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03 ...

  •   叙事观点,是小说写作的一个基本设定。小说家下笔前必须决定:说故事的人和故事间的关系。叙事者是透过什麽人眼睛来看故事,是从什麽人角度来说故事。

      小说叙事观点,大体分成三种:第一人称、全知观点、第三人称。以下逐项分析。

      第一人称

      叙事者採取第一人称「我」的自叙方式。这种叙事方法可分成两种:一是「我」以当事人地位讲自己的故事,我就是主角本人。范例:狄更斯的「块肉馀生录」,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琼瑶的「一帘幽梦」。一是「我」以旁观者角度说他人的故事,他人才是主角,我只是配角。范例:爱弥丽.勃朗特的「咆哮山庄」(=呼啸山庄),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琼瑶的「在水一方」。

      「块肉馀生录」最后一章:<现在,我写的故事结束了>,「简爱」最后一章:<我的故事已接近尾声>,这是第一人称主角习用的收场词。「在水一方」第一章:<我永远无法忘怀第一次见到杜小双的那一夜>,「呼啸山庄」第四章:<这就是希刺克厉夫第一次被介绍给这家人的情形>,这是第一人称旁观者惯用的开场白。

      金庸武侠小说,常穿插「人物向听众讲过去故事」的段落,这种叙事手法近似于「第一人称对读者说故事」,是第一人称观点的雷同物。范例:温仪回忆和金蛇郎君间的爱情、平阿四回顾当年胡一刀的侠行、智光回想雁门关外一战的始末、仪琳回溯蒙令狐冲搭救的过程。

      全知观点

      长篇小说最盛行的叙事观点。第一人称叙事者,是故事当中一名主角或配角。全知观点叙事者,不是故事中任何一个角色,是一个不涉入故事中、独立于故事外的叙事者。叙事者可以自由进入任何角色的意识,去描写这名角色的经历见闻、对白行动、思想情感。范例:俄国文学名著「战争与和平」,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古龙武侠小说「绝代双骄」。在以上小说中,作者先后进入各个主角和配角的意识,交叉描写各个角色的际遇、言行、心态。

      以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为例,原文摘录:<小龙女心中凄苦到了极处,悲愤到了极处,只觉便是杀一千个人,自己也已不是清白的姑娘,眼见长剑递来,却不伸手去接。><黄蓉说道:“龙姑娘,你想杀我夫妇,是不是?”小龙女虽然生性真纯,却绝非傻子,黄蓉若用言语盘套,她焉能吐露实情,但黄蓉摸准了她的性格,竟尔单刀直入的问了出来。><绿萼此刻听了这番话,知相思成空,已成定局,她万念俱灰,决意不想活了,漫步向西走去。><郭襄只吓得魂飞魄散,当时也不知是为了相救杨过,又或许是情深一往,甘心相从于地下,双足一蹬,跟著也跃入了深谷。>以上四个片段,是作者以全知观点分别描写四名女角的外在动静和内在心境。

      第一人称叙事者,对于自己以外其他角色,是处于观察者角度做外部描写。全知观点叙事者,对于故事中所有角色,是立于全知者地位做外部描写+内心刻划。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灭绝师太万安寺遗命一段,二版是全知观点,新修版变成周芝若第一人称观点。二版中灭绝师太的心理活动,在新修版中全数删除。二版:<周芝若扑在师父怀里,呜咽出声。灭绝师太一生心肠刚硬,当此死别之际,却也不禁伤感,轻轻抚摸她的头髮>。新修版:<我扑在师父怀里,呜咽出声,师父轻轻抚摸我头髮>。二版:<她见周芝若楚楚可怜,想到此后长长的日子之中,这小弟子势必经历无数艰辛危难,不禁心中一酸,将她扶了起来,搂在怀里,柔声说道…>。新修版:<她将我扶起,搂在怀里,柔声道…>。

