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扶桑?可是东海之外,万里之遥的扶桑国?”萧选惊道,“茫茫大海,桥姬姑娘是独自来的?”

      桥姬微笑答道:“自然不是。我来大梁,原是奉了我扶桑女王之命,来见识中土人物风光,学习中土文化技术,所以水手侍从一概不缺。只是我若带着那许多异族人一起走在街上,不免叫人避而远之。所幸我的相貌与大梁人相差不远,因此我换了中土服饰,独自拜访。庄王殿下不会不欢迎我们来学习吧?”

      “哪里哪里。”萧选忙道,“扶桑虽远,也是我大梁的隔海邻国,桥姬姑娘远来是客,双方正可互相交流,各展所学,小王欢迎还来不及呢。桥姬姑娘可是住的驿馆?小王府中也有别苑,姑娘和贵属大可以搬到我庄王府来,我府中有许多书籍,姑娘可随意翻阅抄录。”

      萧选如此热情,桥姬更不推辞:“那就多谢庄王殿下了。”

      桥姬又问了几句大梁的风土人物,便起身告辞。见她走远,林乐瑶忍不住嘟嘴,问道:“三殿下,你为何要那扶桑女子住到你府上?不怕言姐姐不高兴吗?”萧选笑着拿食指戳了戳林乐瑶的额头,却不说话。旁边林燮低声叱道:“乐瑶,小孩子家不要问这么多。殿下自有殿下的用意。”

      林乐瑶见萧选和林燮都不肯明明白白告诉她原因,立刻转去缠言阙:“言哥哥,殿下是怎么想的?你最聪明,你告诉我?”

      言阙瞧瞧萧选和林燮,见他们并不阻拦,于是低声道:“殿下没有别的意思,大概是看中那位桥姬姑娘手下的扶桑水手了。”

      东海之外的那座小岛,虽只弹丸之地,却分出了三个国家,一曰东瀛,一曰出云,还有一个就是桥姬的家乡,扶桑。东海三国各有所长,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水军强盛。毕竟都是岛国,没有水军,就是任人宰割。而中土诸国,无论大梁北燕大渝还是南楚,水军实力都不能与东海三国相比。萧选邀桥姬入住,就是要用大梁的先进文化,跟扶桑换水军技术。桥姬想必也听懂了他的弦外之音,才一口答应。

      林乐瑶听得半懂不懂,但她原本就不必出将入相,也无意细究,而是改问道:“刚才听她说扶桑女王,她们扶桑国竟是女子也能为王吗?”

      言阙读书最多,各国风俗俱晓,含笑解释道:“原本是没有女王的,只是传到这一代,扶桑内乱,诸王自相残杀,死伤殆尽,只余下一位公主,不得已做了女王。大约是有女王就有女臣,所以这次扶桑遣使,也是由女子带领。”

      言阙只知其一,却不知道桥姬此来,还有另一个目的——

      报仇。

      桥姬的生父是广陵高氏子弟,二十年前高氏被诬谋反,无论男女满十四岁者大辟,未满者男子阉割女子幽闭,没入掖庭。彼时桥姬之父高锐不在家中,逃得一命,为避搜查,孤身一人横渡东海,远赴扶桑,又机缘巧合,得扶桑公主青眼,招为夫婿。两年后扶桑公主生下桥姬,又逢扶桑之乱,高锐以惊世之才扶植公主上位,待扶桑平定多年,一切布置妥当,才遣女回国,欲为高氏平反。只是桥姬毕竟生长在扶桑,没有父亲那种刻骨之恨,无论是平反还是复仇,她都不是十分热衷,此来大梁,还真是想见识中土风物的。

      更重要的是,广陵高氏的子弟只怕已经死绝了,高锐又远在扶桑鞭长莫及,而且当年下旨株连高氏的大梁皇帝如今已经五十来岁,按照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看,活不了几年就要入土了,此时才来报仇,简直是多此一举。至于平反,那比报仇还难,即使成功了,屈死之人也不能复生,。而青史之上,扶桑的青史怎么会记载大梁的故事,大梁的青史又和扶桑有什么关系?

