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始皇躲藏毛乌素 ...

  •   秦军越过长城,很快进入了毛乌素沙漠。
      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漠平均海拔1100—13000米,它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冲积平原凹地上。出露于沙区外围和伸入沙区境内的梁地主要是白垩纪红色和灰色砂岩,岩层基本水平,梁地大部分地面平坦。各种第四季沉积物均具明显沙性,松散沙层经风力搬运,形成易动流沙。平原高滩地(包括平原分水地和梁旁的高滩地)主要分布全新统一更新统湖积冲积层。

      这里长年干旱,降雨量极少,白天的气温和夜晚的气温差别很大。晚上盖被子,白天穿短袖。旱灾多过涝灾,蒸发量比降雨量多好几倍。

      毛乌素沙区处于几个自然地带的交接地段,植被和土壤反映出过渡性特点。除向西北过渡为棕钙土半荒漠地带外,向西南到盐池一带过渡为灰钙土半荒漠地带,向东南过渡为黄土高原暖温带灰褐土森林草原地带。

      秦始皇带领他的虎贲军在沙漠中越过一座座沙丘,一丛丛红柳,广袤的沙漠夹带着野草一眼望不到头,酷热的天气,又缺少水源,秦军个个垂头丧气,他们的皮肤开始干裂,破烂的铠甲在脱落。

      许多大臣和将士也对这片土地失去信心,秦国要在这里建立帝国是不是一个错误。

      有人走不动了,他们跪在沙滩上再也起不来了。有人埃不住这沙漠的热浪从马背上滚下来,钻进到沙土里再也不愿意出来。

      大臣中有人站出来说:“陛下,当年匈奴就生活在这样的沙漠里吗?可是这里太荒凉了,什么也没有。”

      “陛下,这里方圆百里没有人烟,匈奴都不在这里生活,我们又怎么能在这里安居。”

      “陛下,这里风沙太大,恐怕缺少粮食,我们的士兵不能埃饿。”

      “陛下,二千年前我们把匈奴赶出了中原,修复了长城作为防御,把匈奴拦在了关外。现在我们把我们自己送到了关外,我们还能回得去吗?”说这话的人在痛哭。

      秦王沉着脸说:“现在就可以回去,但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有人闯入地宫,中原也不再属于我们,我们要把这里的沙漠变成绿州。”

      “陛下,所言极是,把沙漠变成绿州,把沙漠变成万欣良田,还要在这里建立我们的国都,还有气势恢宏的宫殿,啊、我喜欢这里,在下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一个喜欢站在秦王身边的人说。

      更多的人建议回到中原去,把现代人赶走,然后杀了他们,夺回中原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因为他们看到在沙漠里生存的机会渺茫,前途一片黑暗。

      没等将士和大臣发表完建议,秦王剑出鞘,指向天空,让他的士兵们看到了剑的光芒。

      秦军的队伍突然安静下来,他们在等待秦王的指示。

      秦王说:“这里离长城不远,所以我们要到沙漠的腹地去,大家也不要再争执,我们赶紧离开这里。”

      秦始皇一声令下,秦军浩浩荡荡冲进沙漠深处,身后飞扬的尘土遮天蔽日,马蹄声声,悲壮如歌。

      路上没有碰到任何阻力,也见不到一个匈奴人,这里人迹罕见。

      风沙弥漫,到处野草丛生,一眼望不到头。秦军涌入匈奴地域有如无人之境,一路横扫沙漠,就像进入了一个真空太平的世界,这里是个广阔的天地,没有山、没有树、没有任何东西挡住他们的视线。让他们觉得从这里把他们带进了另外一个天堂,而且这天堂是如此的凄凉,怀疑这天堂把他们引来就是为了创造另一个世界,那另一个世界在那儿?

