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青衣江畔 ...

  •   夜色渐明,众人赶了一夜的路,身上满是露水。
      当第一缕阳光升起的时候,唐多令靠着粗壮的竹子沉沉睡去,直到下午众人才又匆匆赶路。
      如此,直到第三天的下午,当唐多令一脸疲倦之色只顾着赶路时,阿祥却忽地停住脚步,满脸欣喜,兴奋地叫道:“你们听,这是——这是水声!”
      众人闻言,就都停了下来。承影侧耳细听,果然有声音传来,虽然隔着老远但仍旧能听出那若有若无的“哗哗——”声。再细看周围时,才惊觉密密麻麻的竹子不减,但空气似乎更湿润了些,竹子看起来更加粗壮,绿色更深,而顶端的竹叶也更加浓密。
      看着三道疑惑的目光时,阿祥忙伸手一抹额上的汗,解释道:“老爷说去幻音林需通过一条河,河上有架铁索桥,我听到这水声估摸着应该不远了。”
      四人满心期待往前急赶,透过层层叠叠的竹子,前方隐隐出现了一个高大的轮廓。一座突兀的山丘高出地面约二三十丈,山丘寸草不生,远远看去就像是用红褐色的山石堆出来的土丘。
      众人立于山脚,便看到一条宽阔的大江横亘在前方,江水滔滔不绝,更有一股奔流不息的气势。
      “这江面还真宽阔!”清源遥遥望着江面,不住感叹。
      江面开阔不下百丈,一道索桥将两岸紧紧连接起来。而顺着水流一路往下看,稍远处两条更为宽阔的大江汇聚到一处,会流后的江面却变窄,流入前方那条如斧砍刀削般形成的峡谷中。水流滔滔,三条大江会流处,一尊巨大的青铜立人像默默伫立,他两手微微上举似乎想极力握住什么,他的眼睛直视着前方,似要把这茫茫虚空看透。巨象庄严肃穆,仿佛时光在他身上不曾刻下痕迹,不管尘世更替,沧海桑田,他仍然以那副固有的姿态俯瞰着这片大地。即使阅尽人世繁华,看透尘世悲苦,巨像依旧静静伫立江边,看着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
      天地间茫茫萧索,似乎只剩下这尊石像。
      承影一时看得痴了,在最初的震撼过后已恢复了平静。清源倒还好,脸上那温和的笑意不减,心中却多了些思量。
      “你们怎么看?”承影一句话将还目瞪口呆的两人惊醒。
      阿祥忙清了清嗓子,“会流的三江是青衣江、岷江和大渡灌,听老人说蜀地有图腾崇拜和祭祀的习俗,这巨像估计是用来做某种祭祀的。”
      “我不这么想,这里人迹罕至,谁会到这里祭祀。再说,修建这么一个巨大的青铜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未等清源把话说完,阿祥转头望向承影,“你怎么想?”
      承影默默看了几眼青铜巨像,许久,才吐出几个字,“我不知道!还是先过桥罢。”
      清源顿时无语,还以为这人会说出多么精辟的见解,结果却是“不知道!”
      索桥一端稳稳地嵌在山丘上,因为江面宽广,所以桥头自然就比较高,若是矮了,索桥中间部分难免落入水中。或许是年代太过久远,也或许是空气潮湿,用木板铺就的索桥上长满绿色地衣。
      清源蹲下细看,大叹:“这索桥可能不结实,万一走到中间我们都掉下去了怎么办?还有,这明显没人走过!”
      承影皱起眉头,如此宽阔的江面,如果不走桥那要怎样过去?周围也没船,总不能都游过去罢。
      “这也不见得。”唐多令抛开三人走到桥头,她逆着光的方向,蹲下身在桥面细看,片刻后欣喜地叫道:“你们快过来看!”
      顺着唐多令的手势看去,平整的地衣面上隐隐有一部分稍矮,等凝神细看时才发觉,那模模糊糊的印子一路朝前延伸,只是因为印痕极浅,加上与地面颜色一致,所以才不容易被人发觉。承影比了比地面的印子,半响才开口,“这应该是人的足迹,从脚印看这人身量偏小,体重也轻,而且应该是在不久前才通过这里,否则以这里植物的生长环境看是很难在地衣上留下踪迹的。”
      “可是,这个过桥的会是什么人呢?这茫茫的竹海可不是一般人会来的。”清源狂喜过后满腹疑问,“恐怕不会那么简单。”
      这个问题承影也不知道,只得无奈地摇摇头,然后带着一丝温和说道:“唐小姐心细如发,难得看得这样仔细,有劳了!”
      唐多令莞尔一笑,忙摆了摆手,“不用这样客气,这点事没有什么的。既然有人过去了,那我们跟着脚印走,应该不会有危险!”
