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7、天师帝师 ...
-
寇谦之,北魏太武帝时灭大妖,与平城建静轮天宫镇妖,被封天师。
如果换个人比如子不语听到这个名字,大概是非常兴奋的,因为这是道教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太无帝的灭佛行动与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金月想到这个被灭的妖就是现在的毕方,心里总有点微妙的感觉,不论怎么说,经历了这么多事以后,毕方也算是她的一个比较特别的朋友,那接下来她就要看着自己的朋友走向死亡,就像看着女娲烛龙一样。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毕方并不知道金月的想法,她只是随性而至,沿着命运的河流来到了必经之地。
检查了户籍册子,毕方又坐回到自己的车上缓缓进入平城。
毕方掐算着时间,从她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转瞬间过去了四十年,新帝始尧元年她终于走到了北魏国都。
国都果然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规划有序,街市也更壮观,人群如云,临近冬日,平城季候干冷,人们都穿上了冬衣,相互言笑一派热闹,感觉不到一点帝王新丧的悲伤。
已经看了很多年,毕方仍然不由在心里感叹,人真是脆弱又冷漠。
这一年是公元424年,同年另一个人也敲开了国都平城的大门。
寇谦之已经41岁了,自他修道以来无一日不潜心修炼,前几年他的道友兵解,这个道友本是道仙因错来凡历劫见他极具道缘与他为友,兵解前曾言“汝道缘益盛,不日可得君师前传”。
得这一句预言,寇谦之等了五年,终于等到仙人亲临嵩岳。实在难以想象的是,这个仙人竟是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老君授他天师之位,又赐《云中音诵新科之戒》,并箴言数句。
得老君箴言,寇谦之在两年后又等到老君玄孙亲临。得授《录图真经》,及劾召鬼神与金丹诸秘法,最重要的是传老君亲言,命其辅佐北方太平真君,即当今太武帝。
寇谦之知道至此关乎太清命运的任务交到了自己的手上。
这一次,他决定奉老君命,佐人皇,传天师道。
424年八月,寇谦之来到平城,献道书于太武帝,但没想到出师不捷,年富力壮的皇帝陛下对这个留着胡子的道士的言论并不感兴趣,史书对这一次重要的献书中皇帝的反应是这样记载的:帝令谦之止于张矅之所,供其食物。
被冷落两个月以后,寇谦之就找到了自己的同盟--崔浩,当时炙手可热的大臣,位及左光禄大夫,家族更为当朝第一大族。
两人交往密切后,一日密谈中,崔浩坦言寇谦之献书之日即深受吸引。
“道长仙风道骨,非伯渊等俗人能及。”
寇谦之心情愉悦,与崔浩谈老君亲临的细节。
崔浩问:“道长可有意弘扬太清?”
这个问题猝不及防而正中寇谦之下怀,自诩堂堂正正,寇谦之毫不回避:“弘扬太清是天尊之意,谦之必不辱使命。”
崔浩大笑:“道长果然坦诚,伯渊愿为道长谋。”
寇谦之没想过成功来得这么快,这件事情不久后,崔浩向太武帝举荐了他,这一次太武帝没有再漠视他。
寇谦之被太武帝接到宫中,并派人奉皇帛、牺牲,南下祭祀嵩山,还将寇谦之在嵩山的弟子,接到平城。天师、帝师之位一齐拥来;宣布天下,显扬新法,道业大盛
在毕方进入平城前的那一场皇帝与得力能臣崔浩不欢而散的早朝之后,皇帝对崔浩的主张有了很大意见,而寇谦之的命运与崔浩早已紧紧绑在了一起。
寇谦之和崔浩等待着一个能打破僵局的时机。
这个时机在毕方进入平城,意外遇见四十年前的小童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