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8、第 58 章 ...
-
八月,金灿灿的阳光铺满大地,任何罪行的痕迹在这样的阳光下都无所遁形。一夜过去,被焚烧的蒙古包余熄未尽,空气中到处都是焦木的气息,烟尘的味道。霍青桐席地坐在一个位置较高的土包之上,在逆光中迎来了纵马而来的兆惠一行人。
兆惠手下见霍青桐默然而坐,并不起身见礼,大声喝道:“大胆……”却被兆惠止住。只见他翻身下马,走到霍青桐身前,还没开口说话,就见土包另一面,之前被派出来的八旗将士被捆在一起,各个都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兆惠的眉心狠狠一跳,右手不由自主地握住腰间的鞭子,深吸一口气才把心头怒火压下来——要不是其中有满洲大姓家族的贵州子弟,他堂堂大将军何苦亲自来见霍青桐这个小小女子。
兆惠一挥手,手下人等立刻过来将人扶到一边。霍青桐默然看着他们动作,却并未阻止,而是指着另一边道:“乌雅将军,坐,我这里有一笔生意,不知您想不想和我谈谈。”
要是依着兆惠的脾气,丢了这么大一个面子,要不是念在霍青桐在北疆的威望,定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可转念一想,这丫头素来以善谋多智著称,手下又有一只劲旅,实在不好得罪,于是冷哼一声盘腿坐在地上,“霍姑娘想说什么?”
如果霍青桐是江湖人,就凭眼前之人纵容手下劫掠平民,要了他的命都不为怪,然而,她不是,她是乌兰城主,身上背负的是万千无辜百姓的身家性命以及未来前途。霍青桐微微一笑:“乌雅将军,我想和您谈的正是粮草生意,不知您有没有兴趣?”
兆惠瞳孔微微一缩,“哦?愿闻其详。”
……
不远处,跟随兆惠而来的将士正在给之前败在霍青桐手底下的兵丁治伤,听着他们不听地哎呦叫唤,数落道:“不是早就跟你们说过回疆有这么一尊女杀神了么,怎么偏偏招惹到她身上去了,这人武功又高,手段又诡异,要不是人家不想要你们的狗命,等不到兆惠将军来,你们就成了飞灰了。”
被治伤的兵丁是不久前从京城调来的,来回疆时日且短,“翠羽黄衫”的名头只听说过,又没讲过,况且昨晚霍青桐也没穿“翠羽黄衫”,他们哪里能认出来。这些人早就被霍青桐折腾怕了,领头的小将道:“我们也是看到求救的烟火过来的,哪想到会遇到……霍城主。”
他们不由得看向身后的焦土,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早知道昨晚求救那帮人不光劫掠,还干了这等丧心病狂之事,他们说什么也不会来救。
帮忙包扎伤口的是兆惠手下一个佐领,叹息一声道:“将军也是无奈之举,听说南方遭了水灾,朝廷根本筹集不出粮草。以前还能靠着东疆军屯那边补给,可今年开春偏偏又是天花又是羊瘟,十万大军要吃要喝,将军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兄弟们饿死。”
其余人也都沉默下去,看着不远处兆惠和霍青桐在说着什么,离得远他们也听不见,就见两人似是在争吵,后来又渐渐平息下来,只是彼此脸色都不大好看。过了一会儿,兆惠怒气冲冲地走过来,就听身后霍青桐道:“那就多谢乌雅将军援手了,一个月以后,喀什城见。”
兆惠听了这话脸色更黑,挥手让手下上马,然后对身边的佐领道:“传令下去,不许任何人再滋扰当地,违令者杀无赦!”
佐领惊奇道:“将军,那咱们的粮草怎么办?”
兆惠哼了一声,“三天以后会有人送来,你亲自派人去交易,记住,交易的时候扮成回人,什么都不要说,也什么都不要问!”
佐领被兆惠气势所摄,吓的大气都不敢出,连忙应是。
在他们背后,一只苍鹰啼鸣一声,落在霍青桐手臂上,就见她撕下一片衣角,用烧焦的木棍写了些什么,然后裹在苍鹰腿上,抬臂一放,苍鹰展翅翱翔而上。这只鹰越过皑皑的雪山,苍翠的草木,终于在茫茫戈壁滩上找到了纵马疾行的明瑞一行人,俯身下去,终于将信件送达。
五日后,明瑞终于在天山深处找到了信中所说的木屋。这座木屋与普通猎人居住的屋子并没有什么区别,偏偏屋前坐着一个静静看书的女子。女子似是听到了马蹄声,慢慢抬起头来,一双明眸恰似天池的水,纯净澄澈,让人不由地想溺在其中。
明瑞下了马,放开缰绳让马儿自去,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在开遍野花的草地上留下一串脚印。走到近前,明瑞突然发现,来之前准备好的许多话语怎么也说不出口,停顿了许久,才问出一句,“你看的什么书?”