      在第一人称小说,除了第一人称叙事者外,其他角色的心态不能被直白揭露,而是透过对白和神情加以表现。琼瑶小说「烟雨濛濛」,是第一人称叙事观点,原文摘录:<书桓的眼光和我的接触了,我从没看过如此仇恨的一对眼睛,从没看过这样燃烧著耻辱和愤怒的脸庞。><书桓冷笑著,对我说:“陆依萍,我何书桓也不是好欺侮的,你所加诸我身上的耻辱,我也一定要报复给你!”>在全知观点小说,所有角色的心态可以被直白揭露。将上面两段,改成全知者叙事观点:<书桓看著依萍,眼中放射出仇恨的光芒,心中燃烧著耻辱和愤怒。><书桓心想:“陆依萍,我何书桓也不是好欺侮的,你所加诸我身上的耻辱,我也一定要报复给你!”>

      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观点,是第一人称和全知观点的结合体。叙事者是一个独立于故事外的叙事者,但是并不进入一群角色的意识,而是聚焦于单一角色身上。叙事者持续进入某个角色的意识,专注描述某个角色的经历和心路,详述某个角色对人对事的想法和感觉。故事主要是某个角色「他(她)」的视角,因此称为第三人称观点。为了故事完整流畅起见,除了第三人称观点外,作者常会辅以全知观点,间或提及其他角色的遭遇和心情。

      珍.奥斯汀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庄园」「爱玛」「劝导」,都是女性小说,皆採女主角第三人称观点。作者以女主角为主要描写对象,女主角在爱情上的心路历程,女主角对日常生活人事的观察和判断,在书中佔了显著的篇幅;作者也会以全知观点刻划其他角色的心态,但这部分的笔墨份量略少。书中很多时刻,作者没有直书其他角色的心绪,读者是透过女主角的观感去认识其他角色的心态。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译文摘录:<伊丽莎白跟威卡先生告别时,他祝她万事如意,他说这话的时候,显得很是热诚,很是关切,这种盛情一定会使她对他永远怀著极其深挚的好感。他们分手以后,她更相信不管他结婚也罢,单身也罢,他在她的心目中将会始终是一个极其和蔼可亲而又讨人喜欢的人。><伊丽莎白把她到肯特以来所收到珍茵的信,全都拿出来一封封仔细阅读。珍茵的文笔从来不带一些阴暗的色彩,总是欢欣鼓舞的心情跃然纸上,可是现在,读遍了她每一封信的字里行间,也找不出这种欢欣的笔调。伊丽莎白只觉得信上每一句话都流露著不安的心情。>以上是伊丽莎白第三人称观点。作者没有直接进入威卡和珍茵的心灵,读者是透过伊丽莎白的看法去瞭解威卡的心性、珍茵的心情。

      张爱玲短篇小说「倾城之恋」「色戒」,白先勇短篇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亦为女主角第三人称观点。

      全知观点,是以多重角色的观点叙事。以「神雕侠侣」为例,原文摘录:<郭襄见杨过此次到来,只与自己说得一句话,微笑相对片刻,随即分手,但觉心中伤痛再难忍受,当即转身,要回自己家去(此句是郭襄的观点)。只走得几步,黄蓉已追到她身边,携住了她手,柔声道:“襄儿,怎麽啦?今天不快活麽?”郭襄道:“不,我快活得很。”说了这句话,随即低头,满眶泪水,险些便掉了下来。黄蓉如何不明白女儿的心事,却只说些戏文中的有趣故事,要引她破涕为笑(此句是黄蓉的观点)。>以上是郭襄、黄蓉二人的观点。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是从单一角色的观点叙事。将上段改成第三人称观点:<杨过离开后,黄蓉关注女儿,四下搜寻郭襄形影。只见郭襄眼眶泛红,转身快步向家中方向走去。她连忙追到郭襄身边,携住了她手,柔声道:“襄儿,怎麽啦?今天不快活麽?”郭襄道:“不,我快活得很。”说了这句话,随即低头,满眶泪水快要掉了下来。黄蓉明白女儿心事,知道她因和杨过相聚短暂而心伤,于是说些戏文中的有趣故事,想引她破涕为笑。>这是黄蓉一人的观点。

