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第四十八章 ...
-
在爵位制度被讨论、制定出来的同时,政治制度也在另一个会场中讨论着。
会议制定的政治制度借鉴了前朝的经验、汲取了明朝的教训,延续并完善了前两次“真定会议”制定的政治制度,彻底确立了“军政分离、司法游离于外”的政治格局。
会议制定的最高的中央机构用八个字来说就是“三处、一阁、六院、一宫”——三处:秘书处、军机处、政要处,一阁:内阁,六院:大理院、鸿胪院、太常院、宗人院、谏议院、医济院,一宫:太学宫。
“秘书处”负责处理皇家事务、沟通内外,管理宫内杂事和各个行会,护卫皇宫、刺探情报。节制内阁、谏议院、宗人院、医济院,下辖五府:
“太府”负责起草诏令、传送文件、发布诏令、沟通内外,掌各种印信、勘合、符验等,记录、整理各类档案。
“内府”处理皇宫内的膳食、衣服、采购等杂事,管理皇家的仪仗、宫殿的修缮、国宴的组织等,管理皇家珍藏的各种奇珍异宝、古玩字画,管理藏书。
“少府”管理皇家财产和国家钱庄,控制盐、铁等专卖物资的生产和运输,管理各个行会,监管市场、控制物价、铸造货币。
“卫府”负责保卫皇宫安全、护卫皇帝,有权调动京师军队,并作为皇家仪仗队。
“乐府”管理娱乐事务,统计各地娼妓、优伶,严防逼良为娼,负责被贬为奴的仆婢的拍卖、管理官奴,控制舆论,创作戏曲、审核书籍出版。
“军机处”处理军事事务,管理军官、军队及其他军事机构,为军事中枢。下辖一院五府:
“枢密院”管理全国和藩国军队,组织军事演练、清剿匪寇,决定战时军队统帅人选,保存军事档案、分析实战得失。
“兵部”负责军中人事任命,升降、调动军中的军官、将领和文员,管理士卒,给正规军登记造册,并发放军饷。
“军部”负责制定军事计划、调动兵马,执掌军中法度,修建粮仓、武库以储备军粮军械,战时调配军需物资。
“宪部”负责军纪和情报工作,绘制地图、探查敌军动向、刺探敌军情报、刺杀敌军将领,监察军中法度执行,节制监军、督军。
“武部”负责建造军队所需器械,管理“匠城”等军工基地,设计、研制、改进、试验各种军事器械,并进行批量生产、检验,修复兵甲。
“政要处”管理处理民政、财政事务,发布政令,为行政中心。下辖四部:
“吏部”负责人事任命,管理行政官员,处理考评、升贬官吏的工作,主持吏员选拔考试,将各地的地方吏员全部登记在册。
“民部”负责管理民政,统计人口、编造“黄册”,管理财政,收取赋税,给所有土地和“商行”登记造册、记录收支。
“农部”负责管理土地,丈量各地土地,开据土地证明,编造“鱼麟册”,处理屯田事务,管理未耕地(即“不可耕地”和“可耕地”中的“待耕地”),兴修水利。
“工部”负责营建和修缮各类工程,管理全国道路、河流,疏浚河道、架桥铺路,建造仓库、规划城市。
“大理院”为最高刑律衙门,负责管理各级法官、各地刑律衙门,处理考评法官的工作,给讼师、仵作颁发凭证,招募、训练捕快,并登记在册。
“鸿胪院”负责主持国家祭祀典礼,管理全国的寺观庙宇,发给各道士、僧侣等道教、佛教、回教等各宗教的教士以凭证,给予册封,并加以控制。
“太常院”负责处理国内不同族群之间的关系、管理在华外国民众和外来移民,教化民众、融合民族,帮助外国移民更好的适应华人生活,并按照适应程度发给凭证。
“宗人院”负责管理皇室宗亲、编纂皇家族谱,册封宗室、勋臣、藩属以及各爵子女等的爵位,考核各爵子女,发放各宗爵、勋爵的俸禄,决定封号和爵位阶级。
“谏议院”分左、右两院。左都御史管理左院(又称“谏院”),由内阁任命,负责劝谏皇帝、监督皇亲和勋贵;右都御史管理右院(又称“议院”),由皇帝直接任命,负责监察百官、复核案件,监督行政和司法。
“医济院”统一差派、考评全国医官,管理全国医馆和药材的审定,发给各大夫、郎中等医士行医资格证明,防控瘟疫、研究病理、编纂医书,救济灾民和穷苦百姓。
“内阁”受秘书处太府节制,直接对皇帝负责,节制政要处、大理院、太常院、鸿胪院。处理行政、司法、外交等事务,为政治中枢。
“太学宫”负责四大学院和各(省)学府、(府)学馆、(县)学园、学堂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管理各级教导师傅,节制各书院,编纂书籍,教书育人、选拔人才。
这些都只是最高级的中央机构,还有一些机构是在这些机构之下的。比如“通政司”就挂在内阁名下,执行流放、充军和死刑的则是军机处下宪部一个司,情报机构“天花卫”也挂名在秘书处下的卫府之下,“翰林院”也挂在太学宫之下……
“秘书处”设1秘书总理、3秘书大臣、8秘书官,“政要处”设4政要大臣和6政要官(可从政要大臣中选一位做首席政要大臣),“军机处”设4军机大臣和6军机官(首席军机大臣默认由皇帝担任)。“内阁”则设1首相、2次相(1左相/1右相)、6辅相,宰执天下。
“秘书处”节制内阁、谏议院、宗人院、医济院,“内阁”节制政要处、大理院、太常院、鸿胪院,“政要处”下辖吏、民、农、工四部。
这与唐朝的“三省制”十分相似,因为在制定时,在延续并完善了明朝的“翰林内阁制”的同时也借鉴了唐朝时的“三省制”——秘书处相当于“中书省”,主发令,内阁相当于“门下省”,加予复核,政要处和六院相当于“尚书省”,执行命令。只不过与唐朝的“三省制”相,比皇权更大了,但并不像清朝那样,对皇权毫无约束力。
【第四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