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还记得那个故事吗? ...
-
第二章还记得那个故事吗?
试剑山庄中心的舒园里绿树葱笼,木叶飘飘而下,从缝隙中透出一线阳光。
初生的光和死去的叶相映生辉,照的树下的试剑庄主苏平愈显肃穆庄严。
这时远处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久违了。”
苏平顿时眉头紧锁,这声音竟让他有几分熟悉。
然后他转过身来,一双凤目不带一分感情地看着面前的蓝衫书生。
这时,舒园里的总管和仆妇小厮们都离开了,只有红叶落在地上的声音格外地响,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
西微突然发现,自己被禁锢在方寸之间,被无所不在的杀气所笼罩!
但他只是略感惊讶,毫无畏惧地将腰间佩剑飞快地将举到胸前。
苏平认得,那是剑法的起手式“敬你源远流长”。
剑的走势分明与其他人毫无差异,可快得却十足像是另一套剑法。
宛如多年前,剑尖轻颤,宛如激流自高崖上倾泻而下。
苏平想到这里,头不禁有些昏。
西微还高声喝问:“是谁当初如此一剑敬你源远流长,直刺向成名多年的‘利剑’王定利?是谁高声质问:‘那么软绵绵的剑,也配得称作利剑?’”
苏平听到这里头更是昏昏沉沉,当年,究竟是谁说过那句话?
这时,尘封的记忆一一地浮现在他脑海。
他忽而想起当年一直跟在他身边的一个人。在他打架时,那人为他递上兵器;在他离家孤苦时,那人变卖书画为他买酒买粮;在他一次次地闯祸,那人就一次次替他道歉。
恰在此时,西微朗声说道:“那句话是景风在试剑擂台上打败利剑时所说。那擂台上还有试剑庄主苏慕和坐镇,苏慕和的侄子、亦是他弟子的苏梓玄也在。打败利剑本就是极为艰难的,特别还是在苏慕和面前。”
“后来这引来了利剑的刺杀,在一个山坡上,景风和利剑等人激战许久,而我就躲在山坡后,在山坡后,在麒麟画庄,在试剑擂台,昏黑的夜下,在臭水沟旁的街角,在黄沙漫天的荒漠……我一直看着景风剑起剑落,所向无敌。”
苏平听着这些话越来越头疼,然而脑海中呈现出来的画面却越来越清晰。
西微站定了,端视着前方的锦衣青年,温声道:“我来是想知道,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
苏平打断了他的话:“好,我告诉你。”
清风吹来,不知名橙黄色的小花纷飞散落在路边,树叶和青草苍翠欲滴,苏平往身侧木墩的茶杯里添加着温水。
他停了很久,才问:“你记不记得那天的老先生?”
西微点头道:“我记得。”
*
遇见那位老先生时,是景风在山坡上打退利剑的刺杀后。
因为之前景风使“泼猴寻梨”这一招时总觉得不着力,而剑法中的规定对这招的使用条件又极为苛刻,故而他便和西微讨论那一招的真意。
说是讨论,其实大都是景风在说,西微在听。
景风一边比划招式,一边念叨:“泼猴寻梨、泼猴寻梨,把寻字去掉,岂非是泼猴……立?或者也似你站在山坡后,坡后立?可以说是将所有力量隐藏在一处,而求一击必杀?”
西微点头附和:“坡后所立,确实是我西微一人而已。”
“不!”景风作了个噤声的手势,轻声道,“我说,阿微,这听起来更像是‘破后立’啊!难怪我使这招时总感觉被束缚着,总要剑走偏锋……对了!我明白了!并非是坡后立,而是‘破’后立吧?”
半晌景风又说:“有破方有立,推陈出新,辞旧迎新,莫不如是。然而旧者定然害怕新的取代他,所以会遏制新者的发展。所以旧者将这一切至理掩藏起来,用一个近乎诙谐的泼猴寻梨来乱人耳目。同时,也在扰乱这个武林的视听,更是扼杀了剑客的自由!”
最后,西微听到景风已决定去寻找剑法的真相和剑客的自由。
西微劝了多次,也没有任何效果,于是他只能提出建议:“武林中公认的剑法自然和四大家有关系,你既然在试剑擂台上暴露了自己,便不宜去试剑,丐帮又太苦。那我们到底去应天盟还是枯游?”
