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陈府小院 ...
-
平静无波的几日过去,淑和发现大太太面上还是挺关心自己的,程妈妈也总是过来看自己叮嘱冬晴秋寒两个丫鬟煎药洒扫,身为老爹的陈大老爷象征性问过一二就交给大太太处理了。
那日晚膳见到原主的亲爹,身材中等偏下,眉目间看得出年轻时候是清秀书生,但沉默严肃,一身藏青鹤氅倒也符合气质;清和看起来圆脸杏目,五官都颇大,有些像大太太,身材不算瘦小,性格高冷骄傲,少跟其他人言语,淑和不禁纳闷,这年代嫡女这么有派头么;滟和面对嫡姐清和恭敬有加,面对庶妹自己除却刚开始两天收敛关心后开始横眉冷对,淑和心想大概原形毕露了,但不得不说,陈府三个姐妹当属滟和颜值最高。尖脸大眼,樱桃小嘴,面对长辈言语乖巧,颇有宋姨娘的影子,陈令槐也是如此,长相最像陈大老爷,又花言巧语哄得老爷太太高兴,最起码太太看来如此;陈令松长相方正,也像大太太,但看起来不算傲气,话少并不爱凑趣,可能跟身份有关,毕竟是这个家庭的太子。
而自己,虽说九岁了,可完全是七八岁的孩子,跟十岁的三小姐比起来可差太多了,细胳膊细腿一捏就断,怪不得惹人欺负。
古代生活的新鲜感有些过去,每日跟这些陌生人虚以委蛇,淑和心累又止不住的想家,那日去沁芳园溜了一圈,把冬晴给吓坏了,也不知道父母现在如何,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担心自己,马要过生日了,在这个鬼里鬼怪的地方却没任何盼头。
“唉,”淑和望着窗外不禁叹口气,冬晴走过来:“小姐,您这是又怎么了,马上就是您的生辰了,太太定会好好为小姐办一场的。”
淑和不禁问;“我生辰快到了,初几?”
冬晴笑眯眯答:“小姐生辰是初十,您生人那年可冷了,据姨娘说,那日子不养人,小姐身体才一直不好。小姐,大难刚过,您一定要振作起来,看您比生病前眼神清明了好些,容奴婢僭越,小姐要为自己打算,不要像过去一样不吃不喝想不开了。”冬晴越说越急,跪下恳求淑和。
淑和一振,在这家不是家的地方,也算有个姐妹有个真心人关心自己,看这样子,郑姨娘跟自己一直被挤压得没有地位,自己多病多灾竟然也撑到现在,不管为可怜的原主还是为自己,都要好好谋划一番,也不算愧对亲生父母的教养,假如他们有知,定也会欣慰。淑和眼中一酸,想起父母,无限唏嘘,却也打定主意好好谋划一番,在这个家庭立足。
初十那日中午,除大老爷不在,大太太带着一干儿女乐呵呵坐在一起。桌上有白玉虾饼、党参乌鸡汤、西湖醋鱼、烤鸭、金丝卷儿,淑和看着一桌精致菜肴,竟还有梅花糯米甜酿酒。
淑和心中一动,举杯奶声奶气地说:“淑和谢谢太太,祝太太也身体康健。”
太太等人一怔,都知道这小娃病后不同往日,能吃能喝能睡,却没想连性子也有些转变,太太也接了这杯酒,大家也都起身祝太太福如东海。
滟和看淑和出风头,颇有些嫉妒,清和没什么表情,令槐只是笑,令松却看了这个小妹一眼。
过完生日没两天,李大夫又带着小药童来了,小药童模样甚是可爱,比淑和还小两三岁的样子,淑和本就喜欢可爱讨喜的小孩子,难得在这个世界有个比自己年纪还小的,忍不住逗他头上两个总角发髻,使得李大夫回大夫人时:“四小姐身体看来已然无恙,除了体弱平日多加调养,说话做事也并不糊涂,似是性情有些变化,依夫人所言四小姐忘记一些事,真当是稀事,却也不是没有,城东越国公家的小姐也是病愈性情大变,如今也聪明喜人,小姐只要身体无恙,好生将养,也可健康成长。”
程妈妈送走李大夫回过头跟思索状的大夫人说:“四小姐这病好,真真像换了个人,不过益和堂的大夫都这般说了,太太且放宽心。”虽然有些异于常情,但想到小四无恙,自己能跟老爷和娘家嫡兄有交代,陈大太太也松一口气,毕竟当真出了什么事,又是亲戚又是自己侯府娘家,陈家只能咽下这口气。
