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狭路相逢(捉虫) ...

  •   晚上8点,安邻接到妈妈的电话:“这周末要回家吧?你姨妈物色了一个小伙子,听说条件很不错……”
      一想到老妈要自己相亲,安邻就觉得头痛,立即拒绝道:“妈,这周末我要加班呢,就不回来了。”
      “啊?怎么这么巧?”电话里传来老妈失望的声音:“那好吧,我跟你姨妈说下周和对方见面。”
      “哎呀,再说吧。”
      老妈见女儿态度如此敷衍马上就不高兴了:“26岁的人了,怎么还这样缺心眼儿呢?你知不知道像你这个年纪的姑娘,单着的有不少呢?好男人一出现就要抓住我跟你说……”
      “人都没见过,你怎么知道是好男人了?”安邻堵了一句。
      按照老妈个性,如果再聊下去接下来的1个小时耳根都不得清静,安邻飞快地说了一声“领导找我有事。”就挂了电话。估计老妈在电话那头气得够呛。
      安邻家住Z市市区,距离清沙乡80公里,乘车往返需要4小时,由于距市区太远,乡政府腾出了一栋三层砖楼作为职工宿舍,减轻了员工舟车劳顿之苦。来这里工作后,安邻习惯了一周返家一次。
      下班之前,姚主任对明天的调解工作作了安排,考虑到安邻是第一次参与调解,特意提示她“穿着既要朴素又要展示出年轻人的朝气”。
      其实姚主任的意思是衣服的款式和颜色普通就行了,当然裙子和高跟鞋就别考虑了——一旦上身,雨后的乡村小道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大杀器。
      安邻由于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平时又受那些稀里糊涂的影视剧的影响,自然理解偏了。
      吃过晚饭,她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找“朴素又充满朝气”的衣服,当刘俊和李思静来串门时,见到的是满床横七竖八的衣物和它们愁眉苦脸的主人。
      两人吃了一惊,异口同声地说:“你被抢劫啦?”
      “不对呀,有人抢劫我们怎么没听到动静?”,李思静踢开一双拦路的拖鞋走进室内。
      “我在找明天下村穿的衣服,可是没有找到朴素、有朝气又不难看的。”
      貌似被抢劫了的人边翻裤子边哼哼唧唧。
      “你早说呀,装备有的是,你等着。”两人闪出门,几分钟后又回来了。
      刘俊的得意地亮出一件草绿色军大衣:“这件保暖又耐脏,里边多套几件毛衣,穿上即使被狗咬也不觉得痛。”
      仔细一看,能发现袖子上有一圈类似牙印的痕迹。
      安邻感到手臂一痛,果断摇头,同时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
      刘俊鄙视她:“不识货。”又抖了抖手上的民工版迷彩服:“那这件如何,每年参加乡里的抗洪抢险就靠它了!”
      又是狗咬又是抗洪,安邻开始担忧明天得行程了,不对,冬天哪来的洪水?
      “那这件总行了吧!”刘俊不死心,递过一件黑色的雨衣:“直接套在羽绒衣外面就行,防雨防口水。”
      安邻拿起雨衣往身上比划,疑惑的问:“口水?”
      刘俊一本正经地说:“每年下村收社抚费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嘛,比如胆大的超生户会吐口水以示不满。”
      安邻的手一抖,雨衣被扔到一边。
      这时一直安安静静站在旁边的李思静献出宝贝——一双黑色的塑胶大头雨靴。
      这双雨靴正合安邻的心意。李思静人老实,见刘俊拿出来的东西没一样靠谱的,便和气地说:“你在自己的衣服里面挑一件普通的就行了。”
      于是三人在满床红、黄、绿的外套中,选中了一件白色的大衣,接着转战到隔壁,搜刮出李翔的公文包。那真皮的老式包面上,印着两个字“上海”,也不知道是上世纪哪个年代的古董,不过总算是配齐了装备。
      全套装备上身,拎着憨头憨脑的公文包,安邻比了个pose,忐忑地的问:“怎么样,朴素吗?”
      “朴素朴素。”思静举起手机拍了张照片上传到朋友圈。
      “看起来不土吧?有朝气吧?”,作为女孩子,虽然能为工作牺牲形象,但又对外面非常执着。
      “不土,很有朝气。”3人耐着性子回答。
      “那会不会太朴素了?”
      李翔翻翻白眼作了总结:“又要朴素又不能太朴素,你要我们怎么整?”
      想想李翔的话觉得有道理,安邻也不纠结了。
      于是,在4人看来,又朴素又有朝气的装备诞生!
