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四、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彻底毁灭 ...

  •   四、《红楼梦》、《儒林外史》中反映出的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彻底毁灭
      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伦理道德的发展,同时伦理道德又受到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宋朝时期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需要不谋而合,到了明代的强调自省的思想,就直接强调了人的个体意识,这一意识已经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冲突,而到了清代,唯物思想和初步的辩证思想,产生了王夫之的“生则日成”的人性学说,他强调通过实践可以对人性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这就为正常人欲的合理与充分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至此,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走向了彻底的毁灭。在此,就《儒林外史》、《红楼梦》中的个别人物形象来简要分析希望能找到这种毁灭的具体体现。
      王冕是元末明初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从小自学成材,既是一位学者,又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屈权贵,断然拒绝了朱元璋的征聘。按照儒学“达刚兼济天下”的人生伦理价值,王冕本应出山,作一番“安邦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但是当皇恩授他咨议参军之职时,王冕却私自收拾,连夜逃往稽山中。在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下,“在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士之滨莫非王土”的君臣之纲里,是绝非出现这样的情况,但王冕的这一不忠行为却受到作者的高度评价,为之中流砥柱。萧云仙本是冒险借躯、义气肝胆的侠士,由于受到郭孝子侯出来替朝廷出力,将来到疆场,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不忘了一个青史留名的劝导,投身入伍,向萧云仙这样一个立志报效朝廷的忠义之士,却被朝廷以“任意及开的罪名,勒限严此归款,尽管萧云仙为朝廷安邦治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结果却只是屈在卑位。
      “百行孝为先”的封建伦理道德被举人范进和中过进士的荀玫,踩在脚底下,范进在母亲去世的居丧期间,张静斋拉他一起到高要县汤知县那里。席上摆的是燕窝鸡鸭柔鱼一类的菜,用的是银镶杯著,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著。知县忙叫换了一磁杯、一双象牙著来。范进又不肯举,随即换了一双百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不用浑酒。落后,看见他在燕窝里掠起了一个大虾子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按范进所奉行的封建伦理道德居丧期间是不应该吃荤的,可是他最先捻进口里的是大虾元子。至于满口孝道,而竟把满口孝道踩在功名富贵的脚下的荀玫,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本拟告假回家丁忧,可当另一进士出身的工部员外即王惠提醒他不要误了科道考选,他立即将母死的消息瞒下,并吩咐来的家人把孝服换了不许通知外面人知道。
      作者在《儒林外史》中通过对杜少卿这一人物的理想刻画,反映出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毁灭。“天下不过是这些人,一个人占了几个女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人”。同时在封建伦理的禁严时代,杜少卿在南京,趁着“春光融融,和气习习”的日子偕妻子游览清凉山。60多岁的王玉辉作了30多年的南秀才,是封建礼教,程朱理学说的笃信者。他大女儿“守节在家里”,三女儿“出阁不止一年多”,也死了丈夫,哭得天愁地惨的“要寻一条死路”要跟着丈夫一处去,女儿要殉节,王玉峰不仅不去劝阻,反而鼓励女儿这样做,还劝他的公婆和自己的老妻不要阻止。当女儿节食而死,它不仅没有悲哀反而仰天大笑道:死得好!死得好!大笑后走出房门。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毒害而使人丧失人性的王玉峰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反映封建伦理道德的毁灭在《儒林外史》的祭泰伯祠中得以总结性的表现。泰伯祠本是“借此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一些人才可以借政教”以便匡正世风,以德仕拯救人心,修其治平的地方。当王玉峰来到泰伯祠时,走进后屋一层,楼底下迟衡山贴的祭祀仪注单和派的执事单还在壁上,两人将袖子拂去灰尘看了,又走到楼上,见八张大柜关锁着乐器,祭器呈现出一片冷落和凄凉。而到了万历年间,当盖宽来到泰伯祠时,望见泰伯祠的大殿两扇大门倒了一扇睡在地下,两人走进去,三四个乡见老女子在丹墀里挑芥菜,大殿上的隔子都没有了。又到后边,五间楼直桶桶的,楼板都没有一片。连柜子也不见了。泰伯祠一片破败,但破灭了的还包括那些真儒贤士们的礼乐救世的人生理想,倒塌的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大厦。
      在封建伦理纲常外衣裹着下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在曹雪芹的笔下暴露出了种种矛盾,这其中有贵族地主和农民间的矛盾,贵族统治者和广大奴婢的矛盾,封建卫道者和封建判逆者之间的矛盾,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这些矛盾导致四大繁荣家族的破败,这些矛盾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纲常已无法支撑当时的社会,整个封建社会在封建伦理毁灭时,已经走到了命运的边缘。作为小说中进步人物的代表贾宝玉,他的身上每一个特点几乎都与当时社会的伦理背逆着。他大胆的挑战“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传统,他认为“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子浊物而已”。又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厌弃贵族生活,无视功名利禄,贾政要他刻苦攻读,结交官场人物,把振兴家业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是他偏偏看不起科举,认为这只是须眉浊物国贼禄蠹之流用以沽名钓誉的手段,并痛骂那些“文死谏,武死战”来沽名钓誉的人物。
      他一反传统,否认“主贵奴贱”是“天经地义”,不大拿主子的架子,杏儿说他“独他没上过正经学,喜欢时没上没下,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他每每甘心为丫鬟充役,甚至连黄毛丫头的气也受到了。尤其是对那些受迫害的女奴,充满了同情和友爱。他违背父母之约,弃出生于“珍珠如土”的家庭的薛宝钗不要,而去追求能与自己达到心灵默契的林妹妹。文学中的典型往往是用来反映一般。贾宝玉对封建伦理的叛逆,反映了整个社会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叛逆,反映了中国伦理道德的毁灭,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败毁灭。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在动笔时,始觉范围过长,中国明清时期的小说可以说是小说发展的颠峰时期,种类之多、内容之深就不言而喻,要在这诸多文学作品中来挖掘一个问题,本亦很难,何况本文所涉及的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与政治发生着关系,与人性产生了冲突,与经济的发展又有矛盾,这些又都是一些宽范性的问题,因此在写完之后又深感不安,惟恐拙作成为笑料,但是写完之后我又觉得踏实,因为我的心是真诚的。在几年前的读书中;在对生活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中,我似乎就想把伦理道德与社会的关系加以点滴总结,清晰思路,目的不是启示别人,而是为了教育自己,教育自己在多了文明少了物质,多了欲望少了伦理道德,多了忙碌少了自省的今天应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哲学、伦理学和历史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从而来矫正自己人生航向的同时,仍然希望能给别人以启示,事实上人文教育已经引起了许多高校的重视,以德立国已经写进了国家的治国方针中,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已经不能用某一种价值判断来判断历史、判断政治、判断伦理、判断经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