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不被重视的童年 ...

  •   刘雅倩出生在西北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属于典型的农村人,偏偏村名儿也俗气,五公里县稻秧子村。家中父辈兄弟三个,她的父亲排老大。雅倩爷爷早逝,刘家的大家长就是那个说一不二脾气冲得跟老虎一样的老太太。
      三十多年前,稻秧子村可算十里八乡最穷的一个了。这儿既偏僻又落后,大部分人祖上开始就面朝黄土背朝天,操劳一年不过是勉强够全家人生活的。有能干的,养几头猪攒下点钱,给儿子造一栋房屋,娶个媳妇,那就算功德圆满了。
      偏偏雅倩的爸爸不一样,他脑子灵活,思想也比其他人超前不少。执意不肯摸起锄头下地干活,十几岁开始就自己拾掇了包袱,离开家到五公里县城闯荡去了。等到二十来岁回村,顺带着捎回来一个漂亮的媳妇,红了村里一众未婚小青年的眼。
      说起雅倩的妈妈,当年可真称得上是“下嫁”了。她家虽不算什么大户人家,好歹也是县城人,还读过高中。跟稻秧子村一群土掉渣儿又没文化的大姑娘小媳妇一比,当真算是鹤立鸡群了。娶回这么个“上档次”的媳妇,刘老太太乐得三天三夜都没合拢嘴巴。
      婚后,小夫妻和和美美的,心眼儿也活泛,肯吃苦,肯卖力气,又会动脑筋,很快就在县城挣了些钱,把村里那口几十年的老屋翻修一新,还添置了不少家什。从此,刘老太太上街的时候腰板儿挺得更直了。
      手头渐渐宽裕起来之后,雅倩妈妈发现自己怀孕了。两口子叽叽咕咕商量了一阵子,就决定送妈妈回稻秧子待产,爸爸则继续留在县城工作。
      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刘老太太在盼星星盼月亮中等来了妈妈的分娩。随着一声女婴响亮的啼哭,将她奶奶眼里的光芒浇熄了一大半,怎么偏偏是个女孩儿呢?
      自刘雅倩出生的那一刻起,妈妈在刘家的地位就直线下降。县城出身的闺女儿如何?受过教育又如何?生不出儿子来,身价还不如那栏里的花母猪金贵呢。刘老太太顿觉自己从九尺高的云霄摔了下来,跟噤了声的麻雀一般,连大门儿都不敢出。是啊,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虽说现在自己家的光景确实比前邻王二婶子家好,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人家有孙子。
      奶奶到底也不算那恶婆婆,只是时有时没地指桑骂槐唠叨两句,却从没跟妈妈有什么正面冲突。说起来雅倩刚出生那两三年过得倒也还不错,直到某一天二婶生下堂弟梁梁。
      雅倩的地位瞬间一落千丈,奶奶再也不搂着她睡觉了,也不给她讲故事了。而且似乎家里什么好东西都成了梁梁的,她喜欢的糖果、零食和玩具都被奶奶和二婶光明正大地拿走了。
      有一次,爸爸从县城回来,给自己买回一个电动的会翻跟斗的小玩具狗。这种玩具在当时很新潮,要知道那会儿小孩子玩的不过就是卡片或者玻璃弹珠。有钱的买个布娃娃抱着,那就当宝贝一样了。
      一天下午,她正趴在地上玩的不亦乐乎,偏巧遇见二婶抱着小弟弟上门来,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正在翻跟斗的玩具狗。
      “呦,这玩意儿不错呀!真新奇,给我家梁梁拿回去玩正好!”
      二婶毫不客气,伸手就把玩具狗揣进怀里。
      “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呀!”
      雅倩急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你都那么大了,还玩什么玩具呀?有什么好东西都要让着你弟弟,明白吗?这样吧,二婶给你五毛钱,叫上红梅你俩一起去小铺里买糖吃吧!”
