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打糍粑 ...

  •   “听您的意思,老公公家里还有不少的炭?”

      有,多呢,起码还有一万多斤。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我想着今年能再卖出去二千斤就算不错了。可惜,这点钱买的米粮也吃不了多长时间。”蒋静书道:“老公公,你的炭都卖给我吧!你住在哪里,明天我派人去拉!”

      “都卖给你?你家里要得了这么多吗?”蒋静书笑笑:“差不多吧,我家很大,人也多。烧到明年二月,也差不多要这个数,原本我也打算再去寻些炭的,即然您家有我也省得买别家找了。”老者一听立即笑成了一朵花:“唉哟,那感情好。我今日出门真是遇着贵人了。我家住在岑天寨,老头名叫岑寂名,你上那一问都知道。”

      “真巧,我家是牌楼的,我叫蒋静书。这样,我明天早上派船去那你拉炭,你就别拉出来卖了。大人孩子都受罪。”老者道:“原来你就是牌楼那个建学堂的蒋静书啊,我知你。你很了不起。这炭你既然说了,我就不卖了,我老头子明日就在家等你家来拉。”

      “好,明天我就派船去。”正说着,玉洁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包袱。蒋静书使了个眼色,玉洁趁老者不备把包袱塞到岑燕青怀里,并让他不要作声。岑燕青不知包袱里头装着什么,可她知道眼前这几个漂亮姐姐不会害他,便默默的接了抱在怀里。

      东西装好了,岑寂名也告别起程回家。待得走出二里地,坐在车上的岑燕青告诉岑寂名刚刚那几个姐姐给了他一个包袱。岑寂名打开一看,见里头是一大一小两套厚实的棉衣,还有两双厚棉鞋子和两顶棉帽子。眼泪顿时涌出了,这多好的小妹子啊。半晌方拿满是血口子的手抹去老泪,拿起新棉衣棉鞋给孙子结结实实的套上,剩下的那套大的也套在了自己的身上,顿时感觉暖烘烘的。

      “燕青,新衣服暖不暖和?”岑燕青绽开纯真的笑脸:“公公,好暖和。你暖不暖和?”

      “暖和,公公也暖和。记得这个小姐姐,将来等你长大了有出息了,记得要报答她。咱们岑家人,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有恩必报,晓得了么?”

      “爷爷,我晓得了。”

      “好孩子。”岑寂名摸了摸孙子的头,坐在车辕上驾着车继续往回赶。天空又飘起了小雪,可是岑寂名觉得这个冬天不再冷了。

      回程的路上,冰清问蒋静书:“小姐您心肠这么好,菩萨一定会保佑您日后大富大贵的。”蒋静书淡淡一笑:“大富大贵也好,平淡一生也罢。人活一世,到死的那天,只要心无怨恨心无挂碍,就是圆满了。”

      “小姐......您说的好深奥,婢子听不明白。”

      “不急,你还小,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哦......”不对啊,小姐可比我小多了。冰清拧着眉想了半天,最后归结为小姐不是一般人,有大造化的。的确,没有大造化能带着原来的记忆再活一世吗?

      第二天,蒋静书派楠木大船去了岑家寨拉炭,整整运了两天才运完。共计一万两千多斤,折银六两三钱银子。这是岑寂名劳动整整大半年的成果,有了这笔钱相信祖孙两可以过个好年了。

      这些炭蒋静书自己留了六千斤,余下的给族中的族老们每家送了二百斤,在食品厂做事的工人们,每家送了两百斤。余下的二千多斤,蒋静书让高嬷嬷准备了米粮菜蔬和一百斤茶油并五十两银子的香火钱一并送了到阳华庙。

      高嬷嬷到达庙里的时候,看到有十多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蜷缩在角落里,点了枯枝取暖。不用也问知道,定是庙里的师傅们收留的可怜人。高嬷嬷等人的到来,真真算得上是雪种送炭,主持问了主家的姓名缘由,方知是几个月前来过的那个小姑娘,连呼阿弥佗佛,佛祖保佑。亲自自观世音菩萨面前为她点了一盏平安灯。

      十二月二十五日,蒋静书带着春晖园里的所有人,开始做黄年粑(年糕)、打糍粑。年糕用的是永洲特产的香米,这种米煮成饭,香味能飘出去很远,素有“一家煮饭,十二家香”的说法,可见它香到何种程度。

      制作年糕之前,先要用水把香米泡上二天,让其充份发涨,用竹箩捞出沥干水。再取一种名为“黄果子”的野果榨出汁液染色,最后做出的粑粑就成了金黄色十分好看,故得名黄年粑。

      “黄果子”是种植物,叶子与常见的桅子叶有些像,春天开花,初冬果熟。熟时人们就把它摘下来,晒干,留待做年糕用,是极好的纯天然食用染料。

      具体作法是把黄果子煮透,用细纱布包好捶烂,入原锅中继续熬煮出黄色的汁液,沥出果渣将煮出的黄色原汁,泼入沥干水的香米里扮均,过上一夜。第二天就可以入蒸笼蒸了。因为春晖园人多,加之还要送人情,所以蒋静书也舍得一次性蒸了三百多斤香米。蒸好后,那香味飘满了整个春晖园,连下头井眼里洗人菜的人都闻到了,纷纷笑着打趣:“肯定是书姑子在打黄年粑,等会我们去她屋里吃粑粑去。”