      为什么匈奴在他们醒来后不见了踪影?他们到底去了那儿?带着心中的疑问,秦军将士们下决心要占领这个地方。匈奴是一个骁勇善射的游牧民族,匈奴自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一直活跃在中国东北到西北的辽阔北方,并对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中原王朝构成很大威胁。

      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就曾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700余里,把匈奴赶进蒙古草原,知道在这个草原深处有匈奴的老巢,他们强悍又狡猾,对中原虎视眈眈,河套百姓深受其苦,中原边境战争不断,为了把匈奴赶出边境,秦始皇修建边境防御工程,从此万里长城出现在了世界的东方。
      这是秦始皇的杰作,也是世界的杰作。秦始皇的名声响彻世界各地,让他自己也感到不同寻常,中原是他的世界,只要时机成熟,他随时把它夺回来。

      秦军像蝗虫一样进入沙漠腹地,远处红柳丛的尽头出现了一座角楼,它耸立在沙漠之中,就如同一艘在浩如烟海的沙海中出游的巨轮。这是一座被废墟的角楼,虽已残破不全,但仍然高达数十米,像一座巍峨的白色宫殿昂然挺立。

      秦军们在欢呼,他们看到了匈奴的都城统万城,曾经让他们畏惧的都城,现在毫不费力就把它占领。他们知道统万城往日的辉煌,让匈奴在这里不可一世。现在出现在他们眼前的统万城早已人去楼空,破败不堪,四处一片萧条的景象,城内沙土过膝,野草遍地,尸骨裸露。毒蛇四处游荡,如入无人之境,草虫乱飞,严然成了它们的天下。

      看到这慌凉的景象,秦军们目瞪口呆,这大出他们的意料,仿佛他们和匈奴的战争就不曾发生过,所有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匈奴迟早要消亡,秦王何必怕他们。秦始皇让军队一路占领各个要道,他来到统万城看到了眼前的一幕,心里一口血没上来,气得差点要了他的命。

      二千多年前秦国千方百计要想灭了它,却遭到他们的强烈反抗,中原各国一直与他们战争不断,消耗了国内大量材力物力,最终也没有把他们消灭殆尽。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爷都想灭了它,逼迫他们走向了消亡的道路。

      然而自己为了防范匈奴人的入侵,想摆脱他们的纠缠,让自己的乡亲父老拼着命去筑长城,修了一段又一段,把多少人逼上了绝路,长城不知埋葬了多少孤魂冤鬼。为了匈奴秦国付出了多少代价?这是一个不能够统计的数字,也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损失,老天也帮不了他。中原六国都可以消灭,唯独匈奴却逃过一劫,让他们有了自己的地盘,让中原百姓修筑该死的长城,千百年来都成了人们的笑柄,现在反过来又要防范中原的现代人,自己的逃亡就像匈奴人的下场。二千年河东,二千年河西,乾坤倒转,历史把自己送进了匈奴人统治过的帝国,这正是一种耻辱。

      可悲的是,经过了二千多年的时间,他还在让他的秦军继续修长城,碰上个孟姜女一直哭个没完没了。世事难料,有些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现在这里成了茫茫戈壁大沙漠,没有留下一点匈奴人生活过的痕迹。只有眼前这座废弃的都城证明过他们的存在。这是一段消失的历史,他们不会再回来了。

      在这里建立一个帝国总比整天闷在地宫里好,说不定地宫已经被现代人挖掘,自己再也逃不出去了。为了生存,秦王想到了别人不曾想到的问题。让秦军在这里安营扎寨,就是为了以后自己有喘息的机会。秦王传令继续前进,让秦军占领统万城各个街道。然而街道已被黄沙占领,这让各路秦军很困惑秦王下的命令。沿着干涸而注满黄沙的护城河底艰难而行,酷热的季风在古城墙的脊背上翻腾而过,在秦始皇军队的脚下飞扬起迷茫的沙尘,他们用衣角和袖口遮挡耳鼻喉中灌输进来的细沙。

      他们是一支逃亡的军队,害怕烈日中的阳光,让他们没有藏身之所。更害怕现代人会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因为现代人不顾秦始皇的威严和秦国的法律,在酷热阳光暴晒的大白天正在让大批的专家进入秦王陵墓,他们在紧急预定方案,准备实施他们的计划。
      这在他们那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他们害怕现代人比他们那个时代会想出更加厉害的办法对付他们。
      在二千多年前的时代,整个中原会笼罩战争的阴霾之中,一到夜晚,人们就不敢出门,深怕抓壮丁的恶人随时找上门来,黑暗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

