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聂政 ...
-
聂政所生活的年代应该在战国初年,公元前420~400年,(考虑到周威烈王于公元前403年正式册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
对照司马老师的文文,可以说,秋官所扮演的聂政基本符合史实的。
一切就如剧中所演的那般,翻阅再多的史料,我还是没能打破心中可怜的幻想:聂政的死亡方式只是编剧和导演一厢情愿的杜撰。试问谁能忍受如此惨烈的自尽!!(日本武士的剖腹自尽已经让人唏嘘不已了,与聂政相较,简直云泥之别)。请注意老师的用词“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光想象就已经毛骨悚然,出一身冷汗了。再多的言语,也显得多余。这样的死,已足以让后人永远铭记在心。
其实当年看的时候,对前八集是比较失望的。因为聂政的戏份实在太少了,全剧有大半的篇幅再讲述严仲子与侠累之间的是非恩怨,故事无非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这些个老戏码,翘首盼望的政哥一集才出来个十来分钟,实在让人郁闷,耐着性子看下去,才知道编剧的用意。直到最后一集中聂政身着白衣,见佛杀佛,见神杀神,别人的鲜血染红了衣,也再次让我热血沸腾。见惯了鬼鬼祟祟、畏首畏尾的宵小之辈,哪见过这样的壮志豪情,这样的义无反顾,这样的桀骜不逊……一瞬间的感动将原先少许的不满一扫而空,留下的只有澎湃不已的心。
再回过头来看前面八集的铺垫,能理解编剧的难处,毕竟聂政原先不过是个市井草民,史料的记载只着重于被刺的人以及刺杀的原因,却忽视了对这场悲剧中的主要角色——刺客本人的描述。无怪乎编剧们绞尽脑汁也只能在只言片语中为我们展现这位稀世英雄的点点滴滴。
只是,编剧,你又是何其的残忍!
我怎能眼睁睁看着这个与世无争的年轻人,被无端扯入他人的恩怨中,更为此家破人亡。我甚至宁愿看到历史中那个无知的聂政,那个将生命轻易托付于人的聂政……而非这个为母报仇雪恨的孩子。这样,我便能一边看着影像的变幻交错,一边嘲笑古人的愚昧之致。舒坦多了,不是吗?
再回头看看史书中那个真实的聂政,最初拒绝严仲子,他的坚持只是“以养老母”,一旦这个借口失去后,似乎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私怨去杀人已变得理所当然!!!说实话,我完全不能认同聂政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虽然剧中被编剧巧妙地以“严仲子遣人暗算政母并嫁祸于侠累”来使聂政的行刺变得合情合理,但——这不是历史!!!我无法从史料中嗅出稍许能说服自己的理由。
即使再欣赏、再钦佩聂政,在评论他的所作所为时,我也不能抛弃史实,凭空构造一个让自己感到安心的剧情。而这样自虐的结果,只是徒增伤感,又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