      不过父亲有命,自认为还算个孝顺女儿的桥姬还是尽力查访了高氏故人,最后发现当年没入掖庭的高氏子弟,现在活着的只剩下一个高湛了,而且高湛居然还当上了太监总管,看来过得还不错。

      “你说,如果我按照父亲的意思为高氏报仇,会不会连累了高湛呢?他活的也不容易,能混到现在这样,大概是他能做到的最好了。为死人而害了活人,值得吗?”桥姬似在喃喃自语,又似在和什么人说话。

      阴影中传来一个低哑的声音:“桥姬命的话,我会一字不差的转述给紫藤院的。”

      “姬命”就是扶桑语“公主”的意思。高锐住在紫藤院,扶桑众人常以院名指代他。

      桥姬眼睛一霎,沉声道:“我既然敢说,就不怕你去告状。还有,武藏,我知道你是父亲派来监督我的,但你记好了,我不但是扶桑的姬命,也是父亲的长女,论亲疏远近,你说父亲是会选择你还是选择我?好了,我去洗澡,男女有别,你总不至于再跟着吧?”

      躲在阴影中那个叫武藏的忍者滞了一滞,低声应道:“武藏去给桥姬命打热水。”

      “不必。玉叶!打热水!”桥姬朗声唤道。很快侍女玉叶就提了热水进来。桥姬讲手搭在腰带上,朝阴影处一望,冷声道:“怎么,还想帮本姬命宽衣不成?”

      要是武藏真敢看姬命玉体,他回扶桑就得自戳双目了,于是连忙以手覆眼,躬身告退。

      并没有听到动静,但武藏确实已经离开了。桥姬宽了衣裳,抬脚迈入浴盆,将身子埋在温热的水里,慢慢思索后面的行动。

      次日一早,桥姬果然带着属下前去拜会庄王萧选,与玉叶、武藏、几名抄书小吏并水手就在庄王府住下,其余侍从仍住驿馆。萧选亲自引她进藏书楼,允诺楼中书籍她可随意阅读抄录,桥姬也投桃报李,让几名水手跟着庄王府的长使,去交流“航海”知识。

      “玉叶,你们去把里面所有格物之学挑出来,先看这个。”桥姬只和玉叶说话,但武藏也很自觉的帮忙去挑书了。

      “格物之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门类,包括但不限于天文、地理、水利、财政、术数、占卜乃至医学等。大梁文人众多,但学问风气偏好经文诗赋,以风流华美为上,至于格物之学,在许多文人眼里属于“杂说”、“贱业”,大多不愿潜心钻研。而桥姬一入庄王府,诗书文赋一概不阅,带着书吏先抄格物之学,叫许多人大惑不解。

      这日桥姬才抄完一本书,方捧出藏书楼,迎面却见了一个不是很熟的人,正是言阙。言阙见到桥姬,当先行礼:“桥姬姑娘好。”桥姬敛衽回礼,道:“言公子,好久不见。公子也来看书的?”言阙点头道:“借本策论。姑娘手里是什么书?”

      桥姬将书递过去,言阙接过,瞧瞧封面,赞道:“郦道元的《水经注》。此书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姑娘好眼光。”桥姬心道你就看到文笔没看到内容的价值,嘴上却道:“是啊。”

      言阙将书双手奉还,温然道:“扶桑地理只怕与中土不同,这《水经注》只记载了中土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未必适合扶桑。而且郦道元是北朝人,对南方河流水道的记载大多简略,姑娘要看南方地理,可以读读《南水经注》。”

      “《南水经注》?我在藏书楼没看到这本书啊?”桥姬被言阙勾起了好奇之心,“言公子想是读过《南水经注》的,可否借我一读?”
      “此书藏在我家,姑娘想读,下次我带来就是。”言阙的回应彬彬有礼。

      “那么小女子先谢过言公子了。告辞。”桥姬说罢要走,却被言阙叫住:“桥姬姑娘,抄书久了手腕酸疼,用温酒擦拭可缓解。”

      桥姬心里一暖,谢道:“多谢言公子。”她从小苦练书法,温酒擦拭缓解手腕酸疼的偏方她当然知道,但自己知道,和被一个萍水相逢之人善意提醒,意义是决然不同的。

      虽远在异国他乡,至少还是有人关心我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二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