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秀女罗文心 ...
-
国之西北,边城要塞。
高天之下,巍巍然一座高城,远山近水,威武肃穆,独立于平原之上。
正当九月末十月初,此时中原秋意正浓。西北边城偏安高纬,早早儿的于风息之间便闻到了冬近的味道。
站在城楼远眺,自城东门绵延向远,一条宽阔的官道儿渐渐收窄,如蛇行般蜿蜒入山。
今朝,天气正好,阳光普照,净空无云。
远处枯蒿夹道。近地雀鸟儿时飞。天上浮云点点。身旁和风习习。
有几匹骏马,自山脚儿起沿官道疾驰而来,直奔城东大门。
远远望去,为首的是一位黑衣少年。
‘他’头束一条月白色的发带,身着雕花儿的箭袖长袍儿,背上背着软皮背囊,跨下一匹乌金踏雪的宝马。
只见‘他’全神贯注,策马疾驰,神态潇洒,气宇不凡。
等走近了,君再仔细观看。
此少年眉眼俊俏,唇红齿白,眼角儿含笑,英俊硬朗间掩藏不住妩媚秀色,分明是个姑娘。
她叫罗文心,边城人氏,平时为了行事方便着惯了男装,久而久之眉宇间自然养成了几分男子的气概。
罗文心的父亲,是边城守军虎威将军高升麾下的书吏,官任七品主簿。
其家无男,只有姐妹三人。罗文心是长女,大妹——罗云娘,小妹——罗蕊娘。
罗文心的母亲因产后体虚,久治不癒,在小妹——罗蕊娘四岁时便去世了。
其父亲一人,如父如母,好不容易抚育姐妹三人长大。
可怜的是,父亲也在罗文心十五岁前,因遭遇意外不幸去世了。罗文心未成年便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
所幸,苍天佑人。虎威将军高升,为感其父德行,格外施恩,应允罗文心以女官入军册,继承了其父亲在军中的职务。
然而,书吏俸禄微薄。两个妹妹逐渐长大。虽然生活所费不愁,但是罗文心一心想为两个妹妹筹谋一个好婆家。
在边城,姑娘想要嫁的好,就必须有充沛的嫁妆。
为了嫌更多的钱,让妹妹们的嫁妆丰盛,罗文心除了在军中任职,还继承了父亲在城中魏家商队的帐房一职。
此次外出,她就是替商队去州城市场办货去了。
“王大哥好。”行至城门,罗文心甩鞍下马,予城门守军递上自己的官凭。
因这里是边城,往来人员旁杂,为防奸细过境,城防始终检查很严。即使是熟人儿通过城门,守城军士也要按照规定仔细验看来人的官凭路引。
“文心,办货回来了。”守城的班头儿一边验看罗文心的随身凭信,一边与她答话儿。
“嗯。回来了。”罗文心笑道,接了验过的官凭收入背囊。
班头儿又去验看后面人的官凭。“商队啥时候走货呀?”
“过几天。”罗文心牵马靠边儿,与后面的人让出路来。“王大哥可有要捎的货?”
“上次你给我带的烟丝甚好。这回,你若再遇上了,帮我多带些来。”班头儿说道。
“好。王大哥所托,文心一定办到。”说完,罗文心上马,与班头儿告辞。
前街,是边城的一条主街。商贾云集,贸易繁盛,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罗家在这条街上虽有正门,但是为了增加收入,拆了门儿,改成几间铺面,现已租赁出去。
前门儿已是店面,自然不便进入。罗文心牵着马,绕过前街,奔后巷而来。
走到后巷口儿,有几个孩子正在那里玩耍。他们看见罗文心回来,立刻围绕上来。“文心姐,你回来了。”
罗文心笑着,将背囊里准备的糖心果子分给他们吃。“去玩吧。”
接了东西,孩子们欢跳着一哄而散。“噢——吃果子去喽。”
“文心回来了。”邻居张大妈闻声出来,看见罗文心,上前热情的招呼。
“张大妈好。”罗文心急忙答礼。“这几天承蒙照顾。多谢了。”
她是指张大妈照应自己的两个妹妹——云娘、蕊娘。
两个妹妹年幼,又都是姑娘家。罗文心每次外出办货,邻居们都帮忙照应。罗文心十分感激,也常带些礼物感谢他们。
“这个……是您上回说的布。”罗文心将出门时,张大妈托她在州城买的新布取出送上。
这些布全是中原产的时新花样儿。边城的市场中并不常有。
张大妈家今年的收入好,想在新年时给孙子们做新衣裳。因此,罗文心此次去州府办货,张大妈便特意托她买回来。
布的颜色鲜艳,图样精巧,样式也齐全。一家子用的都齐备了。
张大妈见了,眉开眼笑着接过来。“文心,你人就是好。大妈也就是说说,你还真办回来了,还办的如此周全。”说着,她拿出做准备好的钱,强塞住给罗文心。“拿着。拿着。不然,大妈不好下次再托你。”
“那我可就不客气,收下了。”罗文心不再推辞,爽快的将钱收下。
此时,罗家的后门儿开了。
原来,云娘和蕊娘正在后院做活儿,听到罗文心在墙外说话儿声音,知道是大姐回来了,便从里面迎出来。“大姐。”
“张大妈好。”“张大妈好。”两姐妹见邻居张大妈也在,急忙向她问好。
“好。好。你们姐妹说话儿。我先回去了。”张大妈欢喜的抱着布卷儿,转身回家。
…… ……
吃完午饭,罗文心查了库房,叮嘱两个妹妹抓紧准备自家此次要走边贸的货物。
“这几天,你们两个还能做多少出来?”