      第二天清晨,安邻束着马尾,素面朝天,朴素又有朝气地出门时,天空还是一片迷蒙的蓝黑色,雨已经停了,远处隐隐约约传来声声鸡啼,来到位于单位大门口的集合点时,只见安静的黑暗中闪着一星火光。
      再定眼看,原来是姚主任。
      他的眼光在安邻的衣着上停了三秒,露出满意的表情。这让安邻认为昨晚的一通折腾没有白费。
      两人等了一会儿,调解办的领导和1名工作员也准时到了。单位那辆破破烂烂的面包车拉上4人,向目的地“中坝村”驶去。
      此时是清晨7点,蛰伏了一晚的乡村刚刚苏醒过来,那车窗外迅速后退的远山,被黑色的线条勾勒出起伏的躯体,像是回应陆陆续续响起的鸡鸣狗吠一般,展露出蠢蠢欲动的姿态。
      小面包行驶在弯弯曲曲的村道上,车身均匀的摇晃让安邻昏昏欲睡,司机正同姚主任热聊昨晚麻将桌上的战况。
      二十分钟后,小面包停在岔道口。
      岔道口往前分出两条水泥村道,旁边立着几户人家的水泥楼房。这里人流量相对较大,有些脑筋灵活的人家在自家门前支出简易的早餐摊子,做起了生意,其他几户人家也纷纷效仿,渐渐地形成了气候。
      安邻他们随意选了一家的摊子坐下,点了包子稀饭。冬季早晨的气温很低,纵然坐在背风的位置,他们仍然冻得瑟瑟发抖,放眼望去,只见地里歪着些无精打采的庄稼和燃剩下的秸秆,几步外的两根电杆上,拉着一副半旧不新的宣传标语:
      “上午谁家烧秸秆,下午公安到谁家。”
      咬着包子,安邻暗暗替乡派出所叫屈,也不知道这标语的内容是哪个村干部想出来的,将自己撇得一干二净,把公安黑的毫不留情。再一抬头,又瞧见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正前方一户人家两层水泥楼的侧墙上,被刷上了计生宣传标语,为了配合标语的内容,还特意贴着一名走中性路线的艺人的大头海报,海报里印着斗大的几个字:
      “生男生女都一样。”
      调解办的工作员见她一副大惊小怪的表情,淡定地说:“这幅标语还上过新闻呢,等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时,这海报都不用换新的。”
      安邻心里立即有一群草泥马奔踏而来,尘烟滚滚,半天挤出几个字:“那什么,果然是高手在民间哈!”
      饭后小面包继续嘀嘀奔着,然而路面却变得坑坑洼洼了,一车人忍耐着车身剧烈的摇晃,两分钟后,彻底停住了。
      再往前的道路没有硬化。
      姚主任立即安排司机留守在原地,招呼大家下车走路。安邻偷偷瞄了瞄见其余三人,见大家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只起身随他们向前走。
      这条不到3米的村道布满泥泞,一脚踏进去,雨靴面目全非。安邻在城市长大,哪里见过这种阵仗?深一脚,浅一脚,像是走在一根细线上,摇摇晃晃,而对目的地距离的失感,让她心生焦虑,暗自叫苦,又怕脚下不稳,一头栽倒在泥浆中,因此速度渐渐慢了下来,而几分钟下来,她的额头已经沁出细细的汗珠。
      姚主任带头走在前面,丰富的基层工作,让他们在这种路况下依然面不改色,边走边抽烟。大家途中回头关照了安邻一次,安邻不想显得没用,只说自己赶得上,走在前面的3人也没当回事,边走边聊得热火朝天。
      摇摇晃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条几百米的泥道,安邻觉得足足走了几小时,眼见不远处就是水泥道了,前方隐隐约约传来禽类的叫声,她心里一轻松,连这聒噪的“呱呱”声都变得悦耳起来。
      正高兴呢,一辆黑色越野车剑走边锋,阳光大道不走,却直愣愣地朝这条寒碜的泥道驶来。
      姚主任他们3人连忙摆手,示意汽车别再往前。
      安邻这时行进在泥道中间,双腿已经有些不听使唤了,正用一种叉着腿的姿势,僵硬地往前挪。
      前方的越野车停下来,从驾驶室探出一个脑袋跟姚主任他们说了些什么,待3人经过车身,又往前慢慢地行驶。
      安邻心里一紧,本能地抱紧公文包,像抓住救命的稻草似的。其实这种姿势非常不利于身体保持平衡。此时的她,只想着退到路旁避让汽车,身随心动,右脚迈出,桩子不稳,双手乱挥,眼看就要栽进泥泞中。
      电光火石的一刹那,及时伸展的双臂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平衡感,避免了人地相亲的惨剧。
      一阵大风刮过。
      几只白鹅摇摇晃晃地绕过车身。
      陈谕瑾摇下车窗,见到的便是这样一幕:
      一个年轻女人,面朝田野,迈开双腿,双臂招展,白衣加身,像极了喜剧片中迎着朝阳奔跑的抠脚大汉的姿势,不过主角变成了女的。
      刚才经过的白鹅身后跟着鹅群,目不斜视地绕过越野车,挤满道路。片刻后,那拦路的女孩曲着的小腿便被白花花的鹅群淹没。
      这时周围响起一片争先恐后的叫声: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