霍青桐将书递给他,书上弯弯曲曲写着明瑞不认得的文字。霍青桐笑着道:“是英吉利的一个作者写的书,我从一个阿拉伯商人那里高价卖回来的。”
明瑞没有接书,而是坐在霍青桐身边,按他自幼受的教育,这样的行为是极为失礼的。想到这次护送堂姐的路上,被问起终身大事,明瑞不由得将眉头在此皱了起来,国与家,乃至他自身,太多太多的事压在心上,眼前的宁静对于他来说殊为难得。大概是阳光太过舒适,风儿太过轻柔,明瑞觉得眼皮渐渐重起来,干脆合身躺下,就这样睡了过去。
明瑞醒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霍青桐的背影,包裹在纱裙下的脊背看起来纤瘦而脆弱,却无论何时都保持着笔直的模样,警惕的状态,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将整个族群的责任扛在肩上的。“波罗尼都和霍集占自称大小和卓,向朝廷宣战了。”
霍青桐回头看向他,点点头,嗯了一声,显然这个消息她一早就知道了。
穆瑞接着道:“你的父亲木卓伦被封为阿里和卓,已率部归于波罗尼都手下。”
这次霍青桐没有说话,转过头去沉默了一会儿,才道:“你是来试探我的态度的吗?”
这确实是明瑞这次来找霍青桐的目的之一,朝廷对她很是看中,皇上给明瑞的密旨中言道,若是霍青桐参与叛乱,须即刻击杀,不计手段,不计代价。明瑞斩钉截铁地说了声是,他等着霍青桐的回答,等得双手都冒出了细汗。
霍青桐转过身来,正对明瑞,郑重其事道:“我所坚持的信念从来没有改变过,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身边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终我一生都会为此而努力,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一下一下砸在明瑞心上,让他连呼吸都沉重起来。在他还是御前侍卫的时候,有一次被皇上问起将来的志向,他想了好一会儿,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中间还有一句他没说,直接接了一句“为万世开太平。”这话将乾隆帝逗笑了,他说了三声好,不久便准了明瑞来回疆的请求。
“还有什么要问的吗?”霍青桐知道明瑞有多忙,他能专门来见自己,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想到来之前兆惠将军要他侧面打听的事情,明瑞嗫嚅了一下,还是决定直接问出来,“你卖给我们的粮食到底是怎么来的。”
明瑞在军中多年,根基深厚,这件事纵使是兆惠派心腹去秘密办的,也逃不脱他的眼睛。兆惠眼见瞒不住,干脆向明瑞和盘托出,这让他简直难以置信。
霍青桐似是早知他要问,平静道:“还记得我让你帮我找的那本《大唐西域记》么?我就是从这本书上推测出当年玄奘高僧去往天竺的路途,然后派了数十只商队才打通了这条商路。只不过以前的天竺现在改叫印度了,而统治这个地方的是英国人开的东印度公司,当然这样更加方便,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从他们手里买到,何况区区粮食。当然,这样的生意我能做,你们却不大方便。”
何止是不方便,若是让朝中御史知道了,扣上一顶里通外国的帽子,不用说前途,命都得丢掉。然而明瑞此时想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记起当初霍青桐问他借《大唐西域记》时,乌兰城才刚刚打了个地基,原来她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把目光放这么远了么。明瑞问:“这些年,过的很辛苦吧。”
霍青桐讶异地看了他一眼,“你是第一个当面这样问我的人呢?”她的脸上绽开一抹灿烂的笑容,“辛苦也没法子呀。我这一生注定不得安稳,不过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总是要坚持走下去的。对了,请你来这里其实是想请你说说京城的局势,等战事结束后,我想皇上会让我进京的。”
“你就这么肯定战事很快会打完?”南疆地势比北疆还要复杂,清兵将领们经过无数推演,都觉得前景不乐观,不成想她会这般有信心。
霍青桐伸手比了个三,“相信我,三个月内战事必然会有结果。”她说这话的时候,眼中洋溢的是无比自信的神采,那光芒让明瑞觉得自己几乎快要被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