      上下嘴唇皮子一吧嗒,扔过来一张脏兮兮破烂不堪的五毛钱,二婶抱起梁梁扬长而去。
      雅倩泪汪汪地哭丧着一张小脸就去找妈妈了。
      妈妈自从生下她之后身体就不怎么好,断断续续地生病,一直养着,便没有再回县城里,索性留在稻秧子村,做起了全职主妇。她性情十分温和,低眉顺眼,对于婆婆和两个弟媳妇的挤兑总是一味忍让。她很认命,既然嫁过来做了人家的媳妇,自然一切以人家的事情为重。虽然受过教育,她却也不能对着那些农村妇女大谈“生男生女是由男性的Y精子决定”,她们听不懂不说,自己也懒得去犯这个嫌功夫,没得让人笑话。所谓“入乡随俗”,她反而觉得自己对不起刘老太太了,因为没能给她生个大胖孙子。
      奶奶强势,妈妈“懦弱”,生长在如此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境况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唯一能陪她说说话的,便是同村的女孩李红梅了。巧合的是,俩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家里都是一个女孩儿,也都有一个重男轻女的奶奶。
      一天中午,正吃着饭呢,红梅就哭哭啼啼地跑来,拉着刘老太太的手不停地求:“刘奶奶,您快去劝劝架吧,我妈妈和我奶奶打起来了。”
      村子穷,没什么好娱乐的事情,农闲时节除了打打牌抽抽烟,听听门口一群妇女婆婆妈妈地唠闲话,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别人家里打架了。好像永远都有这么一种习俗,看人家倒霉仿佛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究竟这“趣”从何来,却说不清楚。谁家里的狗被人偷去吃肉了,主妇拎着菜刀站在门口骂;谁家老婆偷懒不做饭了,丈夫拽着头发拿着火叉打;谁家婆媳又闹矛盾了,小孩儿蹲在地上哇哇地哭了……
      每逢此时,总有那么几个好事儿的慈悲心肠的老太太会扮演“和平大使”的角色,去劝架。不幸的可能被一并卷在里面挨几下打,可是一旦劝好了,家里关系和睦了,改天打架的那家子也免不了提着一篮鸡蛋上门道谢。劝架的也总推辞几下,推辞不过就收下了。在人家出门之前不忘继续叮嘱几句:“回去好好过日子,家和万事兴啊”,然后转过头来关上门就开始数数篮子里的鸡蛋到底有几个。有的时候也会两次劝架劝的是同一家,第二次人家上门来拿的东西少了点儿,和平大使就会一脸的不高兴,背地里还嘟嘟囔囔地骂着:“谁谁家的真是没良心,为了他家我苦口婆心地容易吗?没功劳还有苦劳呢,就给这么一点东西,下次他们再打架我不管了!”好像她不管,人家的架就会一直打下去似的。
      刘老太太充当和平大使已经几十年了,从年轻的时候她就喜欢管别人家的闲事儿。听红梅这么一说,她顿时来了精神,丢下啃了一半的饼子,紧一紧腰带就急匆匆出门了,那一脸庄严肃穆的表情,就跟特种兵上战场似的。看着红梅哭得通红的小脸儿,雅倩有些担心,她连忙放下手中的筷子,搀了红梅跟在奶奶身后出去了。
      远远地就听见污秽不堪的叫骂声,等走到跟前儿,雅倩才发现红梅家的小院子被围观的人堵了个水泄不通,大多数都是站在那里看笑话。好容易挤到最里面,红梅的妈妈和奶奶一人坐着一个小马扎,双方离得那样近,正抬手互相指着鼻子骂呢!要不是她们脸上那副恨不得将对方抽筋扒皮的表情和嚷嚷声,雅倩准以为这俩人在演戏。
      只见红梅她妈正口沫横飞地指点着她奶奶的鼻子:“你个老不死的,我叫你偏,叫你偏!心眼儿偏着长,□□儿你也长歪了吧?”
      她奶奶更不甘示弱:“我就愿意啊,气死你个小婊子。自己没本事,生不出个儿子来,还敢对我蹬着鼻子上脸,你看把你厉害的啊!忘了自己姓啥了是不是?”
