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天下烽烟(一) ...
-
第二卷天下烽烟起,藏书阁故人重逢
第十五章天下烽烟(一)
大周北边的戎荻,历来是大周的心腹大患,这个游牧大国,民风彪悍,因为地处苦寒,天冷物资匮乏的时候,就南下打劫。
戎荻同大周接壤的国境线最长,大周是深受其害,自太祖开始,两国几度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不开战时北疆也是重兵把守,严密防范。另外,戎荻的西南端有一小段和百越国接壤,因此百越国也有遭受侵袭的时候。
有共同的敌人就可以结为盟友,故此当年先皇决定痛击戎荻时,派遣安国公作为使节出访百越,约定两国同时从不同的方向进攻戎荻。
那一次联手的战果是很不错的,戎荻受到重创,国内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不能继续这样,主张放弃传统的游牧生活的方式,学习南边的人在自己的居所附近耕种养殖,利用丰富的矿产同南边做生意,百姓安居才能让经济发展。另一派不同意,认为他们就是马背上的民族,离开了草场和马背,就成了温顺的绵羊,好比鹰没有了翅膀,是不可以的。
两派吵得厉害,后来戎荻分裂了,学习农耕的被称为西戎荻,依然照老样子游牧为生,物资匮乏时就打劫的称为东戎荻。
相对来说,百越就比较占便宜了,因为现在同它接壤的就只有西戎荻,而大周,依然要面对东戎荻的骚扰。不过呢,这东戎荻毕竟没有了当年戎荻一统时那么强悍,大周边防也轻松了一些。
西戎荻主动向大周称臣纳贡,大周向它派送了一些工匠,帮助它发展矿业牵制东戎荻。五年前,西戎荻将据说是他们那里最漂亮的合芮公主献给大周皇上,皇上封其为宁妃,赐居晗露宫,同庄妃,颖妃和刚死了的娴妃一样都是正二品。
半月之前,东戎荻又来打劫了,边关那里俗称叫打秋风,因为他们最喜欢秋天来,抢到了他们就好舒服过冬。大周边防将士予以还击,就是这样的事,其实基本上每年都有,原不用惊动皇上,但是今年,东戎荻打秋风的规模特别大,可能跟它上半年闹了大旱灾,迫切需要抢劫物资有关,边防吃紧,紧急上奏朝廷,请求救援。
一乘快马拉开了序幕,接着告急文书像雪片一般飞到麟城。
仅仅数日,边关失守,东戎荻连克大周六城,被抢劫损坏的财物,流离失所的百姓,不计其数。一直打到要塞玉阳关,武严威大将军借着地理优势,挡住了东戎荻凶悍的袭击,东戎荻暂时驻扎在玉阳关外,同大周军队对峙。
早朝之上,皇上的脸色十分凝重。将边关现在的战况向群臣宣布了,东戎荻来势汹汹,武严威再等不到增援恐怕抵挡不了很久。
为今之计,必须立刻派出大军。皇上主战,态度异常坚决,直接问,“众卿以为何人可以为帅?”
其实在这样的情势下,群臣也是主战的声音一边倒,而且大周自太祖以来几代帝王都是同戎狄作过战,这简直成了对付戎狄的传统方式。
丞相卢鲲喻出列,“启禀皇上,臣保举二皇子殿下为帅,征讨东戎荻!二皇子自幼就跟随武将军学习用兵之道,更得武将军称赞青出于蓝,且去年江丘叛乱,正是二皇子带兵扫平的,二皇子也积累了不少作战经验。臣相信,如果二皇子带大军前往玉阳关,与武将军联手,东戎荻必溃!”
卢鲲喻话音刚落,兵部尚书崔咏出列,“卢丞相言之有理,臣,附议。”
“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一时间接二连三的大臣出列,很快就站出来一大片。
于是皇上问到,“胤儿,你以为呢?”
武将那边一个俊逸挺拔的年轻人闻声出列,他就是大周二皇子元胤,他走到宣政殿中央,抱拳下跪,“父皇,儿臣愿意领兵前去玉阳关,相助武将军。”
“嗯。”皇上点了点头,元胤文韬武略皆出类拔萃,皇上看着他的目光深沉,也不知道有没有欣慰之情在里面,“二皇子元胤接旨。”
“儿臣在!”
