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9、新帝 ...

  •   然而,“豪言”已经放出去了,况且小皇帝手上还捏着他的命门呢,慕容彦超咬咬牙,硬着头皮大吼:“怕什么!给我打!”
      既然您都这么说了,郭威自然不会客气,于是仅仅半个时辰,还没等到郭家军热身完,慕容彦超便掉转头逃跑了,从此历史上只记得他一个仓皇的背影。
      刘承祐彻底傻了,他万万没想到,世上竟有如此“识时务”的将军,妻儿老小全都不要,敌军还未布阵自个儿就投降了。
      于是,汴京城再无防卫,皇城禁军一见是郭威的部队,全都自觉地放下了武器,那些曾经气势汹汹冲入大将军府屠杀的兵将,系数被柴荣斩了头,血海深仇由此得报。
      乾祐岁那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刘承祐终于走到了此生的尽头。城破之时,他亲帅残兵逃出了宫,本想躲在近郊喘口气,谁知身后一柄利刃,直接穿膛破腹,睁着眼睛就被割去了人头。
      柴荣从部下手中接过隐帝的人头,在众目睽睽之下献到郭威面前,行了一个跪拜天子的大礼。接着,众将皆附身下去,仿佛商量好似的,礼同新皇。
      郭威茫然地看着众人,接着又瞟了一眼隐帝死不瞑目的脸,顿觉胃里一阵翻腾,一种恐惧油然而生,竟有些站不稳。
      柴荣最先发现异样,赶紧将隐帝的头颅撤下,起身扶住父帅,冲诸将道:“郭帅今日劳累染了风寒,今大局已定,诸将军先回府待命,他事择日再谈!”
      众将一听,立刻心领神会,纷纷告退。待到人群纷纷散去,殿中唯留两人,柴荣才轻轻问道:“父帅,可是觉得哪里不适?”
      郭威摇摇头,惨白着一张脸道:“为父只是突然忆起先皇,略为不忍……”
      这话让柴荣暗暗火气,然而他面上仍是不动,似笑非笑道:“父帅如今仍是不明么?若不是当日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倒戈,父帅与孩儿恐怕早就被奸人害了!”
      此话听来凄厉,郭威微微一愣,侧头看向柴荣,口中虽再无退让之话,眸中却仍有犹豫之色。
      他没有告诉柴荣心中的畏惧,征战多年,看过太多故人下场,难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摆摆手,只想自己清静一会儿。
      柴荣还想说什么,却见父帅的表情,无奈退下。其实,他并不担心父帅在这个关头再做出什么“不明智”的举动,当初他誓师起兵便使所有都无法回头。
      造反都敢,做皇帝却不敢了,实在可笑!
      出了殿门,随手招来内应交代下去,荣少的事还很多,再不能陪父帅耗下去了。

      玄朗一直等在柴荣的帐中,这些日子他都没回过家,空空却被赶了回去。这场政治闹剧,中间内幕,外人知道的越少越好。
      柴荣自婚后总是很忙,与他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他成了他在郭威身边的一双眼,无论出于自愿还是无奈,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风动,有人回来了,玄朗憋清杂乱的思绪,拱手行礼。
      柴荣一脸疲惫,看着他轻轻点了点头,开门见山:“父帅还是下不了决心……不过之前魏先生的计策有效,诸将的意愿倒是强烈。”
      “郭帅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此举想来确实为难。”
      “吾如何不知?只是当初刘承祐杀吾家人的时候可曾念过旧情?况且,事已至此,若不走上这最后一步,等到别的什么来做皇帝,届时头顶着一个‘反贼’的头衔,即便吾等能跑得掉,汴京的家眷又当如何?”
      柴荣有点激动,众人都跟他将情义,说得好似他不仁不义一般。是他们刘家人犯了大错,为何最后倒成了他不对?
      玄朗看出对方心里的委屈,赶紧上前抚慰道:“将军,吾并非有责怪你的意思……此事父帅无错,诸将无错,你亦无错,只能说天意如此,造化弄人,吾等不过顺天意而为!”
      “话虽如此,可是父帅执意不肯,吾又有什么办法?”
      说到这里,玄朗微微有点犹豫,他心中倒有一计,却实在大逆不道,不好明讲。
      柴荣一看他的表情,便知对方应该有主意,立刻催促道:“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卖什么关子?”