      “你个不要脸的老贱货,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说说你做的那叫人事儿吗?”
      “那你听好了,豆豆就是我的乖孙,我的命根儿。至于你家那个不值钱的丫头子,倒贴的赔钱货,给我我都不稀罕!”
      听了一会子算是明白了。今天稻秧子村赶集,红梅她奶奶上街买菜,看见一个卖鱼的摊子,活蹦乱跳的鱼瞧着很不错。她想家里也很久没吃鱼了,就买了一条小鲤鱼,打算中午回来熬鱼汤喝。
      恰巧红梅和她二叔家的豆豆都在奶奶家玩,见了鲤鱼,把两个孩子馋的口水都流到下巴上。他俩连忙快手快脚地搬下小凳子,乖乖地坐在那儿等着喝鱼汤。没想到奶奶熬好了鱼汤,却只盛出来一碗,递到豆豆的手里,转头对红梅说:“这东西腥味儿重,女孩吃了不好,还是都让给弟弟吧。”
      红梅吞吞口水,眼巴巴地看他喝的香,自己没份儿,难免心里不高兴,扭头就回家了。回到家,她妈正在洗衣服,顺带问了一句:“红梅,你奶奶今天赶集买的什么菜啊?”
      “鲤鱼。”
      “那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为什么不留在她家吃鱼呢?”
      红梅不高兴地撇撇嘴,“我奶奶说了,鲤鱼腥味儿重,女孩不能吃,她光给豆豆盛了。”
      “这偏心眼子的老太婆,我非找她去不可!”红梅她妈扔下洗了一半的衣服,就着腰间的围裙擦擦双手,就去她奶奶家兴师问罪了。
      后来俩人越吵越凶,叫骂的声音隔着一条胡同都听得见。红梅心里害了怕,跌跌撞撞就跑去找刘老太太了。
      这下前因后果都弄清楚了,刘老太太拉了一个小板凳坐在她俩中间,开始劝。“大嫂子呀,也不是我说你,你看看这就是你的不是了,生男生女一样好啊,你咋不给人家红梅一碗鱼汤喝呢?”
      “刘大娘,你说说奶奶能有她这么当的吗?还是您好,拿着倩倩当闺女养。我就没见过心眼长得这么歪的人。”红梅她妈觉得怪委屈。
      雅倩在一旁撇撇嘴,她很看不惯自己奶奶这人前一套背后又一套的作风,说什么拿自己当女儿养,纯属惊天大笑话。梁梁还没出生之前,奶奶的确对自己还不错,可是后来好不好她心里还没数吗?可笑的是奶奶当着外人的面非要做出一视同仁的表面功夫,好显示她比普通的农村老太太讲道理。
      “你也别来劝,我也不听你说。”红梅她奶奶似乎很不领这个情。
      “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命。她还没过门的时候就手脚不干净,跟我儿结婚第二天,她就偷了我家还下蛋的芦花鸡。活该啊,生不出儿子来!这都是报应!”
      红梅她妈激动地扑上前去,一把揪住她奶奶的衣裳领子:“你这个胡说八道的糟老太婆,你给我说清楚谁偷了你家的鸡?”
