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李鸿章自带光环出场! ...

  •   宇文都灵不知是咖啡喝多了还是研读清史稿过于投入,竟然彻夜未眠,直到晨曦初露才一头躺倒。不过没睡多久,就被外面的开门声、打扫声、叫卖声吵醒。一睁眼,满目陌生,不知身在何处,发呆五分钟之久。他揉揉眼睛,环视屋内,才想起了昨天的种种经历。
      按照昨天看清史稿时给自己定的计划,宇文都灵立刻起床。都没想到走错时空居然让自己变得雷厉风行,连懒觉都不睡了。可能真的是原子重聚获得了新生。
      “小二,小二!”
      店小二跑进来,点头哈腰:“爷,您吩咐!”
      “三件事。一、打洗脸水,再送点开水来。二、替我去打听一下昨晚在雅座吃饭的那位姜文嘉姜大人住处,我要去拜访。第三,这县城里最好的成衣店在哪?”说着掏出一两银子递了过去。
      店小二见他赏赐丰厚,极为乐于侍奉,一一应承。
      洗完脸,喝过一杯咖啡,宇文都灵信步上街,去南门那家最好的成衣店,要换一身行头。原来这一身是乔瞎子买的,布衣布鞋,纵然不像贩夫走卒,至多也就是一个村塾秀才,宇文都灵认为别人都会像自己一样以貌取人,所以必须改头换面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去见姜文嘉和李鸿章。
      从成衣店出来,宇文都灵全身焕然一新。浅灰紫色竹报平安纹样贡缎丝棉袍,黑色摹本缎羊羔毛马褂,打扮符合出身良好的读书人身份,却又不过于富贵,宇文都灵自信在外型上一定能给别人良好印象。
      回到青云居,店小二已经恭敬地候着,告诉他已经打听到了姜大人的住处,早饭后由他带路送宇文都灵过去。同时给宇文都灵送来早饭,一碗爆鱼面加荷包蛋,两只肉包子,一碗白粥,一碟咸菜。宇文都灵一夜没睡之后无论如何没有胃口,何况心里想的都是今天的拜见以及来日的上海,所以催着小二马上出发。
      小二说已经雇好了一辆马车。宇文都灵说:“县城弹丸之地,走走就到了,还要马车?”
      小二笑着说:“爷,您要是不坐车,知道的说您是平易近人,不知道的就觉得您失了身份,看门的都不稀的给您通报。”
      宇文都灵顿时醒悟,觉得这个店小二有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里那个“门子”的意思,于是从善如流,坐上了马车。店小二自告奋勇“跨辕”给他当听差。
      刚走出没多少路,就看见岔道上一顶轿子过来,前面那个轿夫可能被高低不平的路面硌了一下,往前一踉跄,小轿随之向前倾,轿内人倒没跌出来,轿门中跌出一个木盒,啪的一下摔散板了,掉出很多纸张,随风四散。
      前面出了事故,马车停下了下来,宇文都灵跳下车,帮着把吹到跟前的纸张拾起来。这时,轿子里的人急急下来,顾不上说别的,低头四处拣拾纸张。宇文都灵一下子踩住最后一张意欲远飏的纸,店小二过去从他脚下捡了起来。宇文都灵把一沓写满工楷,看似公文的纸张交给坐轿人,对方作揖连声致谢:“啊呀多谢多谢兄台,这些文件失落了可唔得了!”
      宇文都灵听对话虽然竭力在说国语,但明显的是吴语口音,顿生亲切之感,说:“举手之劳,兄台何必如此客气!听口音您不是本地人吧?”
      “哦哦,在下乃是江苏太仓县人。”
      “哦哟,太好了,真是他乡遇故知!”宇文都灵开心地说:“我是上海人!”
      对方吃了一惊,马上换了吴语说:“兄台上海县人士?”
      太仓话接近苏州话,宇文都灵听着非常亲切,也用上海话说:“是的,小弟土生土长上海人。”
      “果然是上海口音,忒好忒好。”对方显然也很高兴能遇见江苏同乡,进一步自我介绍说:“在下叫钱礼明,表字定甫,也是从上海来的。请教兄台尊姓大名?”
      钱礼明?这个名字好熟!宇文都灵看着眼前这个近四十岁、留着黑色唇髭、文雅中透着精明干练的中年男人,突然想了起来,昨晚恶补清史稿关于李鸿章的那段,就写着这个人:沪绅钱礼明等乞师援沪……结合昨晚听姜、薛二人的对谈,上海士绅向曾国藩求援,曾国藩最后是派了李鸿章招募淮军增援上海的,那么,眼前这个就是来求援的钱礼明了!他现在一定跟李鸿章密切联系呢,通过他认识李鸿章岂不是捷径中的捷径?宇文都灵完全忘记了要找姜文嘉这件事,立刻喜笑颜开地把自己的姓名告诉了钱礼明,说:“原来阁下就是大名鼎鼎的钱定甫钱大人!您身负上海父老重托,向曾大帅求援的事迹可是妇孺皆知呀!阿拉大家都说,以后上海要是幸得平安,格全是你钱大人劳苦功高啊!”
