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闯江北(二) ...

  •   1925年的东北,张作霖与日本人的势力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态势,土匪势力在张作霖与日本人双方的打压下日渐减弱,东北大地进入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百姓生活安稳了许多,因此王满仓一行四人在去江北的路上没遇到什么大规模的战斗,顺利到达了江北,也就是现在黑龙江佳木斯地区。
      这一路一共走了二个多月的时间,中间在东丰县的关欣叔叔家停留了几天。
      前面关鹏提到的吉林的亲戚就是这位叔叔,是关欣父亲的堂弟。之所以先到叔叔家,是因为江北对于王满仓这三个大人来说,是一个即遥远又陌生的地方,何况还带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所以总是要找个人问一问情况的。
      几个人到叔叔家的时候,叔叔热情的招待了他们,在饭桌上提起了关欣父亲被炸死的事,悲由心生,几人难免落泪。
      叔叔劝关欣几个人留在东丰,毕竟有他这个叔叔可以相互照应照应。关欣对于叔叔的挽留还是有些动心的,她考虑自己的叔叔在东丰县已经有了稳定的生活,并且对他们姐弟俩也不错,产生了一丝留在东丰生活的想法,可是关鹏却坚决不同意。
      在“王家堡子”时,关鹏随母亲董氏改嫁后也是过过一段幸福日子的,但最终发觉自己还是一个外人,最后连母亲都失去了,因此关鹏坚决要去江北,自力更生,不再过寄人篱下的日子了。
      看到弟弟的坚持,关欣也打消了留在东丰的念头。在东丰县叔叔家停留了十来天,不知不觉到了农历二月初二。东北素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这一天,叔叔按风俗吃猪头、做春饼、蒸发糕,还因为关欣几人的到来特意包了饺子。
      晚饭后,关欣和叔叔提起明天几人继续去江北的事,叔叔见几人心意已决,便写了一封书信,拿给关欣说:“你们去江北一路上注意安全,你们不要瞎走了,去佳木斯梨木吧。那里有一个东丰老乡,姓孔,叫孔静茹,原来是我们东丰的一个私塾先生,前几年去了江北。他在东风的时候日子过得也挺难的,我那会儿没少接济他,他对我还是挺感恩的。现在也有了几十垧地,还盖了几间房,只可惜老伴走的早,留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也都跟着他去了江北。前两年他回来过一次,还特意来看了我。你们带着这封信去找他吧。一会我把地址也交给你们,一定收好了。”
      关欣几人谢过叔叔,便去准备第二天赶路的东西了。第二天一早,关欣几人赶上叔叔给他们的马车,继续踏上去江北的路。
      一路还算顺利,加上叔叔给的一些支助,关欣几人一路上倒也没有挨饿,一个月没到的时间顺利到达了叔叔提到的那个叫梨树的地方。
      这时已经是农历三月了,按照辽东的季节,这时已经开始翻地、晾地,准备春耕了。但江北这里,还是一片冻土,没有任何春天的迹象。关欣几人按照叔叔给的地址,打听着找到了东丰老乡孔先生的家里。
      看到孔先生家的大门,弟弟关鹏便激动了起来,兴奋地和关欣说:“姐,你看,江北这地方是好过啊,孔先生家这么大的宅院。”
      王满仓也很是高兴的说:“唉啊!这都赶上我们那地主的家了,真好。”
      面对两人的兴奋,关欣却冷静的说:“关鹏,去敲门,要有礼貌。”关鹏答应了一声,便走上前去敲门。
      关鹏只轻轻敲了几下,门里便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谁啊,等一下。”随即大门打开了。
      门内站着一个穿着干净、留着花白胡须、精神矍铄的小老头。之所以说是小老头,是因为这个老人个头实在是不高。
      老人打量着门前的几个人,问道:“你们找谁啊?”
      “请问老先生,这里是孔静茹先生的家吗?”关欣上前一步,轻声问道。
      老人回答道:“我就是。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原来这位来开门的老人就是叔叔提到的孔先生。
      “我是东丰县关振云的侄女,他是我当家的,这个是我弟弟。这里有一封叔叔让我们带给您的信。”关欣边回答边将王满仓和关鹏介绍给老人听,还递上了叔叔的信。
      孔先生一听,对他们说:“跟我进来说吧。”并顺手接过了关欣递过来的信。
      进了堂屋后,孔先生让他们坐下,随后打开叔叔的信,认真的看完。放下信后,看了看关欣几人,对他们说:“你们的情况你叔叔在信里都说了,江北这地方地是多,但都是荒地,你们得自己去开,这也有开好的地,也可以租去种,你们是怎么想的?”