      “红梅她妈,你快撒手,这是你婆婆,你能揪她的领子吗?”刘老太太连忙伸手要拉开。
      “刘大娘,你放手,今天我就撕烂她这张臭嘴。”红梅妈一使劲就将她奶奶绊倒在地上。
      红梅奶奶脑袋后面网的发髻儿也掉下来了,她披头散发地跌在地上嚎啕大哭:“快来看呀,这就是我家的媳妇儿!她要打她亲娘了!真~是~好~媳~妇~儿~呀~!”她哭起来很有韵律,高一声儿低一声儿的,仿佛在唱京剧。
      雅倩咬咬嘴唇,她很想笑,却又不敢。只是悄悄挤出身去,跑回家了。
      从那时起,雅倩就发誓,自己将来一定不要成为这样的农村女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对稻秧子村的生活以及住在这里的村民产生了一种厌恶感。
      地里的麦子黄了又青,青了又黄。等到雅倩小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又怀孕了。奶奶供上送子娘娘,天天烧香。求菩萨保佑,能让她大儿媳生下一个健康漂亮的小孙子。
      妈妈再次怀孕,加上身体本来又不是太好,自然就不能再照顾雅倩了。奶奶的心思又总放在梁梁身上,从县城回来的爸爸思来想去,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让倩倩跟我回县城吧,县城里的学校可以住宿,可以吃食堂。她马上要读初中了,也该出去开开眼界,别整天跟村里的学生混在一起了。”
      爸爸在外面待了几年,举手投足之间看的出来,透露出一种稻秧子村民没有的派头。雅倩无比崇拜地看着自己的父亲,胡茬刮得干干净净,衬衫穿戴的整整齐齐,皮鞋上擦着鞋油,铮明瓦亮的。既不像前邻王二婶的儿子那样邋遢,也不像二叔三叔一般整天胡子拉碴。
      雅倩自然愿意跟着爸爸到县城去上学,实际上,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她有多么想离开稻秧子村这个鬼地方,离开那种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日子啊!
      初中开学第一天,雅倩跟爸爸去县上的中学报了名,她环顾着自己的新学校,真漂亮,漂亮的令人不敢想象。干净的校服,气派的教学楼和宿舍。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讲普通话,在他们面前,雅倩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完全没有见过世面的丑小鸭。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城里的女孩子,再也不要回到稻秧子村去了。
      县城的生活五彩缤纷,对一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农村女孩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雅倩虽然是偏远农村来的,却没有半分“我是农村人”的自卑感。相反,她很善于学习,懂得如何吸收新的事物,并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雅倩学的很快,她刻意模仿着县城女孩的举止和走路姿势,让自己看起来很有礼貌和教养。
      光是行为动作像城里女孩儿还不够,雅倩留心观察着身边一些穿着打扮都很讲究的女孩,她也从爸爸给的生活费里挤出些钱,给自己买了几套新衣服和发饰。当这些东西都穿戴整齐的时候,雅倩就再也不像稻秧子村里出来的了,活脱脱一个城里女孩一样。
      当然,这些小小的变化并不能真正让她满意,要想脱胎换骨,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己。雅倩开始缠着爸爸,报了一个兴趣班,学舞蹈。那个时候学特长可要付出好大一笔钱的,雅倩软磨硬泡了半个月,爸爸才终于点头。或许是觉得女孩子有气质一点也不错,第二天就带她去舞蹈班把费用交齐了。
      到后来,雅倩身上已经看不出一点农村女孩的味道了。她乖巧,懂礼貌,有教养,举手投足间都拿捏的恰到好处。加上长得漂亮,还会跳舞,令很多真正的城市女孩都自愧不如。
      雅倩很满意这种改变,她像逃离了牢笼的小鸟,尽情地享受着县城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丝呼吸,几乎忘记了稻秧子村的一切。一直等到二妹出生的消息传来,她才感觉到现实的残酷与寒冷。
      此时,爸爸在县城的生意已经很有起色,算是稻秧子村走出来的第一位“富人”了,每次回村几乎都可以用“衣锦还乡”来形容。
      听到妈妈生小孩了,雅倩等不及还有两天便放寒假,提前跟老师请完假就走了。大半年没见妈妈,也实在怪想她的。坐在前不久刚买的小汽车上,雅倩随爸爸回到了偏远的稻秧子村。
      稻秧子村有史以来第一次开进小汽车,村口围着好多人在看。雅倩坐在车里面的坐垫上,她觉得自己像个公主,小小的自尊心不可避免地膨胀的满满的。雅倩有些骄傲地想:“这是我家的车啊!”
      车子在家门口停了下来,一群人跟上来看热闹,把头趴在窗户上往里瞧。
      “哎呀呀快看看,这就是汽车啊!”