      “嗯。”
      “对了,”唐多令又一次抬头看向承影,“你直接叫我多令好了,不要老是唐小姐,听着怪别扭的。”
      “好啊,好啊!”清源不知何时插过话来,一拍手叫道:“那我以后就直接叫你多令了,这家伙闷了点,你有什么事可以和我说。”
      “知道了,那我也直接叫你清源了,这样正好。”
      清源忙笑道:“好,都你说了算。”
      唐多令望向承影,见他没有说什么,也就无话了。
      一行四人踏上桥头,承影在前,清源在尾。才刚走几步,江面上忽然传来一阵阵歌声:
      “谁谓江广?一苇杭之。
      谁谓蜀远?跂予望之。
      谁谓江广?曾不容刀。
      谁谓蜀远?曾不崇朝。”【1】
      一只绿色的竹筏从下游逆水而上,撑船的人裹着一身蓑衣,脸掩在斗笠下,如果不是听到他的歌声很难想象这会是一个真正的人。江水流得有些急,承影看不清他是怎样撑船才使竹筏平稳向前的。
      船夫见岸边有人,这时调转方向向众人划了过来。
      “各位这是要去哪?”暗影下的人说话声有些沙哑,完全不能和那副歌喉相提并论。见众人未答话,他摘下了斗笠,露出一张略显苍白的脸,定定地看着岸上的众人,像是一只豹子盯着自己的猎物。
      “我们是——”唐多令话没讲完就被承影一把拉住,她抬起眼时却发现,承影始终凝视着那个撑船的人,眉头紧锁。
      “我们是外地人,听闻蜀南竹海是一处胜景,所以就过来游览一番,没想到这林子太过宽广,我们便迷路了。”
      船家的脸一瞬间松弛了下来,但目中依然精光四射,衬着他苍白的血色显得极不协调。他还不放心,死死盯住承影,又打量了一番清源,最后目光停留在唐多令身上,眼中像是有疑惑,片刻后才说道:“我长年在这青衣江边撑船,对这里的水路很是熟悉,可以送你们出去。不过,报酬可不能太低!”
      承影伸手一指竹筏,“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不过这筏子太小,也容不下我们四个人,就不给您添麻烦了。”
      “嗯,那好吧。”船家撑着竹筏离开岸边,末了又回头对着众人大声喊,“你们沿着江往上游走,不远就有一条路可以离开这里!”
      等船家的身影完全消失在江面,清源才收回目光,他一改往常的微笑,一脸严肃,“我看这船家可不是什么好人,这么一大片原始林子,长年在这撑船,谁会跑到这种地方来?再说,就算长年撑船,手上至少也得长个茧吧,他倒好一双手细皮嫩肉的。说不定等我们到江心,他就把我们都推下去。”
      “小心点是必须的。”阿祥回答,“况且,这船夫看起来也不像什么好人。”
      江阔云低,索桥横跨其间。四人不敢有太大动作,只得一步步缓慢挪动着,生怕这索桥一不小心断掉,几个人就都要葬身鱼腹了。起先索桥还算稳,随着四人越往江心走索桥晃动得越厉害,加上江上风本来就更急些,走在上面就更加让人心惊胆战。
      唐多令脸色苍白,颤颤巍巍地挪动着,直到前方伸过来一只宽大的手将她抓住,她才定下心,满含谢意地跟着承影。
      “其实你可以稍微往中间走一点,这样桥面受力才会均匀些,走桥边的话索桥自然会晃动得厉害。”承影轻声说着,眼睛却盯着桥底下的江水,像是要努力看清什么。
      索桥晃动,走在上面的人如履薄冰。而索桥离江面的高度在逐渐降低,等到江心时,桥面几乎是贴着水面,等江心一过,桥面又逐渐升高。
      四人只顾着过桥,没有注意周围的环境。不知从何时起,江面上腾起了薄雾,雾气越发变浓,两岸青山已完全隐在一片朦胧中,清源也只看得清走在承影背后的唐多令。
      风很轻,扑面而来,却又带着浓重的水汽。四人悄无声息地走在索桥上,头发上已满是晶莹透亮的小水珠。
      索桥已不再晃动,前方仍旧是雾蒙蒙的一片,唐多令渐渐心安,只是抓着她的手反而更紧。难道说前方更危险吗?唐多令心中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默默看着那个宽厚的背影。
      当脚再次踏在厚实的土地上时,承影暗暗松了口气,这阵浓雾起得颇为奇怪,之前在江边所见完全没有雾气的影子。
      晴空万里时还容易辨别方向,可现在茫茫大雾中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阿祥见前面的人立在原地,忙掏出怀中的司南,笑道:“用这个,不用担心。”
      只是,下一刻他的脸完全僵住,司南上的磁勺左右晃动,完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阿祥声音渐渐颤动,难掩一脸惊慌之色,“这——这怎么回事?”
      承影摇头,清源也是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还是唐多令开口,“我们沿着江边走,去青铜巨像那里看看,说不定会有什么发现。”
      注【1】:此诗原出自《诗经.河广》,此处稍微改了一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