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节 ...
-
不知从什么时侯开始,人们就口口相传着这个美丽的传说,一对孤苦的两兄弟、成了神仙……既大神与二神。
看官!请允许余在此插一段自叙:我有个侄儿乳名清平,想起这侄儿从小就命运多舛。五岁时其母病故,到十三岁时他那久病缠身的父亲又撒手而去。孤苦的他自然由我这叔叔接着抚养,到二十岁时经人介绍去一户人家做了上门女婿。
成家后,见其家景贫极便想努力改造。不几年, 由原土坯房建起了二层楼房。这孩子挺有自尊,从不甘心落于人后,故极劳成疾。在他四十岁时却突然暴逝!给活着的亲人留下诸多遗憾。
本故事中的主人翁就取我侄儿乳名‘清平’命名。然此清平就非彼清平了,他乃是千古第一‘幸运儿’。他闯进了神仙洞府、受到大神二神上仙的重赏。自明朝中叶一下穿越到清朝乾隆时期,跨过了整二百年,带着一大批宝藏回到人间。
他重振家业,修建庄园。一日迎娶三房富家闺秀为妻,共生八子一女。继而众子苦读圣贤、谋取功名,其中六子入士为官世代不熄。他置田经商、奋发图强,短短二十年间便成了当朝天下第一富豪!家资过亿。
老朽写下这个故事,不仅只对侄儿的怀念, 同时我也坚信:我那饱受磨难的侄儿决不会就此死亡! 他也同此‘清平’一样去了神仙洞府。不定在某个时期、也带着巨宝再现人世。我相信他也会重振家业、再创辉煌。
我父辈兄弟五人, 虽非旺族也不乏人丁, 唯这侄儿苦难多磨。我为侄儿向上芲祈求, 吶喊! 据传: 芲天是不负有心人的。余以此自聊、□□来寄托对侄儿的哀思。
言归正传; 话说湖北荆州管辖有个松滋县,此县地处鄂南。南面与湘北澧县、石门接壤,北面与枝江宜都相连。这松滋县地貌很有特点: 北面是丛山峻岭,南面却是一马平川。中部有个偌大的幽谷,自然行成一个高峡平湖。
此湖三面环山,只有南面就象一个大囗张开着。大囗两旁是百丈悬崖!所以当地人故称它“大岩嘴。”
这高峡大湖, 上接山川来水,下灌万顷良田。长期以来滋养着这片广茂的沃野,直达湖南澧县境内。
然而,事物总是福祸相随。当老天发怒、大雨倾盆时就会引发山洪。这高峡大湖水位便迅速猛涨!经这“大岩嘴”口里一泻百里、席卷生灵、冲毁田园;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
传说中的大神和二神兄弟俩,就出生在这片冲积平原上。此地真乃物阜民康、人杰地灵呢!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户从外地迁来的、陈姓人家,先后生下两个男孩。大的取名陈家福,小的取名陈家寿。
这家福刚满五岁,家寿不到四岁时,父母就双双去世!地方有好心人,就将他们的父母用芦席卷了、草草地掩埋在这平川上。
这一对孩子说来也真命苦,因他家是从外地迁来,他俩失去父母,这地方就再也没有其他亲人了。
兄弟俩就相依为命,以乞讨维生。常以东家一碗粥,西家一碗饭度日。他俩将讨来的饭菜,首先都要拿到父母坟前,让他们先吃!然后才忍心自己食用。
因为他们不懂得死亡是什么?只知道他们的亲人、躺在地下没有东西吃、是会肚子饿的。总希望有一天,父母能从地下走出、回到他们的身边来!所以他俩一直都守侯在父母坟地周围、不愿离去,就盼望着能有这天出现。
兄弟俩困了,就躺在他们父母坟头睡上一觉,觉醒后再去乞讨。天热时,就头顶烈日、光着屁股、来应对酷暑。天冷时,便以麻片缠身、草履裹足,来抵御严寒。
那时,从大岩嘴这张大口里常有山洪泻下,将他们父母坟地冲垮。待洪水退去后两兄弟就赤裸全身、跪地捧泥、又将父母露骨掩埋。由于山洪频发,有时一年竟有数次。兄弟俩也无一例外,都以手捧黄土将父母坟头复原。
此情此景,上帝都看在眼里。时间一长,他们的孝举也感动了上苍!玉帝降旨:将这对难兄难弟引渡成仙。
从此:两兄弟就再也不靠食人间烟火来维系生命了。也就有了无边、无穷的‘法力’!
