶,就喝淡茶,不会有什么影响吧?……”
“针对您的情况,我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这样吧,等上级医生回来之后,我帮您问问。”
“那谢谢你啊医生,因为张教授他们都不怎么说话。”
恶婆婆表示了感谢,满意地离开了。
之后张教授一直没有回来,所以七夜去问了下垂眼。
“老师,刚刚36床的病人说……”
还没等七夜说完,下垂眼就打断了她:“别理她,那人有精神病。”说完就开始忙自己的事情。
七夜只好放弃。
说好的“总是去安慰”呢?!难道人类还不如一个假人吗。唐未名的内心简直是懵逼的。看来那么多精神病人伤医也并非不能理解,这其实不全是患者的错,医生也应当负一部分责任。虽然医生很忙,但随便给患者贴上“精神病”的标签,无视其抱怨,这样真的好吗?医生被精神病患者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生把患者定义为“精神病”,不以正常人的方式与他交流。人与人的交流本就困难,当一方不愿诚信倾听,不愿传达自己的想法时,交流就更不可能了。当双方是医患关系时,矛盾就产生了,随着矛盾的不断累积,最后就爆发了伤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