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烟锁故楼诚难留 ...

  •   四月的北京已生机盎然,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的任秘书手里拿着一叠材料,轻轻敲开了三楼走廊尽头的一间向阳的办公室的门。办公室不大,三分之二的空间都放满了各色书籍,剩下的地方只够摆一张写字台、一把办公椅和一个双人沙发了,虽有些拥挤,倒也秩序井然。案前一人头发已白了大半,正用一支老派的钢笔在竖格的稿纸上写着什么,见任秘书进来,便将笔帽松松地旋上,带了笑意道:“小任,什么事啊?”

      任秘书把手中的资料搁在桌上,道:“明老,文史馆的同志又理出一批中美合作所的新史料,送到咱们这儿来了,董主任看了,说‘没准儿老明能用上呢’,这不,我就给您送来了。”原来这间办公室的主人,就是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明诚了。

      明诚拿起材料随便翻了翻,道:“老董叫我写的关于周佛海送解重庆经过的回忆录不是都定稿了吗,中美合作所的材料我是用不上了,怎么还送来?”

      任秘书耸耸肩道:“我哪儿懂啊?董主任说送,我就送了,用不用得上,您慢慢儿看看,兴许有什么能补缺的呢。”

      明诚道:“行,那就留下吧。”

      任秘书道:“好,那明老您忙着,有事儿招呼我。”说着就出了门,门还没关紧,任秘书又探进身来,道:“诶明老,上次借的那本书过两天再还您啊。”

      明诚嘴里说着“不急,不急”,旋开笔帽又待落笔的时候,却发现刚才的思路已乱了。“毕竟过了年就七十了,这脑子是真不行了。”明诚自言自语感叹着,顺手将刚送过来的不厚一叠材料拿在手中翻看。

      这是关于1949年渣滓洞的一些情况的复印资料和照片拷贝,明诚一页一页漫不经心地翻过去,在看到一张照片时忽然停住了。照片中的影像有些模糊,是在墙上用黑色的铅笔写的两行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字迹已斑驳了,可明诚还是一眼瞧出,这是出自明楼的手笔。

      明诚的手颤抖起来,循着这照片的线索,一页一页找下去。他与明楼自抗战胜利后因工作安排分别就再没了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明诚多方打听,只知道明楼最后的去向是江苏沿江地区,而最后一次与组织联系是1949年2月,之后便下落不明。

      这些年明诚一直没有放弃过寻找,但政治运动一波波接踵而至,他只能在滔天的浪潮中想象着明楼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可他当时并不知道,明楼早已感知不到他的思念。

      1949年明楼受组织派遣策动长江南岸国民政府地方武装起义,准备迎接解放军渡江,四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六月押送重庆中美合作所,先作为□□关押于白公馆,不久转押渣滓洞。十一月,新生的共和国已经屹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曙光却仍未能遍照大地,也就在此时,国民政府对中美合作所在押人员进行了疯狂的屠杀。明楼在牢房墙壁上写下遗言,被五花大绑着插上“叛国犯”的标签押上刑场慨然赴死,现在已没人知道他最后一个念头是什么,他可想过曾经相依为命、如今杳无音讯的阿诚么?

      泪已把复印资料濡湿了一片,墨迹沾了水愈加黑白分明起来。这些年,明楼的下落不明总给了明诚一线希望,一线明楼就在哪里平静生活着的希望,可现在这希望被撕得粉碎,明诚被强逼着去正视这一个他已悄悄意识到却不敢想的现实。他心里的明楼,永远停在抗战胜利之后意气风发的那一刻。那时,明诚的调令已到,二人并立于明公馆的露台上,明楼望着沪上万家灯火,说:“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是难留,你要保重啊。”

      明诚当时沉浸在将要独当一面的喜悦中,虽也悲离别,却并没有十分伤感,他以为再会的那天很快就会到来,而那时候,他们两人再不会分开,所以他甚至还有心情开玩笑,他记得自己当时说“李清照写香冷金猊、被翻红浪的时候,是赵明诚重又做官又要蓄妾,这才言辞之间期期艾艾。你的明诚只是调去别处,大哥可还唱什么阳关呢,难道我会不回来?”今日想来,当年竟是一语成谶,明诚心中悲恸不能自已。

      不久,明诚罹患中风,三个月后病危,在弥留之际口中所唤,唯有“大哥”二字。

      THE END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