      叙事观点的转换

      在一些小说中,叙事观点不是统一的,而是出现转换的状况。古龙武侠小说「白玉老虎」,时而全知叙事观点,时而第三人称观点,还插入第一人称观点(日记体裁)。叙事观点的转换,并不是小说艺术的瑕疵。说故事的方法不拘一格,只要说的清楚说的动人就行。

      叙事观点的限制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观点,皆有一定限制。叙事者的叙事范围,只及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角色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角色未经历、不知道、被隐瞒的事,读者也就不得而知。

      悬疑小说的常见题材是:主角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对他人的真面目一无所知,主角陷入疑云和阴谋之中,只能独自摸索、寻找解答。这类小说,常运用主角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观点,让读者跟著主角一起感到困惑和焦虑,带来神祕和紧张的感觉。范例:倪匡科幻小说「卫斯理系列」「原振侠系列」,古龙武侠小说「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

      叙事观点的保留

      全知观点在叙事范围上没有限制。叙事者知道一切大大小小事,可以钜细靡遗提供给读者知道。但是,为了製造悬疑和惊奇,叙事者会隐藏某件事的真相,或是对某人的内心秘密保持沉默。

      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在第二册和第三册中,作者对周芝若的心理变化都描写的一清二楚。但在第四册中,作者对周芝若的大部分心理活动都不予描述,读者只能从周芝若的外在表现去猜测她的心思,作者对岛上剧变的经过更是隻字不提,读者只能由事后迹象去推断岛上剧变的真相。这种叙事手法,加强了阴谋和悬疑的气氛,结尾真相揭露的情节转折,让读者感到震惊和趣味。

      叙事者的性格

      当第一人称叙事者,性格幼稚、眼界浅薄时,读者会对他的想法感到不耐,看不下去整篇小说。假使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一书,改採郭芙第一人称叙事,书中一定会充斥著蠢话、气话,主角杨过必然被形容成性格负面、差劲恶劣的人,如此一来无法吸引读者。

      大多数小说家,在採用第一人称叙事时,会选择一名性格讨喜的角色,当作说故事的人。琦君的「橘子红了」、琼瑶的「在水一方」,以上小说第一人称叙事者,都是对主角抱持同情心的好友。以此类推,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一书,可以改採郭襄第一人称叙事,但不宜用郭芙作为叙事者。

      ♂♀

      以下是网路上搜寻到的知识。

      全知叙事观点的特点在于:它不受时空限制,能自由穿梭于时空之间。能回到过去交代角色的出身或事件的缘起,也能走到未来预告角色的命运或事件的结果。既可同时叙述两地发生的事件,也可交代不同事件的关系。它可走进任何角色的思想中,也能掌握所有角色的情绪变化。简单来说,全知观点拥有所有信息。

      ♂♀

      全知叙事者,能回到过去交代角色的出身或事件的缘起。

      范例一:<这个秀美的白衣少女便是活死人墓的主人小龙女。孙婆婆是服侍她师父的女僕,自她师父逝世,两人在墓中相依为命。>(摘录自金庸「神雕侠侣」)
      范例二:<杨过这条右臂,确是给郭芙斩断的。那日杨过与郭芙在襄阳郭府之中言语衝突以致动手,郭芙狂怒之际,使力极猛,那淑女剑又锋利无比,剑锋落处,杨过一条右臂登时无声无息的给卸了下来。>(摘录自金庸「神雕侠侣」)

      全知叙事者,能走到未来预告角色的命运或事件的结果。

      范例一:<飞帆和访竹相拥在那儿,沉溺在彼此激动的情怀里。谁也没注意乌云正悄然移来,阳光已不知不觉的隐进云层里去了。>(摘录自琼瑶「问斜阳」)
      范例二:<从前世钧跟曼桢说过,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星期六这一天特别高兴,因为期待著星期日的到来。世钧没有知道他和她最快乐的一段光阴将在期望中度过,而他们的星期日永远没有天明。>(摘录自张爱玲「半生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