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老天和我开了个玩笑 ...
-
苏州摘星门。
“武学基础理论?这是个什么鬼?说好的演武场呢?”我一脸诧异地走进学堂里,内心深处那种意外的失落感溢于言表。
这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大学堂,从面积来看足可以容纳上百人。东侧是一排精雅别致的落地窗,上午明媚的阳光从窗上的一层薄纸透射进来,温暖却并不刺眼。
学堂的西侧是一泓由假山环绕的人工水潭,水面之上三两荷花,美不胜收。
而在学堂正中的一面白|粉刷就的墙面上,则用黑色的字迹工整地写着“武学基础理论”这几个大字。
同学们陆续进来,并没有百人之多,也就三十几个,整齐地坐在学堂前几排的位置上。
我刚想和我新认识的几位同门攀谈两句,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他看来有四五十岁了,头发灰白而挺直,就像刷锅用的钢刷,脸上有不少皱纹却仍然精神抖擞,眼睛小而有神,声音中气十足。
他说:“吾乃萧雨,是诸位武学基础理论一门的授业先生。所谓基础理论,就是教诸位一些武学上的基本概念,为诸位日后成长为武林高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下面有一些骚动,都在交头接耳地议论这萧雨是何许人也。我没说话,因为我听说过。萧雨是衡山派排行第四的剑客,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在江湖上成名,想不到如今竟来到苏州当了个教书先生。
萧雨又道:“我知道你们这些选择习武的学生对这理论学问嗤之以鼻,我年少时也是同样。但我相信,待你们认认真真地学完这一门后,这些理论知识一定会成为你们日后的宝贵财富。”
“这叫吹大话!我也是醉了,入门时他们问我是学文还是习武,我选的明明是习武啊,没想到竟然不是教我一路剑法,反而是这种纸上谈兵的东西。”坐在我身边的张华悄声吐槽道。这位张华张公子,便是我从那对姐弟大盗手中救下来的白衣少年。他也是来摘星门报道的新人,被那扮可怜的姐姐骗进后院去,然后被弟弟一棍子敲晕。
萧雨对学生们的质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继续自顾自地道:“接下来我先来提问,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心目中最厉害的武功都有哪些?”
“降龙十八掌!”前排的一个男同学抢答道。
“说得好。”萧雨赞许地点点头,并在白|粉墙上写下了降龙十八掌这几个字。“谁还来说说?”他继续提问。
“独孤九剑。”张华也说了一个,萧雨同样写在白|粉墙上。
同学们慢慢忘记了一开始对于理论课的愤懑,踊跃发言起来。乾坤大挪移,六脉神剑,移花接玉,不死印法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纷纷被列举出来,都被萧雨一一写在白墙上。
“好,那么大家总结了有十几种武功了。”萧雨总结道,“那么有谁能说说,这些著名的武功里面,哪一种最厉害。”他手指着张华说:“这位同学你来说说。”
张华站起来,想了想说:“这些武功很难比较,若是靠想象的话,我想应该是六脉神剑、乾坤大挪移和不死印法这里面三选其一吧。”
“回答得不错。”萧雨说着,给这三个名字上分别画了个圈,“接下来我就来给同学们分析分析。首先是六脉神剑,它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剑气,只不过可以六道剑气同时发出,才威力倍增,昔日鸠摩智可以用自创的火焰刀与之对敌。”说完,他在六脉神剑上划了一道横线。
“然后再说乾坤大挪移,同类的还有移花接玉和斗转星移,都是类似的道理,这种建立在借力打力基础上的武功在一定情况下确实可以发挥出逆天的效果,但终究有所局限。”他说着又在乾坤大挪移上划了横线,“我听有的同学小声议论说吸星大法和北冥神功的,这类武功确实有点特别,但若论以少打多,或身陷苦战围攻,便用处不大了。”
我本来觉得会枯燥无味的理论课,被萧雨这样一说,顿时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不禁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萧雨用指节敲了敲不死印法,说:“真正厉害的是这个,不死印法。不死印法的强大已超越了招式和内力的层面了,它是一种古今无双的心法,核心思路是真气回复速率。”
本来很玄妙高深的概念,被萧雨先生用学术的语言一解释,立时给人以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设想一下,当你真气回复的速率无限加快,快到比你使用招式耗费真气的速率还要快的时候,那你的真气就相当于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了,那无论是单挑、车轮战、群殴还是千军万马之中,你都可立于不败之地了。”
这时前排一个女同学用清脆的声音问道:“都说没有最厉害的武功,只有最厉害的人,难道不死印法就真的无敌,不可能被打败吗?”
我这才注意到学堂里竟然还有女同学,刚才一直专心听讲,都没好好观察一下同学都有哪些。现在一看,整个学堂里一共有二十七个男同学,五个女同学,除了张华都是生面孔。
萧雨听了女同学的提问,笑道:“问得好。有一种功夫,可以破尽天下武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化繁为简,万法归一,只不过……”他转头看了看白墙上写的字,“刚才好像没人提到过。”
他又写下四个字,指着念道:“小李飞刀。”紧接着萧雨又开始长篇大论地解释起来,大概说什么小李飞刀的速度已超越人类反应能力的极限,可以做到绝对的克敌机先。就算是你身怀绝技,但若连反应过来做出有效防御的时间都没有的话,一样会被一击致命。
张华朝我无奈地一笑,用眼神和肢体语言向我表达出他的无聊。天性好动的张华显然是个无法耐心听讲的人。
还记得刚认识张华时我调侃他说:“你知道叫你这名字的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吗?”
张华显然对历史没什么研究,就说:“叫张华的多了去了,我怎可能谁都知道。”见是掉书袋的好机会,我于是说:“最有名的莫过于晋朝的名臣张华。你知道司马攸吗?”
张华的回答干净而利落:“不知道。”
“司马攸就是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昭的小儿子。当年他和司马炎兄弟俩都很有才华,司马昭就犯犹豫,到底立谁为继承人。司马攸本人并没有什么野心,也不想和他哥哥争,但他怕司马炎继位以后像当年曹丕害曹植一样害他,就找来张华问计。张华告诉他,你可以自请到荆州去,远离洛阳这权力中心,司马炎觉得你没有威胁了,自然就会善待你。他这一计,和公子刘琦向孔明三求计是异曲同工,足见其智。后来荆州羊祜病危,临死前劝司马炎抓住东吴孙皓朝政不稳的机会一举统一天下。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反对这一提案,只有张华坚决支持,说动司马炎伐吴,最终促成了三分归一统。”
我一段话几乎是口若悬河地说完,却见张华有点傻笑地看着我,我就有点纳闷地问他:“你想什么呢?到底听懂没有?”
张华乐了,傻笑着说:“以前总听说北京人喜欢贫嘴,没见过,今天算是领教了。”
“滚你丫的!”
自那以后我和张华就很熟了。
萧雨继续口若悬河:“但小李飞刀就像是蜜蜂,蜜蜂有针时可以随意蜇人,但没针了就会很快死去。而蜜蜂只有一根针!这根针它必须好好收着,只有等到最最关键的时候,才能出手。”
萧雨的讲解很生动也很有趣,有些观点也很独到,讲完小李飞刀和天下著名的武功又开始谈论经典的武学著作,什么易筋经啊,葵花宝典啊九阴真经之类的。只不过这次我却听得有点走神了。
我一直在看刚才提问的那个女同学的背影,她有一头乌黑的如瀑秀发,轻披在她柔美的香肩上。
她的背影很漂亮。
忘了自我介绍,我叫王冲,男,生于宣德七年,十九岁,来自京城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