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三节 目标:下岗难题 ...


  •   作为东北老重工业基地的组成部分的洮北市,现在正和其他城市一样笼罩着浓厚的下岗阴影。和南方地区不一样的是,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多,民间商业文化缺乏,尤其是小商品文化,服务业文化十分匮乏。东北这地方从清朝起就不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地区,地多人少,物产丰富,种地足以维生,所以人们不需要去经商。而不像江浙一带人口密集,商业发达,自古在人们的思维里就有独自做生意的意识。所以,当东北的国有企业纷纷陷于困境,而中央提出了下岗来解决企业难题的办法后。东北未来十年时间都没有缓过劲来,大批量的工人离开了原本要呆一辈子的企业,前途茫然。除了效益好的资源类企业,比如石油、煤炭或者银行下岗的能拿到丰厚的补偿金之外,其他的工业企业拿到的也不过是几千块钱。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更主要是没有意识,未来三年的时间,大批量的工人集会闹事,是东三省所有地方干部最头疼的事情。
      严敬一的父母所在的药厂也要完蛋了,寅吃牟粮的把所有的资金都用来发工资妆点最好的门面了。自己的父母也是下岗工人其中的一份子,尤其是自己的父亲还不到退休年龄,虽然坚决没拿下岗费,保留了六十岁退休后的劳保,但为了自己的学费仍旧只能出去打工。五十岁的老头子在私人企业里埋头苦干,每天回家后双手都伸不开,寒冬腊月里,在泥里、水里干活,回家了只能用刷子来刷手上的油,而拿到的工资才300块钱!1997年的物价并不高,但大米也涨到了1.2元了,尤其是其中还有自己的学费、住宿费、餐费……
      想到这,严敬一眼望着父母的卧室,双眼渐渐朦胧。自己的父亲从来都很严厉,自己对父爱的理解是在他离去之后,反复怀念着往事才体会到的。这辈子,无论如何不能让父亲那么辛苦了。他退休后的一身病,都是为自己累出来的啊!
      现在下岗的问题已经在洮北市渐渐的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洮北麻纺厂最先挺不住了,三千多下岗工人正在酝酿一波大爆发。应该就在今年的十二月,其中一个家庭的老人被冻死了,愤怒的工人包围了市政府,打出了白底黑字的大条幅:“要吃饭、不要饥饿!要工作,不要下岗!”
      严敬一深吸了一口气,这种事情放在南方也许难以被理解,放在后世也许也不被理解,但是对于一家三代都习惯了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工人来说,完全习惯了这种环境里的处事规则的工人来说,让他们自谋职业,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也没人教他们。在商品经济欠发达的东北,服务业不发达的东北,社会上也容纳不了,尤其是一波爆发式的企业倒闭潮,涌向社会的工人太多了。就像自己的父亲那样,真正是用自己的血汗滋养了民营企业的繁荣,滋养了那些为富不仁的家伙们。自己的父母这一辈子太苦了,六零年刚刚十几岁的他们赶上了挨饿,好不容易挺过去了,上学了,赶上下乡,好不容易又挺过去了,眼看退休了,又赶上下岗。一辈子为国家做贡献,眼看熬到头了,国家不管他们了,要要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了。俗话说得好,坑人也不能可一个人坑啊。可恰恰是社会发展到这种局面,这批建国前后几年出生的人,是共和国最辛苦的一代人。
      严敬一不想分辨这其中的法律问题,只想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来帮助自己的那些曾经来过家中喝酒的,高谈阔论的,无数可爱的长辈们,也包括自己的父母!