      进入现代社会,夜晚的城市灯火辉煌,直到天明。在农村各家各户也灯光闪亮,有如白天。这样的情况出现让他们害怕,也让他们真的晃如隔世。

      现在道路上出现的车辇,让他们望尘莫及,什么人会有这样古怪的车,现代人比他们那个时代一定厉害的多,谁都想不明白,还是暂时离开的好,免得和现代人打起仗来不知谁输谁赢,中原就更不知会落入谁手。没有查明现在是属于那个朝代,也不知道现在的皇帝是谁,不知交战国是谁,所以无法和他们对抗。

      秦军明白天下已改朝换代,也知道秦王的苦心,这里就是他们躲避的最好地方。

      跨过干涸的护城河,他们进入了这座被人废弃的城堡,沙土把城里城外掩盖的严严实实,里外已没多大差别。稍有一阵诡谲的风吹草动,地下就会露出累累白骨,有的都已成碎片,这座城堡历经千年岁月,沙尘已掩没了废墟。四周围是无边无际的沙漠,惜日高大厚实的城墙已经塌陷,房屋已成平地,只有稀疏的沙荆,野兽出没,感慨岁月沧桑,人世间生命在这里就像过眼云烟消失在尘埃中。秦军的大队人马进入城堡,站在这座最高塔楼前还是把他们惊呆了。

      二千年前曾有许多秦兵来过这里抗击匈奴,那时这里牛马肥壮,土地肥沃,山清水秀,匈奴强悍野蛮,从没有那个朝代的皇帝把他们彻底赶出这块土地。那时和匈奴作战,这里还没有建立都城,是谁把这里建造成一个美妙的都城?又是谁毁灭了这一切?东晋义熙九年(413),匈奴首领赫连勃勃来到这里,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所迷住了,赞叹到:“美哉斯阜,临光泽而带清行。吾行地多矣,未见若斯之美。”

      匈奴花耗资,征集国内百姓,历时7年修建完成。

      在漫长的岁月中,这里过去草被丰茂,成片的大树遮天蔽日,蒙古、宁夏外族人时常藏在森林伺机暗杀大夏族士兵,守城将领顾虑安全下令将树木全部焚烧。从此,统万城就被沙漠侵毁。如今,统万城西北隅的敌楼仍然高达24米,像一座纪念碑屹立在沙海之中。

      时光荏苒,大浪淘沙,当初匈奴王“统一天下,居临万郡”的设想,不仅成为泡影,连坚固的“统万城”也渐渐被流沙和历史湮没。史料记载的统万城,世纪“大风积沙”、世纪“堆沙高及城堞”、10世纪“深在沙漠之中”

      匈奴建造的统万城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设得最完整、最雄伟、最坚固的都城,也是匈奴民族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城墙轮廓、众多建筑保存完好的都城。一千多年来,由于不断被荒沙围困,统万城深陷毛乌素沙漠之中,几乎被完全淹没。

      现在这片肥沃的土地变成了白色沙漠,他们的匈奴又都去了哪儿?

      这里什么时候这里被人建起了城堡,秦军感到意外,二千多年前匈奴一直占据着这片土地,他们是游牧民族,当他们感到有人追杀他们的时候,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秦国人谁也没有见过这座城堡,这里的国王是谁?他们也没听说过。原来汉朝与匈奴和亲,战争也多次发生,为了和平他们做出了表率,交往频繁,匈奴也逐渐演化,一部分进入长城内居住,与汉族文化融合,其血脉虽存,但中原富饶的土地和气候的适宜,让他们的民族完全过渡到中原文化中来,但作为一个民族的称号在南北朝时渐渐消失了。

      望着眼前这片凄凉的沙漠城堡,将士们知道他们又远离了家乡,这是一片被人异忘的角落,复活的士兵将跟随秦王在这里建立一个伟大的帝国,他们又将从头开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