“尽量多做些吧。年前,马队也就出去这一趟了。”
“知道了,姐。”
“知道了。”
罗云娘和罗蕊娘答应着各自抓紧赶工。
罗文心不及休息,自带了帐本儿去往魏家见魏天行。
魏天行,魏家商队的少当家。他十八岁时成婚,二十岁时自立门户,成立了一支自己带领的商队,独立行走边贸。
魏天行的商队是魏家的新商队。魏天行的爹——魏大当家,仍然带领魏家原来的商队。
两支商队虽然都属魏家,但是新商队的帐儿自始就单从魏家的总帐上分立出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罗文心在魏家做帐房先生,实际就是管魏天行带领的这一支新商队的帐儿。
魏家商队的帐儿,自罗文心的父亲以后,另有总帐先生管。因此,魏家的人都称罗文心为‘小先生’。
罗文心年纪轻,又是未出嫁的姑娘家,本来在魏家不受重视。
可是,她天性聪明机敏,学什么都快。家中无男,父亲便当她是男孩儿教养,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得到其言传身教。
罗文心写的一手好字,从十岁起就跟着父亲代笔军中文书。同时,她得到父亲教诲,通晓边境多国语言。其中两种边贸常用的语言,她不仅能说,还能写。这个本事在边贸易货的商队中甚是少见。
做边贸,会听会说,中间少了翻译也就少了麻烦,交易清楚不说,也少支一份儿份子钱。利润当然也就多了。
商人为利,多奸。通晓语言文字,如果遇到外邦来的商人想背地里使坏,那么定是逃不过罗文心的耳朵、眼睛的。
罗文心自小出入社会,见多识广,头脑灵活,擅于谈判周旋。边贸时有纠纷,她都能妥善化解,因此在各国商队中颇有些声望。
魏家跟罗家是住在一条巷道儿中的邻居。两家的前门儿虽然冲着不同的街口儿,但后门儿却开在同一条巷子里。
魏天行打小儿就与罗文心是一起玩耍的同伴。
魏天行比罗文心年长几岁,从小儿一起玩儿的时候,他就护着她。长大了,他们一起跑边贸经商,他也总护着她。
罗文心越长越美丽。魏天行对她一直倾心。十几岁时,他便立志要娶罗文心为妻。
无奈,魏天行的娘嫌弃罗文心姐妹三人命中带方,小小年纪就克死了父母,坚决不同意罗文心做自己家的媳妇儿。为此,魏天行闹了许久。
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胳膊终归拧不过大腿。
魏天行有两个姐姐,早已出嫁。他是家中的独子,婚姻之事父母当然特别重视。未到成年,他的爹娘就为了选好了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
魏天行一到十八岁,便娶了州城富商的女儿沈氏为妻。可是,魏天行对这个妻子并不中意,只是不亏待她罢了。
罗文心和魏天行一起跑边贸,一文一武,有张有驰,十分相宜。
他们的商队是新组的,实力却不弱。
别人经营丝绸布匹,他们便做衣服、鞋袜。别人做了衣服、鞋袜,他们就卖腌肉、小菜儿。别人卖腌肉、小菜儿了,他们供的货物已经换成了草药、茶叶……总之,他们所进的货物总是先别人一手,想别人不曾想,卖别人不敢卖。
奇货可居,利益当然斐然。
几年下来,商队渐渐的在各国商队中立稳了脚跟,成为在月氏经商的众多商队中最具实力的商队之一。
魏天行成为汉人商队的盟主。罗文心也得了‘秀眉先生’的雅号。
每次出门经商,魏天行对罗文心总是特别照顾。水,自己不喝也要给罗文心喝。肉,自己不吃也要给罗文心吃。衣服,自己不穿也要给罗文心穿。
他的这份心意,罗文心当然明白。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