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许三娘 ...

  •   人人都知博邑城内的府君庙灵验,香火常年旺盛,善男信女众多。城西文昌坊的许家每月都要去府君庙烧香求拜,今日一早,许夫人便带着家中女眷到府君庙上香。近些日子许夫人过的可真是忧喜参半。家中长媳李氏归家一年有余,一直未有身孕。半年前许夫人带李氏到府君庙的娘娘殿求子,上月大儿媳突然身子不适,请了大夫一看竟已有近两月的身孕,一家人随即小心翼翼的伺候,生怕有差池。昨日许夫人复又请了博邑城中最有名的大夫切脉,大夫道李氏已胎像稳固,并十有八九是个男胎,许夫人高兴坏了,道定是府君保佑。欣喜之余,许夫人又思及另一事来。家中幺女三娘到了及笄之年,长得清秀可人。因是幺女且又只有这一个女儿,教养上便没遵循老法只学些女红女则,许老爷从三娘小时便请了西席在家中授书,故三娘也算得知书达理。俗话讲,一家女百家求,上门求亲的真是不少,许夫人左挑右拣,挑出了两三个甚为满意的准备让许老爷再过过目把把关,不成想这三家人家接二两三的都出了些不大不小的事,丁忧的丁忧,外放的外放,竟然都纷纷没了下文。许夫人觉得这亲事有些不顺当运气也似乎差了点,不由有些忧愁。她突然一拍大腿想了过来,儿媳胎象已稳,需去府君庙还愿参拜,何不如一道去给小女儿求个姻缘?

      许三娘一早便跟着娘亲并两个嫂嫂启程往府君庙走,过午不烧香,且许夫人觉得求神还愿这种事更需得赶早,才显得有诚意。许三娘一路迷迷糊糊,到了府君庙,一行人进了天贶殿跪下求拜,三娘还跟在后面困得直点头。监院从殿后迎出来与许夫人寒暄,青芽见自家小姐都要趴在蒲团上了,这样子实在不雅,忙借着扶三娘起来的功夫拉了一把,惊得三娘一激灵。三娘一抬头,见自家母亲在跟监院低声相谈,隐约听着仿佛跟自己有些关系,又见监院抬头向自己看来,忙装作羞涩的低下头。许三娘听到监院对自己母亲说:“即如此,请几位施主往殿后去吧!”说话间招手叫来一位知客带路,许夫人称谢,三娘便跟着两位嫂嫂一起跟着往殿后去。
      穿过后殿一直向后便是娘娘殿。知客向许夫人一行人行礼道:“施主,您要请香还愿或是求签,还请入殿后告知大德尼。”许夫人等点头告谢,便转身入了娘娘殿。一番求拜之后,许夫人受娘娘殿大德尼之邀到禅房一坐,大儿媳李氏也因有孕被殿中小尼请到偏厢去休息。三娘的另一位嫂嫂须得陪伴侍奉在婆母左右。三娘年轻,实在觉得陪娘亲听大德尼俗讲清谈有些无聊,再加上早上未睡足,恐听到一半打了瞌睡丢了体面。便对大嫂李氏说道:“大嫂嫂,我想更衣。”李氏说道:“去吧,快去快回!莫要四处闲逛,免得被人冲撞了。”三娘笑着应了声,带着青芽出了殿。

      圣山是天家封禅之地,故而府君庙也修的大且气派,但也因天家总要来庙里参拜,府君庙院内庄严肃穆,中规中矩。三娘带着青芽不敢走远,略略走了一小圈便觉得无趣。正当百般聊赖,打算回去听俗讲之时,三娘忽看到娘娘殿后的侧墙跟那有一扇角门,因是与红墙一色,颇有些不好辨认。三娘之前也随母亲来过娘娘殿,这院子从前也逛过,却是第一次发现这里有个角门。三娘觉得没准是新开的也未可知。三娘走到角门跟前,推了一推,角门竟是开着的,青芽先探出头去望了望,转身对三娘说:“三娘,外面是庙外了,且是个奴婢不识得的小巷。”“让我瞧瞧!”话说着,三娘也出了角门。角门外一条青石铺的小巷子,一头是死胡同,另一头远远看出去像是城中的某处街市。三娘甚少出门,且府君庙离得文昌坊并不十分近,故而对这处的街市并不熟悉,三娘少年心性,此时十分想着出去逛逛:“青芽,我们出去逛逛吧!”青芽忙摇头道:“不行啊三娘,您一会儿不回转,大奶奶必要寻您,夫人也是要挂心的!”三娘丝毫不为所动:“大德尼的俗讲要讲上近一个时辰,母亲每次听时都甚为投入,大嫂嫂此刻也定在小憩,顾不上我的。我们且多徘徊半刻,不打紧。”青芽总是怕的,又道:“好三娘,还是回转吧,若是上街碰上个什么,青芽就没得活了!”三娘看着青芽,青芽急的都要哭出来了,可又舍不得就这样回去,白白失了这大好的机会,略略犹豫,又对青芽说道:“这样罢,你陪我走到那巷子口,我就探头看上一眼,就看看这街市上的热闹,也不算白出来一趟。可使得?”青芽见三娘打定了主意,只好跟着往前走。