      “刘家的大小子这下可算发了大财了。”
      可是,家里边儿却远没门口那样热闹,整个堂屋跟死了人一般空寂寂的。刚一走进屋门口,就看见妈妈坐在床上,沉默着抱着怀里的二妹,不说一句话。旁边坐着奶奶,她的眼珠儿好像干枯的木头粒子,连转都不会转悠。
      “娘。”爸爸喊了一声。
      奶奶听到有人叫她,才木讷地抬起头来,等看清眼前的人是爸爸,立刻扯着嗓子放声大哭起来。
      “儿啊,你命不好,又是一个丫头,又是一个丫头啊!”
      ……
      生下二妹之后,雅倩明显感觉到妈妈的心理压力大了很多,她经常晚上失眠,还会无缘无故地发火摔东西。有一天夜里,雅倩半夜醒来上厕所,她走近客厅的时候,发现灯还亮着,侧耳一听,是奶奶和爸爸在说话。
      “我说儿啊,你想开点,再找一个。你这么有本事,追在后面的姑娘一群一群的呢,偏偏就在她身上放不下了?听娘的话,趁着年轻再生个儿子吧!”
      奶奶这是撺掇着爸爸跟妈妈离婚?雅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时之间她恨得牙齿咯咯响,差点就冲到客厅给她奶奶两巴掌了。
      可是,在城市里学来的“教养”却不允许她这么做。雅倩压住性子,耐心地听下去。
      “娘,你胡说八道什么呢?”爸爸显然愤怒了,“这辈子我就只结这一次婚,想让我娶别的女人,你操多少心啊?”
      “可是她生不出儿子来啊,不如……”
      “行了别说了,娘,这事跟你无关,你再说些不该说的,我就带着媳妇孩子都回县城,再也不回来看你了!”
      爸爸站起身来回房了,雅倩顿时觉得他是个真男人。不知怎么的她心里好爽快,估计奶奶这会儿脸都绿了吧?爸爸和妈妈是真心爱着对方的,以后自己要嫁人,也必定要嫁给一个真心爱护自己的人。
      第二天,雅倩就出门去找李红梅了。红梅正在家烧火,蹲在灶坑底下。她满头都是玉米秸儿皮和灰尘,活像刚从蜘蛛网里爬出来的,这会儿风箱拉出来的烟正呛得她不住地咳嗽。
      “红梅。”雅倩低低地叫了一声。
      红梅抬起头来,反应了大半天才认出眼前这个明眸皓齿的女孩就是雅倩。
      “哎呀倩倩,你回来了!变这么漂亮了,我差点都没认出来!”红梅羡慕地看着她身上漂亮的衣服。
      “快进来,我给你倒杯水喝。”
      红梅忙不迭地擦擦手,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子,倒了满满一缸子水给雅倩。
      当刘雅倩触到那个生锈了的灰色铁把手的时候,她突然觉得,自己跟红梅的生活轨迹,好像越来越远了。以前天天往红梅家跑,可是现在,她都不想在那条褪了色的木头长椅上多坐十分钟了。
      “我不渴,不喝水了,就是来看看你。”
      看着李红梅灰头土脸的模样和她身上粗布做的廉价衣服,不知怎地,她竟生出来一股悲哀。
      并不是进了城就看不起乡下朋友了,只是仿佛再也没有共同语言可说。
      又耐着性子坐了一会儿,听红梅说起村里小学张老师的婆婆跟她闹矛盾,上着课她婆婆就拿着板凳坐在学校门口嚎啕大哭的事儿,雅倩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从小没教养的人,注定一辈子都不会有素质吧?她心里这样想着。
      正当雅倩打算回家的时候,恰巧红梅的妈妈抱了一摞柴火往屋里走。
      “倩倩回来了呀!你小妹妹长得好不好呀?”