然而,天宫总是不作美,还是常有大雨倾盆、引发山洪,这洪水象脱疆之马、奔腾泻下; 吞食生灵、冲毁田园及家福、家寿兄弟俩的祖坟。
此时的家福、家寿已不是从前的乞儿、凡胎了!他俩发誓要将这“大岩嘴”治理好。想造福当地百姓不再遭受山洪之苦!也好将父母坟地保护起来。
因他们幼年的成长,是靠这片土地的百姓施舍来度过的,常有感恩之心于怀。
哥俩一商量:便决定从南岳华山那里抬一座山来,将这“大嘴”堵上,不再让它肆意泛滥了。
两兄弟来到南岳的当日,已是天色很晚。二神家寿便即唤出山神,山神见是大仙哥俩到来,忙上前施礼!
遂问:“二位上仙来此荒山野岭、有何事情需要小神帮办?上仙只管吩咐。”
大神对山神说:“我想向你借一座大山用用不知可否?”山神听了忙回:“上仙只需要一座,就是十座,您都尽管挑选拿去便是,何谈一个‘借’字。”
二神插话吩咐:“那好!你就将一座大山用担架绑好,我们今晚就要将它抬去。”
小山神听了,见当时天色已晚忙劝慰说:“二位上仙!今日天色已是很晚了,不如明早起程如何?”
二神听了便呵斥山神道:“叫你去办你只管办来,哪来的这多废话!”
山神见二神发怒,便慌忙下拜回禀:“上仙息怒!小神见今晚夜已更深,这大山听到鸡叫之声就要落地,这也是上苍的法度。小神担心;恐天亮鸡叫前赶不到要地,岂不白费二位上仙神力。”
大神听了,觉得山神说得有理,也是一片好意。只是二神不听,并夸下海口:“凭我兄弟神功,只须一个时辰便能赶到,这有何难!你休得再说了。”
大神也只好依了二弟。于是选定一座大山,命山神速速将它绑定。
山神只好遵命!便即传唤四方土地速来办理,既请出神器、使出神功、将大山绑好,兄弟俩抬起上路起程。
且说山神好心好意劝吿二神,却反受到一顿训斥,真是一肚子委屈。他想; 你已夸下海口,我来与你开个玩笑,看看到底谁输谁赢。
山神法力虽小,比起大神、二神哥俩抬着重物行走当然要快些,于是提前赶到松南平原。
他见二位上仙快要到来,便藏于百姓家中学公鸡大叫!这雄鸡一唱,顿时万家和呜。
大神、二神刚行至此,突然听到有公鸡叫声,没加思索便忙停下脚步。就因这一停脚,大山便从空中哗然落下!不偏不倚恰好朝着他俩父母的坟头罩去,再也移它不动了。
天亮后,百姓们发现自家房前、屋后,一夜间突然冒出偌大一座山来,又恰好罩在家福、家寿兄弟俩父母坟上。人们十有八九猜出,这是他俩兄弟干的。
当地人早就晓得他们哥俩已修练成仙,常有人得见兄弟俩的尊容;只见他们通体金身、珠光宝气、金辉夺目、不敢正视!且去无影,来无踪。
你想呀;他俩是大孝子,常有大水将他祖坟冲垮,使其父母泉下不得安宁。这次哥俩下了大功,不知是从哪儿抬来偌大一座高山!用这座大山将他们的祖坟罩上,保护起来,那凶猛的洪水就再也奈何不得了。
人们将这座大山的由来猜出,便一传千里,故称此山为“抬山”了。其实人们那里知道二位大仙的初衷!他们本想用这座大山,将“大岩嘴” 这大口堵上,让整个平原百姓都得到安宁。没料到这小山神捣乱,故没能如愿。
兄弟俩只好另想法子来治理这“大岩嘴”洪水了。于是他们就在这大嘴两傍,划出两道深沟,一道向东,一道向西。让大水顺着这大沟流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两条大河。
这就是该县境内的松东河与松西河。从此:南面平原也就不再遭受山洪侵害之苦了。
且说这座高大的“抬山”, 孤独的耸立于松南平原,却殊显灵性。它给这一方百姓带来了平安、吉祥。
人们向它祈求风雨、安康!却就能给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灾避禍。
百姓感恩!便在山顶造了一座寺庙,取名“台山寺庙”。也有人称台山坪庙。从此,该庙香火旺盛,经久不衰。千里之外的人们也能得到庇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