      三娘快步走到巷子口,从巷子口往外看去,街上竟是个小集市,各种摊贩沿街而摆,菜摊,肉摊,水果山货,编制器皿,首饰脂粉,各式各样。也有货郎担着货架沿街叫卖,各色纸花女红丝线堆在货架上,琳琅满目。有客人站在摊头挑拣讨价,有女子照着菱花小镜试戴簪钗,有孩童穿梭在行人里嬉戏打闹,有老者坐在露天茶铺吃茶聊天。这一切对三娘来说新奇稀罕,三娘想再多看一会。此时靠近巷口的店铺里走出个女子,手中端着个水盆,瞧也没瞧便将盆中水往三娘和青芽这儿泼来。三娘看的有些入迷了,丝毫未察觉,可青芽陪着姑娘偷偷上街本就警惕,此时拉着三娘便往后躲去。即便如此还是慢了一步,三娘的翘头丝履沾了水弄脏了。那女子见不慎泼到了人,连忙走过来道歉:“都是奴家冒失,没看清便泼水,弄脏了姑娘的鞋履。”三娘看向这女子,浅青上襦套绯色半壁,配浅青丝裙,裙上挂着个莲花荷包,凤眸莹莹,红唇噙笑:“不过是沾上些水罢了,无事的。”青芽却有些急:“三娘,鞋履脏了,大奶奶看到怎么好?”那女子说道:“不如二位移步到我家店内,我有双新鞋昨日刚买,比不得姑娘的精巧,但颜色式样却与姑娘的差的不多,不若姑娘先换上我的,免得湿袜伤脚。”三娘侧头看向这女子身后的店铺,牌匾上写着“良缘店”三字,那女子见三娘看向牌匾,便笑着说道:“奴店里卖的都是女儿家的妆饰,姑娘不妨进来看看。”

      青芽扶着三娘进了良缘店,一入眼便是一副画,画中一块巨石矗立在河岸旁,周围开满红花,河上烟雾缭绕,隐约有座小桥,三娘觉得此画有些说不出来的怪异。三娘看向店内左侧,有一面多宝格,放了些各样的瓷器摆件,透过多宝格三娘看到后面是各式样的妆饰摆在一排排的矮货柜上。女子引着三娘主仆绕过右边的屏风,露出一个陈设雅致的内室来。青衫女子将三娘引到黄花梨坐榻处道:“姑娘请稍坐”,转身唤道:“镜子!”楼上下来了个低眉顺眼的侍女,“你带这位妹妹上去寻我前几日得的那双翘头履,再寻双新罗袜一道取下来。还有那刚做好的点心,一并拿些下来”,又转头对青芽说“这位妹妹不如跟镜子上去也略用些点心茶水吧!”青芽看向三娘,三娘点了点头,青芽于是跟着小侍女上楼了。