      这位孔老先生确实如叔叔所说,待人很热情,也没有因为有了点钱就对老乡看不起。
      关欣姐弟虽然读过几年私塾,也算知书答礼,但父亲没被炸死前,也算是小姐少爷了,因此对于种地的事了解还是不多。
      姐弟俩纷纷看向王满仓,意思是让他答话。王满仓没有立刻答话,想了一会儿才回答孔先生的话:“今年先租点地吧,毕竟这一家老小要吃饭呢,我们多卖点力气,再开点地。”
      孔先生听了他的回答,轻轻点了点头,对他们说:“年轻人,肯吃苦一定能行。来闯江北的都是穷人,我们也是干出来的。我家老二在这儿也有百十垧地,你先租他的吧,租子的事我和他说一下,少收你们点。他在村头有一个二间房,去年他刚盖了新房,就把那个房子空下来了,你们就先住在那吧,我做主了,第一年不收房租。你们等一下,我这就带你们去。”
      关欣几个人对这个善良的老人千恩万谢,可现在的他们,是拿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答谢老人的,于是三人齐齐的跪在地上给老人磕了三个响头。孔先生忙扶起他们,直说不用谢,还提到了他在东丰县时叔叔对他们一家的关照。
      这位孔先生带着二儿一女到了江北,十几年的时间创下了一份家业。现在老人和大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二儿子去年单独盖了房子分家出去单过了,女儿也嫁了人,日子过得都很不错。
      关欣几个人在孔先生的安排下,顺利的在江北住了下来,并且开始了他们在江北的新生活。
      开始的生活当然是非常困难的,好在王满仓是一个种地的好手,关鹏也是个能吃苦的,一年下来,不但交齐了十垧地的租子,还有了一些的余粮,够他们一家人吃的了,并且还开了二垧地。看着这一切一切的变化,几个人第一次觉得生活有了希望。
      第二年,在家里的关欣学会了养鸡、养猪,并且在院子里种起了烟叶。家里也不用再租地种了,只种自己开的十垧荒地。
      随后的几年,家里的地多了,还养了鸡和猪,烟叶也可以卖钱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转眼到了1936年,王满仓已经成了可以雇几个短工的富农了,关鹏也已经取了媳妇。
      关鹏媳妇家是在佳木斯市里开山东菜馆的,关鹏在农闲的时候也去丈人家学做菜,现在已经是二个孩子的爹了。关欣在这十年里又为王满仓生了四个孩子,于是王福显有了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
      江北这十年,是王福显记忆中最为快乐的十年,父亲虽然每天辛苦劳作,但脸上总是带着笑容的。王福显跟着父亲下地,他喜欢看着玉米、大豆、高粱一天天长高,并且和同村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冬天的时候他还会缠着父亲到江里去刨冰打鱼。
      母亲在家为父亲和短工们做饭,弟弟妹妹们在家里帮忙喂着家里的牲畜和家禽,和母亲一起在家里的院子里种着各种蔬菜和烟叶,每天家里都是吵吵闹闹,嘻嘻哈哈的。
      家里的房子也已经不再是租住的二间房了,而是盖起了一间大的三间房,并且在房子的东边盖起了一个大大的仓房,西边盖起了猪圈、羊圈、牛圈,还有了一个马窖,房头还有一个鸡窝。
      家里的新房子就盖在了孔先生二儿子家旁边,两家成了邻居。这些年,关欣夫妇和关鹏夫妇每年都会带着礼物去看孔老先生,每次都会提到孔老先生的大恩,一直说着如果没有孔先生就没有他们的今天,说不定会饿死在江北这个地方的。
      几年下来,王、关、孔三家倒成了一家人。
      江北的十年间,王满仓回过两次辽东老家,还不时的给家里捎回了一些钱,家里的状况也好了很多,满仓爹置办了十亩地,给还没有出嫁的小女儿备了一份比两个姐姐大很多的嫁妆,还时不时的给大儿子和两个女儿的孩子买些吃食和衣料,在减轻些儿女们生活负担的同时,自己也享受着儿孙环绕膝前的晚年生活。
      关欣姐弟显然对自己的母亲心里有着怨气,但当随着姐夫回乡的关鹏看到母亲如今艰辛的生活状态后,还是更多的念起了母亲在自己小时候对自己的疼爱。
      母亲在他们离开后,又给老绝户生了两个女儿,老绝户不再是老绝户后,反而没有了一个人时的勤劳,每天带着自己的独生儿子到处吃喝玩乐,留下家里的媳妇和两个女儿在家干活。
      看到回乡后变成像地主一样的王满仓和关鹏,那个姓张的老绝户鼓动母亲随着关鹏去江北,想要过过老太爷的生活。这引起了董氏的强烈反对,为此还挨了老绝户的打。
      关鹏生气的要带着母亲和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走,董氏没有同意,对关鹏说,路是自己选的就是自己受,以前是对不起关鹏这个儿子的,现在更没有理由连累这个儿子了。关鹏无奈,只好留下些钱独自一个人回了江北。
      每次回乡,王满仓和关鹏总是特意到东丰县的叔叔家住几天,并留下丰厚的礼物。叔叔看到两人的变化,觉得自己总是对得起自己哥哥的,对于两人每次的到来总是先哭后笑,并不断的叮嘱两人要勤劳能吃苦,把日子过好。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闯江北(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