“朕命你为大元帅,率二十万大军前往玉阳关,宁国公世子,右膘骑长陈慕之为副帅,三日内启程。”
“儿臣领旨。”
“臣领旨。”陈慕之也随着元胤一同领了旨意。
皇上身边的紫宸宫总管陆章,笑眯眯的捧着帅印,交给元胤,“殿下,奴才祝殿下旗开得胜。”
元胤双手接过帅印,抬头对皇上朗声道,“请父皇放心,儿臣此去一定收复山河,歼灭胆敢进犯我朝的强盗。”
“好。”皇上的脸上终于露出这个早朝上的第一缕笑意,“到了玉阳关,多多听取武将军的意见,武将军数十年来,忠心卫国,征战沙场,他身上有太多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儿臣明白。”
之后,皇上命兵部和户部全权为大军提供保障,战事中有胆敢玩忽职守,拖欠亏空大军粮草辎重者,立斩。
在皇上的亲力监督下,仅仅两日之后,一切准备就绪。大军出征,麟城百姓都走上街头,争相目睹年轻的元帅的飒爽英姿。
元胤一身戎装,骑在高大的骏马上,原本就非常出众的相貌和气质,越发显得非凡。自从那一天之后,对于麟城的姑娘们来说,“二皇子”三个字简直充满魔力。
皇上率领文武百官登上麟城城门,目送大军远去。
接着,多日悬而未决的安国公是否叛国一案,也出了结果,娴妃确实系安国公同一百越女子所生,但是安国公在百越国停留期间,是否曾经出卖过大周的机密,并没有找到证据。
圣旨下的很快,皇上治了安国公府一个欺君之罪,以庶女冒充嫡女送入皇宫,但顾念其先祖的功劳,从轻发落,仅仅将安国公世子麟城都卫军副指挥使的职务撤免,算是小小的敲打,另外撤除娴妃妃位名号,以嫔礼治丧。
安国公与世子这段时间都在邢部过的,虽然没受什么皮肉苦,但精神上的罪不好受,父子接旨时都是感激涕零。安国公深责自己当年一时鬼迷心窍,过继嫡女却没有上折子,幸好皇上不追究,为了表示自己诚心的悔意,他还要主动交出自己手中的一些职务。
皇上没有同意,只动了他麟城都卫军的指挥权。安国公除了上朝和办公就闭门谢客,世子更是专心打点家中的酒楼。
至于谁杀死了娴妃,不,是谁杀死了纪嫔,还有人关心么?想必只有安国公府会查的,是谁让他们摔了这么大一个跟头,既除去了在宫中得势的纪家女,又让皇上得以借题发挥,下了他们在都卫军中的势力,但查肯定是暗中进行。
林岐对此的认识是,“没想到东戎荻入侵帮了安国公府。”他对林清岚道,“皇上恐怕是想对付安国公府的,或者也许皇上的目标是卸掉三大公府的权利,集中到自己手上。”
“难怪安国公主动要……可是不对啊,除了都卫军指挥权被皇上下了以外,其他的不是都没动么?”林清岚道,“还有,为什么父亲觉得东戎荻的入侵帮了他们?”
“大军的副帅是何人?”
“宁国公世子,陈慕之。宁国公……”林清岚似乎抓住了什么思绪,“宁国公世子此次担任副帅,宁国公府势必会水涨船高,要是得胜归来更不得了。”
“不错,陈慕之。”林岐拈须微微一笑,“三大公府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这时如果安国公府被打压的太厉害,此消彼长,平衡会发生过度的倾斜。而且皇上也怕安国公府骤然失势让另外两家报团取暖,皇上应该是希望能平稳的一步步将三大公府架空,将权利集中。”
这些年来,林岐一直很注意培养林清岚分析时局的能力,别看他只是宫中太医,但是他对朝中大局的观察力恐怕还在大部分官员之上,他很努力的教导林清岚,因为林清岚的身世,他担心清儿不能一辈子安然当一个太医。
清儿有麻姑传授武功,又一直跟着他学习医术和计谋,听说二皇子文武双全,他和麻姑固然不能和指点二皇子的高人们相比,但好在清儿聪明,他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那爹你怎么看二皇子这个人呢?”
“二皇子无疑是皇子中最出色的,可惜母族也是皇子中最不可靠的,皇后似乎也并不热衷于他。他从不和哪个大臣走的太近,拼命塑造无心皇位,只一心想保卫大周的武将形象,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本身的优秀足以招兄弟忌惮,他想单纯做武将恐怕不能安然到老,他应该想得到。”
“哎。”林清岚叹了口气,“孩儿突然想到,如果柔嫔生下一个小皇子的话,那就是六皇子了,六皇子也和二皇子一样没有母族撑腰。”
“柔嫔可比二皇子的母亲强多了,柔嫔不过娘家官位太低,可至少是清白人家,不至于拖后腿,以后她要是能干,能为娘家挣个一官半职,就要好得多,但是二皇子的母亲可是罪臣之后,举族流放边塞为奴的,没有任何指望。”
宫中关于二皇子的母亲的传说很多,也就只比宸皇贵妃少罢了。林清岚想起二皇子那天骑马出城的样子,眨了眨眼,自己还没忘记小时候的事呢,不过对方想必不可能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