      “嗯,挺好的。”雅倩笑笑。
      “唉,就是挺可惜的,又一个妹妹。”红梅她妈捋了捋头发,“你说你爸爸这么大的家业,以后要留给他哪个兄弟呢?梁梁应该也有份吧?”
      “凭什么我爸爸的东西要给他们呀?”雅倩觉得很生气。
      “哈哈哈哈……”红梅她妈像鸭子一样嘎嘎地笑起来,露出一嘴的黄牙,“真是个傻丫头,家业不传男,难道还传女啊?你爸爸没有儿子,财产自然是要给他的兄弟们,这是天经地义的呀!难不成还给你姊妹俩,让这么大的家业都随了外人的姓啊?”
      自从红梅她妈前几年如愿生了一个男孩,说话做事底气仿佛足的很了。雅倩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心中暗想:就你这样的当初还为了一碗鱼汤去找人家奶奶算账,怪人家重男轻女,其实你俩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敢情这是没儿子的时候拿着女儿当宝贝,有了儿子就什么都不给女儿留了呀?
      年后有几天阳光特别温暖,过年大家都没什么事儿,几个老太太就倚在墙根底下晒太阳。雅倩闲着有些无聊,也便站在那边看不远处的小孩放炮。
      “轰——”炸开来一个,“嘭——”再炸开一个。小孩子玩的很开心,雅倩看得也很耐心。
      不知不觉间就有几句话飘进了她的耳朵。“我看前村老崔家那二丫头就不错,不然跟刘家大小子说说,叫他来看看?”
      “唉,刘老太太何尝没劝啊?她那个大小子死活不肯离婚,她又有什么办法?”
      “咦,快看,那边站着的不是刘家大小子的大闺女吗?说话小点声,别让她听见了。”总算还是有人顾忌着她这个当事人还在场了。
      “哼,叫她听见又怎么样?她妈没本事,生不出儿子来,还要怪她爸找小老婆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爸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必定会想通的。”
      这是光明正大当着她的面讨论如何给她爸爸讨小老婆吗?简直欺人太甚,把她当成什么了?
      刘雅倩强按住心头怒火,她攥紧拳头,走到一干嚼舌根儿的老太太面前,皮笑肉不笑地说:“对了各位奶奶,你们想知道我爸爸发财的秘诀吗?”
      “什么秘诀?”老太太们都听得两眼放光,谁不想发财啊?
      雅倩神秘地笑了笑,“因为你们家的屋子太破,老是漏水。”
      “嘿,这还奇了怪了,我家的屋子漏水跟你爸爸发财有什么关系啊?”
      “那我妈妈生男生女跟你们这群老婆子又有什么关系啊?有那在背后管闲事说三道四的功夫,还不如管管你们那群不长进的儿子,想想怎么挣钱吧!怪不得一辈子受穷,天天靠在墙角嚼舌根的人生出来的儿子能有什么出息?”
      雅倩一口气噼里啪啦骂了一通,之后看也不看那群长舌妇的反应,扭头就走。她觉得自己的胸膛快要炸裂开来了,头也隐隐作痛。
      晚上躺在床上,雅倩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满脑子都是那些女人丑恶的嘴脸。愚昧落后的妇女们啊,吃饱饭除了聊些家长里短就爱搬弄是非。可是嘴巴长在别人身上,她又能怎么样呢?虽然一时解气了,或许背后她们会骂的更凶吧?
      看来,唯一逃离这种生活的办法,就是好好学习,考到大城市去,之后找份稳定的工作,在城里安家,再也不回来了。
      从此以后,刘雅倩就很少回到稻秧子村来了。她身上带足了县城女孩的优越感,不愿跟这群土老帽儿有任何交集。她看不起那些土里土气没文化的乡下丫头,更讨厌爱嚼舌根的农村妇女。
      “给刘家大小子借肚子生儿子”却成了稻秧子村最热门的话题,这个话题直到刘雅倩的妈妈终于在四十五岁“高龄”诞下三弟才戛然而止。也就是在这一年,刘雅倩收到了北辰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了稻秧子村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