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花非花(中) ...
-
这个头像的主人,是一位亲友的同学,细论起来与沧海连泛泛之交也称不上,只能算是半个熟人。把这个头像加入Q-Q好友已有十年多,完全不联系也有六七年了。只是除了明了以后更不可能联系外,沧海更明确的是,她不会把这个Q-Q号从好友栏里删除,也不会改变对这个号的设置:隐身对其可见,允许其访问Q-Q空间。作为一个内向、重视私人空间的女孩,通常她只对少数至交好友的Q-Q号做此设置,这个号是唯一一个例外。即使保留它与否、如何设置权限都毫无意义,最多只是自己留个纪念而已。
十年多的时间,可以模糊许多印象,偏关于这号的记忆犹新。
当初介绍他们网上联系的亲友本不无撮合之意,不过沧海加号时并不以为意。她是老大惫懒的性子,打字又慢,Q-Q聊天时兴的时候最多就和投机的好友聊一阵,对陌生人从来无聊兴,一两句就无话可说了。但出于礼貌的初次联系却让她大感意外,明明素昧平生,自己和对方也都不是健谈之辈,都不喜欢无话找话,却偏能聊上一聊。她第一回和一个陌生人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更多次的网聊,甚至她主动打招呼的次数还略多于对方,这对于她那样一个很被动的人,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不过每回聊的时间都不长,聊天间隔的日子更久,十天半月,最多的是一月数月一次。
因为自始至终,他们的聊天都只是十分纯粹的普通学子间的网上闲谈,会有思想观念的交流,但无关风月,毫无暧昧,更不会有查户口、摸家底之类的内容。即便真以交往为目的,沧海也只想了解人本身,何况不出色的她并不乏敏感,没几回交谈已能察觉对方不会有交往之意:
一次聊天对方很认真地说到自己要减肥,沧海奇怪男生也想减肥,便问了□□重,还以为有多胖呢,原来连标准体重其实也未达。彼时沧海心里便咯噔了一下,她自知容貌不过中人之姿,而体重超标,身材更到“下人”了。一个男孩若是连自己的肥瘦都比较注意,对女子的身材岂不更重视?
男孩不久将出国深造,提到某日恰有事要到沧海所在的城市来一趟,沧海觉得应尽地主之谊,便很自然地问他是否有时间一聚,男孩应下了。因为彼此不相识,沧海便说互相发张照片便于到时认人吧,结果发了照片后男孩便笑道:圆圆的妹妹哦,不过还蛮可爱的。沧海亦笑:不漂亮的代名词就是可爱么。沧海已有所感,但素来不重穿着的她还是专程去商城挑选了件新衣以备待客时穿。不过数日后男孩Q-Q上发来信息,说因为过来行程太紧,没有时间当面聚了。无论是确乎如此还是一个委婉的借口,沧海心中已如明镜,“食色,性也。”女孩的身材与容貌,一无所长的男子尚且首重,何况是一个确实有才的人呢?她或许是一个可以偶或交流的异性友人,但肯定无缘进入他未来可能交往对象的名单里。之后到他离国尚有一段时日,沧海当然不会再提碰面的事,而对方亦然,即使彼此城市间火车往来甚便,更足以为佐证了。
沧海的理性帮助她早早认清了彼此间的定位,不过她还是选择继续保持联系,因为那个男孩为人不错,自然不做作,胸襟亦广,而且聪慧博学,见识非凡,和他交流令她愉悦,时会产生思想理念上的共鸣,并且能打开思路,学到不少东西。她不是佳人,却也难免被才士吸引。而且沧海一向认为异性间完全可以存在纯粹的友谊,她和班上几个男生就交情不错一直是单纯的同窗好友,那么对于这个男孩,只要自己摆正位置,他同样就是位值得结交的良朋益友而已。
由此,在对方离国后,他们之间仍然通过M-S-N偶或网聊。知道他的专业学习甚是紧张,沧海网上打招呼时总小心避免打扰,即使有时挺想联系对方又恰好在线,她还是一再努力自制不缩短联系的周期。主动联系的次数虽然是她更多,但以至多连续两次由自己发起为底线,若第三次对方仍无意主动联系,矜持的她再想聊也宁可保持沉默。聊天的文字她也常仔细斟酌了再发送,以避免交浅言深的唐突。只是不太熟的普通友人而已,切莫自作多情,她再三警醒自己。
她期待着每一次的交流,聊天时常不自觉地对着电脑露出开心地笑容,幸而她从不用视频,不然真是糗大了。喜爱旅游,却从未离开过江南的女子,借着他游学中拍摄的异国他乡人物风情照开眼界,为之深深吸引。虽然她从来缺乏艺术细胞,美术课的成绩难得有个良,对摄影更是全然的门外汉,但真正美的事物总是能轻易感染到人。还有那些发在论坛,作为照片说明的意趣盎然的性情文字,即使他自道语文差,学人文的沧海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灵动之气,于白描与简洁上每觉自惭。
虽然是一月数月才联系下,两三年下来交流的内容也不算很少,不相关的专业,论文思路却也受到了他的一些启迪。对他的了解渐增,沧海更日益叹服对方过人的洞察力、审美能力与独到见解。她既喜文史,也好数理,一向觉得文理本通。对方学的理工科专业与艺术关系密切,其人灵性匪浅,善融会贯通,来日料非池中物。越识其才智,越明自己与他的差距未来将如云泥,不生妄念维系淡淡友谊是幸也。理智如许道,只内心深处却总难免一抹怅惘。
毕业求职,最终离他国内学校所在的城市甚远。然而其实也曾着意向这个城市投简历,虽然很清楚离远离近都一样。沧海就业不久,对方也归国,闭关赶论文,之后联络更稀疏。再往后,在近一年不通音信后,沧海犹豫了许久,猜度对方多半已成家,是否应避瓜田李下之嫌,但想着彼此最多也就是一点友情,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发了个节日问候,对方礼貌地回了下,然后就只剩永久的沉默了。
岁月继续流转,沧海的电脑几度重装,Q-Q记录早已不存,MSN的空间统一关闭迁移,最终连MSN也变成了Outlook。他们浅淡交流的痕迹不断流失,最后仅存一张他当时传来的风景照,还有她的记忆,还有那个他发了图文并茂之作的论坛。
她曾数次悄悄上论坛看他的摄影作品有没更新,或者把以前的那些再欣赏一遍,它们真的很美很有味道,十分让她喜爱。在某一年之后,她发现他已不再上传新作了。他的行业是出了名的繁忙,想来是既忙事业又要陪伴娇妻爱子,无暇顾及爱好了。或者是因为国内空气糟糕而致阳光品质差,缺了摄影的兴致?才智学历、海归背景兼备,他的人生应是一帆风顺,十分幸福吧?她暗自猜测、遐想。
有一次,一位北国学校的老师来加她Q-Q,向她咨询与她毕业论文相关的一些信息。她很诧异,问对方怎么知道她Q-Q号的。对方回答是知网里查到她论文,把作者名字打到百度搜索栏里,能查到许多个人信息。
她试着搜了下自己名字,确实如此。转念间把记忆中的那个名字也打进去搜,结果搜到了他的一些论文、专业作品介绍、获奖信息,还有所供职的单位,是一个能为他的才情提供用武之地的相当不错的平台。果然,他已崭露头角,随着学养经验的与时积累,大器之成只是水到渠成之事了。她不觉又对着电脑微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