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关于80后 ...

  •   “80后”这个名词,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走出。仿佛一个时代,推出众多风格的商品,然后打上一个标签,像30年代的洋火和70年代的波浪头。是的,这是一个时代,而“80后”成为这个时代的标签,从某个角度来说,当一个时代拥有了一个标签的时候,这个时代也将要与未来告别。
      我常看80后的作品,并不因为看好80后的作品。常看是源于某种同年龄的共鸣。四维的寂寞,韩寒的叛逆,安妮的残忍……突兀的因素成为一个集合,组成80代生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层次。
      常看有评论说80后是“为赋新辞强说愁”,因为“少年不知愁滋味”。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眼里,这生养在蜜里的独生子女们,哪一个知道什么叫艰辛,明白什么是贫穷,了解如何忍受屈辱?是的,在这些我们都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就只剩寂寞。但寂寞又如何?寂寞,只是时代发展迅速的副作用,既是“副”,自然不可视为主流。阅历尚浅,还处于青春躁动期的半大孩子,又怎参得透“天凉好个秋”的深味?
      也常听人说80后是为叛逆而叛逆。叛逆,并不只是为了摆脱既定事实,叛逆,只是青春期产生的无聊抗体。下过乡当过知亲的父母,还记得年轻时偷挖的红薯么?不记得了,只记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清苦。磕磕碰碰上了大学的父母,还记得年轻时偷偷传递的小纸条么?不记得了,只记得每周一次荤腥的猪肉。其实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曾经叛逆,只不过30年前社会比青春更会开玩笑,社会闹起的腾腾沙土,遮蔽了青春里留下的斑斑泪痕。
      其实我们没有所谓的“我也是这么走来的”,80年代生人与父母的轨迹注定难以重叠。80后的彷徨,鲁老先生又能解出几分?
      当然,80后的写手,是的,我觉得用写手比较合适,他们有才华但并不代表优秀,他们有销量并不代表有内涵。存在,意味着的是一种现实的需要,需要是一种价值,但价值仅仅因为一个时代的某种潜在因素,内涵不深的东西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价值后,这种潜在因素可以称为一种悲哀。
      但这并不是80后写手的错,亦不应该普遍到一个80年代生人的范围里。
      什么颜色的染料染出什么颜色的布,什么样的粮食酿出什么样的酒,什么样的种子种出什么样的树,什么样的树开出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什么样的社会造就什么样的一代人。
      而且用一代人来说,或许都有失公平了
      人与人,并不只有男女之分的。各种成长中不同的因素都可以导致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的长成。就像我们玩育成游戏或恋爱冒险游戏一样,一个选项的不同就可以造就不同的结局。PC游戏尚如此,人生岂不是更让人没有预期?
      游戏人生,不单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不可预见性。
      从什么时候开始,80年代生人背上“80年代,垮掉的一代”的包袱?80年代生的孩子,现在大多也只是刚从学校毕业,刚刚走进社会这个大染缸,未来,还有很长很长。
      好吧,如果一定要这么定义,那么就让21世纪的孩子看看20世纪80年代是怎样“垮掉”了还支撑起了一个时代的吧。

      2006年8月17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