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贰』琴上学道难 ...
-
京城富丽,京郊亦不曾荒芜,秀木蓊郁,不名贵,却兀自葱茏成林。此时林中鸟雀寂,惟一曲琴音缭林随风荡。林深处隐约可见,一清逸、一亭亭两身影,男子抚琴,女子立侍其身侧。
未尝学琴时,应深便听得人道房氏指下“大弦沉吟若龙,小弦切切如风”“时而清灵飘渺,又可沉郁顿挫”。原以为不过江湖之野,人们以讹传讹,这才玄之又玄。然这三日听来方知实乃肺腑之言。
耳畔缭绕低沉韵宛的琴音,眼中只有那人沉逸入情的面容,绕是瑶琴何般定人心性,应深也不禁心下微动。
四日前看似随意的收徒,不到一刻便传遍了京城。连刚下朝的兄长也急急赶来问缘由,后又忧喜参半的离去。拜帖纷至沓来,似乎不减兄长当初封侯时盛情,大抵是受了那句“房琴授下出嘉元”罢。自己辞去所有访客拜礼,闭了琴房的门,一遍又一遍抚琴出神,心里只有应情佩机关匣中的纸条“次日,荟华林”。又想到三日来,相见只有立侍听琴三四个时辰,直至他琴离去,也未得只言片语,但仅此闻乐,自已琴艺已有所进益……
“听琴时走神,绝非喜琴之人所为。”温和低沉的嗓音在琴弦撩动的余音中响起,应深一个机灵回过神来,眼睛便对上一双缓缓睁开的鸿眸,眸中有企图掩抑的浓浓情思,就是不知是琴音所留,还是因人所起。
“应深知错。”应深忙是一礼,“请先生责罚。”
“罢了。来弹一曲。”拂袖,起身。
“是。”
纤纤素手缓缓抚于弦上,十指翻扬若蝶舞,一掩一抑声声思,香兰泣露曲中藏。
一曲罢。
“体悟不错,心境也还具,是可造之材。只是这指法实在是生疏,只怕这琴才拾起不久罢?”
“是。来京都前,数年居于北疆,荒蛮之地少丝竹,便怠慢了。”
“《论语》中‘三年不为,则礼崩乐坏’,琴艺本非一朝一夕之功,往后不可如此。”
“应深谨记先生教诲。”
自是日起,方始授琴。应深这才发觉前三日听琴,犹有理气去杂、凝神静气之效,而后每每习得指法韵律,稍加练习,边有情韵相交、昆山玉碎之势,实在事半功倍。
其实原本应深习琴,不过养闺秀之常技,并无过人之处。自父母亡故,随兄奔迁,识得事故人情后,才略有体悟,抒于琴上。而他的琴凝心绪于指下,无需酝酿起势,促弦即暗生,娓娓流淌又浑然天成。应深不禁好奇此人到底经历过什么,才得情意流露如此独道自然。应深几番欲以讨教之名试探,又恐相识不久之难堪,话在唇边又作罢。
授琴之始,两人相约:隔日相授,隔日家中练琴。如是,原本一板一眼的闺秀日子,俯仰间竟去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