话一落,不远的地方猛然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去什么应天盟,去什么枯游!”
彼时天色昏暗,无星无月,只有远方的篝火带着一点点光,让西微看到面前头戴斗笠的人。
他黑纱遮面,白须飘荡,看起来已上了年纪,然而却行动迅疾,身法飘忽,轻功绝妙,足见一副高人风范。
西微顿时认出来,这人正是一位他常去捧场的说书人。他也正是从这位老先生“泼猴寻梨”的故事中,学会了说书。
*
苏平问:“还记得那个故事吗?”
西微微笑着说:“这么多年我说了那么多书,也不过是当年那个故事的翻版而已,怎么可能不记得?”
苏平紧握着茶杯,缓缓开口:“当时,老先生说的故事是叫泼猴寻梨,故事是这么讲的……”
“从前有座山,名叫花果山,山里住着许多猴子。猴子们整日聚居在一起,食山花野果,乐得逍遥,所吃最多,便是桃子。”
“然而有一天,有只猴子奇怪的猴子出生了,它天生不喜吃桃。那猴子的爹妈是花果山的猴王猴后,它们给小猴子拿了最大最甜的桃子,小猴子却一把扔了。可这猴子却对梨子格外情有独钟,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可惜花果山里的梨树早被砍去,拿来栽种桃树了。因而,这猴子只能离开花果山,去寻找它钟爱的梨子。”
“这猴子跋山涉水,走出花果山,走到流沙河,走到高老庄,走了很多地方,它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梨子。后来它孤独地盘腿坐在一棵桃树下,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随着父母的样子去吃个桃子,不然它就要饿死了。”
“但它突然想到,没有人告诉过它梨子是什么,那它无别处知晓这物,所以,这一切皆是天意。是天意让它知道了梨子这种东西,也是天意让它去带领猴群学吃梨。”
“于是他继续寻找这梨子,走了很久,找了很久,最后,这猴子便死在了这一番寻找之中。”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苏平的情绪没有半分波动。
虽然他说的跟老先生当初几乎一字不差,但老先生最初并不是这么讲的。老先生当初饱含感情,时而欢笑,时而悲叹,时而激愤。那这么多年过来,他的感情是被什么消磨殆尽了?
西微淡淡地说:“是,所以我说了第二个故事。”
苏平沉默良久,伸手端起本蒸腾着沁香热气的茶水杯,抿了一口却发现水已凉了。
西微慢悠悠地说道:“众所周知,猴子是吃桃子的,断然不会去吃什么梨,可是若有猴子去吃梨,岂非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何况那年花果山的桃子收成特别的差,于是众猴都将桃子藏起来了,还突发奇想教刚出生的小猴子吃梨。那刚出生的小猴亲人都亡故了,因而没有其他人会在意它的死活,更别提给它找桃子吃了。”
“所以,它便只能吃梨子了,梨子也很甜,却是很奇怪的甜,小猴子不知道为什么觉得那脆脆的感觉有些陌生,一连吃了好几个梨子,还不觉着什么,吃了一年后,终于忍不住在旁人看不见的地方吐了。然而小猴子年弱力孤,仍然只有吃梨子。它渐渐地习惯了梨子的味道,众猴拿它打趣,骂它是吃梨子的泼猴,小猴很厌恶这些嘲笑,但它没有名字,只能……继续被就叫做泼猴。”
“泼猴一日日混沌过着吃梨的生活,光阴变幻,等到那山里桃树收成转好的数年之后,等到它已有资格吃上桃子时,才愕然地发现自己已经不会吃桃子了……因而它告别故乡,独自寻梨,做一个只会吃梨子的猴子,后来它死了,没有留下任何后代,泼猴寻梨也就成了一段故事。”
苏平听到这个故事,心底油然生出一股压抑而又难以言说的感觉。
西微曾遇到太多艰难困苦,所以他的泼猴寻梨并非是寻找什么真相和自由,而是慢慢地承受不为人知的孤独,无所谓死在路上,但至少在活着的时候,慢慢地延续着自己的生命,然后传就一段故事。
可这样的人生又让景风何其难过,原来自己竟让朋友受这样的苦!
于是他便说:“莫说什么桃子,世上只要能弄来的东西,我们都一起去拿!你不会一个人的,只要你不离去,我发誓必定保护你到我死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