年关将至,陈府一派喜气洋洋,落水一事告一段落无人提起。清和表面不说,内心松一口气,滟和看着四妹活蹦乱跳,愧疚之心顿无,嫌弃之情表露无遗。淑和心里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姨娘在府里那短暂的几年,颇得老爷宠爱。
郑姨娘曾是大太太丫鬟,有人说是姨娘爬床,有人说是大太太提拔她对抗宋姨娘一度如日中天的地位,郑姨娘并不是大太太娘家顾家的家生子,据说曾经也是小家碧玉,当秀才的父亲也教过她读书写字,后来有人告郑秀才文章暗含造反之心,先帝年老昏聩,杯弓蛇影,那一桩案子说大不大,说小却也牵连不少文人,郑家全家抄斩,孩童被卖,郑姨娘流落到顾府当起了庶出小姐的丫鬟,又来到陈家。
宋姨娘怀令槐的时候,郑姨娘被提拔,起初也是识文断字,研墨铺纸,小意温存,很被老爷放在心上,到了第三个年头怀了胎,不想挺着大肚子的郑姨娘竟起了贼心被宋姨娘举报偷了太太房里的东西,加之生下来是个女孩,以致完全被冷落,郑姨娘生产前后忧思交加,生产时又是个冬日,炭火铜炉够不够,接生婆子下人丫鬟用不用心,淑和都不敢想,只听说宋姨娘着实光明正大开心了一阵,后来郑姨娘缠绵病榻,在淑和五六岁的时候撒手离开。
陈家四小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被父亲忽视、被太太鄙夷、被姨娘和姐姐欺侮,太太看着和气,却是个抠门的上司,淑和吃穿用度明面已不同其他姑娘一样,更别说背后下人的克扣,生活中下人的不尽心,是以淑和成了体弱多病沉默痴呆的小黄豆芽。
虽然陈家早年在钱塘很有些家底,但在京城这寸土寸金的地面上,娶了大太太这样一个侯府庶女,并不很舍得在中城买房置地,京城这地界,官员不是稀有货,陈老爷一个户部五品郎中,就选了城南的宣南坊,南邻北舍的也都是差不多等级的官员。
陈府同京城别的人家过年并没甚两样,一进腊月,府里庄子上的大小管事都来跟大太太报账送礼,各官家太太并太太娘家顾府的走动也络绎不绝,小年过后,夜里时有烟花爆竹,此起彼伏,陈府也给几个孩子们准备了二踢脚和烟花棒,虽然不比现代花样繁多,在这么一个车遥马慢的年代,也确实有趣。阖府收拾供器杀猪祭祀,分食汤面,打扫各院落,备置年夜饭,上下人等,皆打扮的花团锦簇,语笑喧阗。
至大年夜,众人一齐吃了饺子,几个运气好的下人,还吃出了两三钱银锞子,高兴得不得了。压岁钱有梅花式的,有海棠式的,淑和得的跟别的姑娘一样,毕竟是喜庆的大日子,她大病初愈,太太也有补偿的心思。淑和把钱收好,上辈子是银行白领的她,很是懂得经济基础决定别的高度,身体大好之后,她已经把自己的账目了熟于心,把银钱首饰盒子一并交给冬晴,闹得秋寒很不愿意,小姐对她态度一日比一日冷淡,对那个榆木冬晴倒是客气得很。管账的事物一离手,她更懒得伺候淑和,整日在院子里与宋姨娘、三小姐的丫鬟嗑瓜子聊天,淑和冷眼看着。
年初三又跟着去明照坊顾家拜了年,给顾家明老太君一众舅老爷舅太太并一众姨母兄长姐妹互相问安,得了一些金银锞子并一些首饰,顾家是百年老侯府,花园就有两个,不同于陈府的花园还带些江南的风格,顾府一切都更符合京城风物,并没有很精致,却比较气派。但是顾怀智却呆呆傻傻的,滚圆的身子,虽是新年,衣服脏兮兮的,丫鬟小厮刚要上前伺候,就遭到一顿打骂,几个庶妹也不放过,面对淑和倒没有再动手,站在大人身后翻眼皮做鬼脸,淑和懒得同这小痴呆计较。淑和这次过来精神了些许,顾家老太君倒是夸她两句,老人喜欢孩子皮实健康,太太也松一口气面上带着喜色,滟和跑到怀智身边嘀嘀咕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