      “要的,等下叫上我。”吃粑粑是假,帮忙倒是真。即然做黄年粑,肯定就会打糍巴,这东西人少了真弄不来。所以常常是一家打粑十家帮忙。

      蒋静书正在教大家怎么把米饭舀倒进大石臼子里,用专门的木锤舂成饭泥。舂好后,倒进一个架起来的大漏斗里,漏斗下方连着根二指宽尺来长半寸厚的竹管,这是定形用的。饭泥用杵子从上头的漏斗里杵下来,经过这根管子出来时就基本成型了。出到约摸半尺长时,用剪刀剪断,放在涂了油的案板上晾干水气,这就算是成了。

      然而这些人大半都是外地过来的,有几个见过这么本土的东西,大部分都不会弄。蒋静书只好手把手的教,弄了个焦头烂额的。千算万算忘算了这一点,早知道就叫村里的叔伯们帮忙了。

      正想着,外头就走进来十多个壮汉子妇人,见了蒋静书就打趣道:“书姑子,吃粑粑都不喊我们,是不是怕我们吃穷了你怎的?”蒋静书却是大大的松了口气:“哎哟,你们来的正好。我原想着这到年关了,家家都事多,就不想给你们添乱。加上我春晖园这么些人,想着怎么着也能弄出点吃的来,却忘了他们都是外地来的,哪里见过这个。唉呀呀,快快各位叔伯哥哥们,伯母婶娘嫂子们,救场吧救场吧。”

      “哈哈,现在想起我们来了吧,早干什么去了。”大家都在下头的井里洗了手上来的,现在直接卷起袖子就干。若说做粑粑个个都是好手,耐何家家都不富裕,每年种出的糙米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哪还有余田种这种精粮。是故只有在极富足的年景才能做个十几二十斤米来解解馋,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遇有婚嫁时,也会打几合粑粑做定礼。

      人多力量大,中午刚过黄年糕就做好,全部铺在案板上晾着。这可是难得的美味,大家都吃了不少,以至于中午中吃饭时都没吃多少。况且黄年粑晾上几天,就可以泡进水里,只要经常换水,可保一个多月不坏。想吃的时候,拿几个出来用清水一冲,切成溥片,按各人的口味或盐或糖,煮上一碗别有风味。

      下午打糍粑。糍粑的做法比黄年粑略为简单些,因为不用染色。用的是糯米,水泡涨蒸熟,倒进石臼里舂成饭泥。舂粑粑是实实在在的力气活,非得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来干不可。往往由两个人搭档,高高的木锤举起再落下,此起彼落伴随着嘿哟嘿约的号子声,格外的动听。待得一臼子饭泥舂好,人也往往出了一身的汗。这时就会有灵动的女人们端了刷了油的竹簸箕将舂好的饭泥送到案板上,那里早有双手打了油等着按糍粑的妇人和年轻姑娘们。从雪白软糯的饭泥团上,揪下合适的一团,几经揉捏再按成厚溥合适的圆饼状这就成了糍粑了。还有讲究些的,在中间点上一点红色就更好看了。

      等到晚饭时分,几百斤的米已经全部变成了案板上的或黄或白的粑粑,着实惹人喜爱。蒋静书有心留这些帮忙的人吃晚饭,可大家都借口家里已经煮了饭不肯吃。蒋静书便让丫头们给每个前来帮忙的人包了十根黄年糕和十个白糍粑,可把大家给喜坏了。这份礼着实不轻。其中有几家也买了糯米的,想着等过两天家里打了糍粑也要回一份才是。

      十二月二十六日。做粿子。原料也是糯米。糯米泡透之后沥干水,磨成细细的米粉。取其中一小部分,掺水作成白米粉粑。红糖熬成糖浆,将做好的白米粉粑放入糖浆里煮成糖粑。黑芝麻炒香,洒入余下的糯米粉里,搅拌均匀,再倒入煮好的糖粑和糠浆,揉均合成米团,盖上湿毛巾发酵小半个时辰。之后用两头细中间粗的大圆木滚筒,将米团擀成手指厚均匀的大面饼。然后取三指宽的木尺作比子,用刀划成一条一条的面条,划好后再用剪刀或是菜刀切成小尾指粗细的米条,铺在案板上晾上半个时辰,就可以下油锅炸了。

      通常和米粉团子都是由力气大的男人完成,煮糖粑和剪面条这些细活都是女人们来做。有心灵手巧的姑娘,还会用米面条子做成各式各样的可爱的小动物,或节节果。非常漂亮。之后便是下油锅炸。蒋静书阔气的很,菜仔油都不用,全部用茶油。

      别人不知道这油的价值,高嬷嬷和徐管家可是知道的,这可是快七两一斤的茶油啊,三口大锅哗哗啦啦一次性倒了三百斤进去,这就是二千多两银子。虽然这些油通常会剩下大半,可还是把两从给心疼直抽抽,尤其是高嬷嬷嘴唇都在抖“这是过年吗,这是烧银子呢。”。蒋静书笑道:“高嬷嬷,油再贵也是拿来吃的。总不能因为贵就不吃了罢?”高嬷嬷把蒋静书拉到一边,酸着牙道:“我的好小姐啊,话是这么说,可也不能这么用吧。用菜油不也很好吗?”蒋静书耸耸肩:“倒都倒进去了,再说换油,别人会笑话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