      青芽一走,三娘很想在良缘店里转转,只是鞋袜湿粘,很是难受。青衫女子对三娘说道:“我这内室平时不进客人,只我一个,姑娘可褪去鞋袜,我帮姑娘盖条巾被压压裙角。”三娘点头:“如此多谢姑娘。”三娘脱了鞋袜,又用巾被盖住裙角,那个叫镜子的侍女送来了茶水和四样点心,青衫女子也坐下,端起茶水递给三娘道:“奴家姓沈,姑娘可唤我瑗娘。”三娘点头接过:“我姓许,瑗娘唤我三娘吧!三娘这店里卖的是妆饰?我父兄行商,我母亲与博邑城许多铺子东家女眷都有些来往,我竟是没听过三娘的良缘店,可是新开?”“确是新开,东西鄙陋,姑娘未曾听闻也是有的。”三娘很是好奇,便对瑗娘说道:“瑗娘可有些什么别致的式样?可能给我看看?”瑗娘莞尔一笑:“有趣就谈不上,不过倒有些古物很是有趣,不如奴家取来给姑娘品鉴。”于是起身上楼,不一会就回来了,手里多了个红木雕和合二仙的匣子。瑗娘将匣子递给三娘,三娘打开,里面各式各样的妆饰,嵌宝石花蝶形金钮扣,金虫佩,白玉响铃簪,金镶玉嵌珠宝手镯,梅英采胜簪,玛瑙绿石坠子……三娘看的有些眼花,瑗娘笑着说:“都是些有年头的老古董了,样式可能是有些旧,姑娘莫笑。”三娘咋舌到:“怎会老旧,很是别致啊。”女子哪有不喜爱妆饰的,三娘一样样的把玩。此时前堂似是来了客,瑗娘向三娘告了个歉,转出去看看。三娘继续拿起一对耳坠,坠子的样式竟是玉兔捣药,煞是有趣,三娘还想再看看匣子里还有没有别的,却看到一把梳篦静静的躺在匣子最底下。

      碧琼梳拥青螺髻,三娘很是喜爱梳篦,家中父亲哥哥都知道三娘爱梳篦,也经常买来送她,骨梳,金梳,什锦琉璃梳,各式各样的梳篦三娘有不少,但是这一把的花纹色式三娘从未见过,梳篦上刻着并蒂莲开和玄鸟双飞,虽是白玉做的,但是却隐隐透着些红色,很是妖娆。三娘把梳篦拿在手里,突然觉得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仿佛这把梳篦她曾经见过,又仿佛这梳篦本就是她的,只是好似少了些什么却又说不出来。还来不及细想,瑗娘便回转了。瑗娘看三娘拿着梳篦发愣,说道:“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 。”三娘猛的抬头:“瑗娘念的什么?我怎么听得如此耳熟?”瑗娘一笑:“怎的姑娘听过?这是前朝的一首顺口溜,讲的是前朝延陵的梳篦。姑娘手中的这把玉花鸟纹梳便是出自前朝延陵制梳大家。”三娘闻言又仔细端详:“玉花鸟纹?延陵?我怎的觉得我似是见过这把梳篦?”瑗娘一双凤目细细的看了三娘一眼说道:“今日我不慎弄脏姑娘鞋履,姑娘进我店来看到这匣子,一匣子里面有独独看中这梳篦,这是应了我这良缘二字。如此这梳子便送予姑娘把玩吧,算是你我有缘相识的礼物!”三娘忙推辞到:“这怎使得?这梳篦是前朝古物,定是瑗娘家人留下的,我怎可受?”“姑娘莫要推辞,物是死的,遇到对的人才是活的。放在我这里不过是丢在匣子里罢了,跟了姑娘才应了缘法。”此时青芽从楼上下来,手里拿着一双新的翘头履并一双新罗袜对着瑗娘一礼,又对三娘说道:“三娘,时候不早了,夫人的俗讲怕是要听完了,咱们还是回转吧。”三娘点头,青芽帮三娘穿上鞋袜。三娘又看了看小几上的玉花鸟纹梳,犹豫不决。瑗娘拿起梳子递给三娘:“莫要再错过了!需记得跟了你才是它的缘法!”三娘赧然道:“瑗娘说的似是别有深意,那三娘便谢瑗娘赠宝,我家中也收藏不少梳篦妆饰,改日带来与三娘赏玩。三娘家住在文昌坊,若是哪日瑗娘得空也来府中探我玩罢。”瑗娘嫣然一笑:“三娘客气,如此我送三娘出去。”

      瑗娘将三娘主仆二人送至巷口,三娘与青芽穿过角门回到府君庙娘娘殿偏殿,果不其然大德尼俗讲刚刚结束,青芽松了口气,擦擦额头汗暗道好险。大嫂李氏将将睡醒,三娘借口见大嫂嫂小憩不忍打扰,便让另一小尼带她与青芽二人去了另一侧厢房饮茶。许夫人与二位嫂嫂赞了三娘体贴便乘车回文昌坊,一路劳累不提。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许三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