      这样当面狂拍,宇文都灵自己都暗暗作呕;不过钱礼明倒是非常开心,他没有料到在人地生疏的合肥居然能见到一个真正的上海人,而且对自己的劳绩这么清楚,按照上海父老的这种说法,自己以后岂不是也是名垂青史的人物?想到这里,钱礼明笑着说:“兄台过于推奖,在下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这边等急了的马嘶叫一声,钱礼明才想起两人这样当街笑谈不太得体,于是说:“哦,在下还要找李少荃李大人有要事禀报,兄台现居何处?在下与兄台一见如故,等公事结束当上门拜访,再好好一叙!”
      宇文都灵说:“小弟也是急桑梓之急,恨不能早一天回到上海。既然定甫大人要见李大人,能否向李大人引荐一下小弟?小弟素谙英文,或许能有一星半点的用处。”
      钱礼明稍微想了想,就答应了。
      古代人做事不像现在这样急,钱礼明倒是积极为小同乡引荐,等宇文得到消息,也已经又过了一个星期。这个星期里,赵主任和他联系过,但没有答应把他送去三国时期,按照赵主任的话说,是“你不熟悉的时空更好,那样你的记录和判断才更加客观!这倒是意料之外的,不错不错!”宇文都灵真是佩服赵主任能把坏事楞说成好事的能力,等将来写总结报告时,这科研组的严重错误没准就被写成特意为之,出奇制胜了!而且为了突出“客观性”,赵主任拒绝提供给他任何关于这段历史的现成资料。不过老赵也知道这么做太对不起宇文,所以在财力物力上答应大力支持,宇文都灵需要的东西,会及时通过数字精控给到他指定的坐标点。
      宇文都灵气不打一处来,但也深知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现在肯定是不能跟赵主任较真,毕竟以后还要依靠老赵才能回到原时空;唯一的也就是在物质基础上力求对得起自己。再说,经过这一阵的独立生活和见闻,自己好像已经不太想换时空了呢!当然这句话他没跟赵主任说,而是以万般无奈的口气勉强接受了赵主任的威逼利诱。
      一个晴暖的早晨,钱礼明来叫他一起去晋见李鸿章。宇文都灵跟着钱礼明,坐着马车,来到东北街上的一所宅子,这就是李鸿章的临时住处兼办公地点。
      钱礼明让宇文都灵稍等,自己先进去见李鸿章。
      宇文都灵把李鸿章的气派预想得大了一点,以为会门禁森严、门前站着带刀侍卫之类;其实就是一个普通宅门,白墙黑门楼,两级石阶,根本没有门丁,只有一个老仆人在门前洒扫。想想也是啊,现在的老李和后来的中堂大人还隔着几万里路呢,那种侍从如云、仪卫辉煌的镜头现在当然看不到啦!
      没有等多久,就见钱礼明脸上带着笑,出来招呼他进去。
      宇文都灵跟着钱礼明进入客堂。客堂门扇洞开,迎着晨曦,光线充足,仆人端茶进来,钱礼明客气地让座让茶。又说:“李大人马上就来,他知道兄台是上海人士,颇感兴趣。估计有些话要问兄台。”
      “哦!小弟不知官场规矩,请问见了李大人要持什么礼数?”
      钱礼明笑道:“李大人是二品顶戴花翎道台,宇文兄若是白身,应大礼参拜;不过这里并非公务场所,大家也都便装,躬身长揖即可。”
      正说着,从内照壁里出来一个人,钱礼明忙站起来行礼:“李大人。”
      原来这就是李鸿章,宇文都灵连忙按照钱礼明的教导,拱手躬身,长揖到地。
      等大家再坐定,宇文都灵才看清这位晚清第一重臣的相貌。李鸿章身材高瘦挺拔,由于长期带兵作战,皮肤略显黝黑,眼睛炯然有神,风姿劲爽,在照进客堂的阳光之中,宛如自带着金色的光环,具有一种难以说清的天然的威慑力量,却又不是那种令人见而生畏的感觉,反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李鸿章不多客套,对钱礼明说:“定甫!这位就是你说的上海人士?”
      钱礼明笑着点点头;宇文都灵礼貌地说:“是,回大人,在下宇文都灵,上海人。”
      “老弟台甫?有何功名?”
      “无字,也无功名,都灵在外洋求学,是研究生毕业。”
      “哦?”李鸿章觉得非常新奇,“外洋求学?什么学校?研究生相当于我国什么出身?”
      “复旦大学,”宇文都灵以指做笔,在手心里写给李鸿章看,“研究生……相当于同进士出身吧。”他硬着头皮说。
      “复旦,复旦,莫不是出于《尚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是!是!大人真是博学强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