      严敬一拉下灯绳,昏黄的灯泡照亮了这间不足四平米的卧室,一张床,一个桌子,一把椅子就是全部。这里比曼德拉在罗本岛的监狱还要小半平米。原本自己中专毕业后就是在这间陋室里渡过了十多个春秋,才终于让科学界承认了自己的贡献,并一举进入了国家科学院的。
      没有计算机,严敬一有些陌生的拿起了钢笔,墨水瓶,翻出了赵老师赠送给自己的一堆稿纸,开始认真思考下岗的问题。按照后世的处理方式,总计有三大政策:分别是社会最低保障政策、下岗再就业政策、社会保险政策。社会最低保障其实没多少钱,最开始是时候一个月才150元钱,而且还是在五年之后才落实到洮北市的。下岗再就业政策,虽然开展的很快,但是组织很不利,因为当时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套用外国的经验胡乱写下的一些就业指导根本没用。比如某学霸的“下岗工人到农村去”的呼吁,就被当成一件科学成果大书特书,而实际上呢?农民本来就过的很苦了,大批量的农民已经开始涌入城市了,甚至国家后来都将他们的称呼从盲流变成农民工,农村哪里还装的下下岗工人?社会保险政策,是从原有的企业提留工人工资制度转变为工人上缴给专门的财政账户的制度,是整个下岗潮所代表的国家体制大变迁的必然结局。虽然一直在进行着这项工作,但最后实现的却差不多要十年之后了。
      对于严敬一和眼前的下岗课题来说,最重要的是前面两点。社会最低保障,可以保证大批量的下岗工人有最起码的活下去的能力,有他们转变思想、接受培训,寻找新工作的时间。这就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一样,因为经历了九十年代末期的价格放开的制度之后,工人们已经几乎没有存款了,而且在国企上班的工人也没有存款的习惯,一个是国家没有那么多商品,二是一辈子有保障了,小孩上学、上班、住房、治病都有国家管。所以,下岗风潮才这么惨烈。
      严敬一的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下岗会带来的社会问题,分析了这些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在东北地区的原因,洮北市的原因后,郑重提出了两点解决措施:其一,洮北市要向省里求援,借贷一部分资金成立社会最低保障制度,为十几万下岗工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严敬一计算了一下,按照每月一百元的标准,也不过是一百多万而已,这对于一个地级市来说难度不大。但一百元却可以勉强维持一个三口之家不被饿死。工人有了这些钱,就不会形成工潮,不会去围攻市政府,社会矛盾的尖锐程度将极大减弱。其二,洮北市要对下岗工人创业进行扶持,包括扶持下岗工人从事小工业、小商业、小服务业创业,用长期无息贷款的方式。洮北市要成立宣传部、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公安局联合成立的下岗扶持办公室,一方面从南方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商品产业项目,学习商品产业结构和比例,从而有的放矢的指导、宣传、鼓励工人们从事各行业创业,并严格控制各行业规模,防止未来的二次创业;一方面对贷款申请项目进行审核,确保申请者是真正为了项目而非是诈骗贷款。
      在文章的结尾,严敬一还建议,国家应该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尤其是在东北地区,必须以政治大局的视角,以足够的紧迫性来实现和落实,防止机关拖沓的作风和行为,将东北的社会矛盾越积越高。因为严敬一清楚的记得,在2000年他重新回到永春这个省会,照顾生病住进了省医院的爷爷的时候,这栋十二层高的楼,每天都有治不起病的老人跳楼的。一到半夜,医生护士照顾不到的时候,这些白发老人就蹒跚着扯掉点滴,爬上窗户跳下去。那一声声沉闷的声音和家属们的嚎哭让严敬一记忆犹新,他不想再看到这样的人间惨剧了。
      一篇文章写下来,严敬一不知不觉就用完了整本稿纸,然后又加了五页才写完。算算字数,三万余字!长出一口气的严敬一,轻轻揉了揉手腕,好久不这么写东西了,猛然发现,天竟然已经亮了。
      严敬一走到院子里,八月的天,亮的很早。尤其是在吉春省,早晨四点就大亮了。清晨的空气很新鲜,严敬一活动了活动身体,点上一支烟深深的吸了一口。文章的初稿成了,但肯定要修改,篇幅太长,洮北市的刊物装不下。报纸发表文章,最多也就五六千字,自己还不够资格发连载的,尤其是这种学术文章,要抽离出一篇三千字左右的才行。而且自己在文章的一些预言有些太超前和残酷了,肯定会让洮北市的官员们觉得危言耸听,而一年后甚至几年后才到来的现实,他们即便想到了自己预言,也会忘了自己这个小人物,这对于现在的自己无济于事,而且自己站立的视角有些超出了洮北市,起码是站在全东北甚至国家的高度上,这对于地方官来说有些远,一些水平不够的还会认为自己这是“好大一口气”,这些都需要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