      玄朗拗不过,看了看四下无人,这才靠着荣少耳语道:“子所不欲,人若施之,未尝不可。”
      柴荣一听,瞬间明了,顿时有些心动。这主意虽然会引父帅不愉快,然而终究是好事一件,但凡是谁只要尝过万人之上的滋味,断不愿再做一人之下,真到了那个时候父帅即便再生气估计也不会怎样。
      “此事未尝不可,然而若要成事还需好好规划一番……”
      听对方这么一说,玄朗立刻有了底气,笑道:“这是自然,可此事断不可又将军出头,郭帅重情,亲子皆薨,如今只有你侍奉左右,若是因好事坏了今后的大事总是不值。不如,劝几位重权的将军一同上前,第一可见威慑,第二可全孝名,岂不美满?”
      这一番打算十分周全,柴荣甚是欢喜,原以为玄朗这小子空有一身好武功,竟没想谋略也这般厉害,不禁赞道:“有如斯好友,真是本将的福气啊!”
      玄朗笑笑,不骄不躁,道:“将军谬赞,吾不过拜过几位好师傅,学了点皮毛。且,此乃替天行道的好事,末将不过尽人事罢。”
      柴荣听着连连点头,接着两人又合计了一番,将劝服目标拟定,等到天一亮便上门拜访,不想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了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
      派在郭威身边的内侍匆匆来报,说郭帅竟一大早跑去觐见了李太后,在对方一通“虚情假意”的软刀下,竟同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为帝。而今,李太后已经拟好了诏书,令刘赟即日进京,届时将举行登基大典。
      于是,所有的计划都在瞬间被推翻,柴荣又气又恨,真不知该说什么好。思来想去,终是按捺不住,翻身上马直奔皇城而去。
      他此去本是打算直面问问父帅到底什么意思,谁知人还没走到宫城门口便接到军令,所有将士立刻启程,出兵北上,抵御契丹!若有违者,斩!
      “将军,如今我们该怎么办?”身后的玄朗忍不住焦急问。
      柴荣火星子都快冒到嗓子眼儿了,怒道:“还能怎么办!回营!出征!”
      于是,还未坐稳的郭家军彻底傻眼了,所有人都以为小皇帝死了,这回可以跟着自家大帅“鸡犬升天”了,谁知道一转眼到手的香馍馍竟拱手让给了别人,自己还得出门打仗去。
      这都什么事儿啊!
      特别是几个老将,造反之前就担心会不会祸连家人,这回兵变更加坐实了自己的罪名。大帅没有做皇帝,今后这天下还是他们刘家的,那么我们这些人呢,回头算起账来,除了赐死,还能有什么下场?
      于是,军心乱了,所有人都不愿再走,即便最后郭威搬出军令来,众人也是慢吞吞地行进,一天的路上走了半个月之久,直到澶州,便再也不动了。
      郭威看着懒散非常的部下,心里当然知道这些人想的什么,然而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也与李三娘又过盟约。这皇帝,谁爱做谁做,反正他不愿意!
      郭雀儿从小就只想做个带兵打仗的将军,若要他自此天天坐在大殿上批折子不知有多难受!
      刘家人也不是所有的都糊涂,刘承祐不行总能找到行的吧,等下一次,若能盼个贤明的君主,这数年来的纷争算计或许能就此消停了。
      当然,这只是郭威的想法。对于其他人来讲,就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乾祐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这一天,柴荣找了个借口悄悄约了几位老将出来,一上来就长吁短叹道:“父帅心慈,不幸被那奸诈的李三娘哄骗,这一路北上,分明是咱去送死啊!吾既为人子,生死如何倒也不怨,可是诸将军都是与父帅共患难的兄弟,若是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异乡,家眷们再无照拂,届时新皇登基,恐怕……哎!”
      诸将听他这般一说,更加烦躁无措,大家心里都多多少少懂得这个道理,如今再被人通透得讲出来,越发觉得悲凉。
      “可是郭帅不愿意,吾等又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逼他做皇帝吧!”
      突然间,有人点到了正事儿,柴荣微微一笑,眸中精光一闪,泯然不语。他挥挥手,示意身边的玄朗取来一个盒子,众将有些好奇,纷纷围上来察看,谁知那盒子一打开,里边明晃晃的一件衮龙锦服吓得所有人大惊失色。
      “柴将军……这……”
      柴荣似笑非笑地看着诸将的反应,终于讲话说到了明面儿上。
      “黄袍批在谁身上,谁就是吾的新皇,别的什么人,我柴荣一概不认!”
      说着,他抬头,看向郭威的大营,不言自喻。
      一时间,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沉默,片刻后,人群中一只强有力的臂膀伸了出来,将那装着黄袍的盒子狠狠抱在怀里。
      接着,他冲其余人招招手,无比豪迈道:“兄弟们,还等什么?!黄袍在此,还不快快拥立新帝!”
      此言一出,数万士兵大喝一声迈步向主帅营帐走去,柴荣隐在人群中,静静地等待一场好戏上演。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