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暴风雨 ...

  •   君蓝到家的时候,蝶兰也刚刚进门。
      “怎么这么大的鱼腥味?”蝶兰问。
      “去蓝湖了,差点掉下去!”君蓝一边笑一边脱衣服,准备洗澡。
      “蓝湖?去哪干嘛?”蝶兰不解地问。
      “受污染,死了很多鱼。”君蓝在洗手间里说,“一会儿洗完再跟你说。”
      “原来是真的呀,我说今天接团的时候,我们主任和处长那个神秘兮兮的样子,原来得了内幕消息呀!”蝶兰倚在洗手间的门边上说。
      “估计也就是□□和市长不知道有多严重,下面的人都清楚得很,就是不往上报。”君蓝说,“听说,省委宣传部专门给省内媒体打了招呼,不让发稿呢!”
      “是吗?照你这么说,这县里的领导一手通到省里,伸得可够远的!把市里都隔过去了,这要出了事,市里的领导还不照样担责任。”蝶兰说。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蓝山市的蓝山县呢,又管着蓝湖,一年到头,多少大领导跑蓝湖去避暑呀!”君蓝拿着毛巾搓着自己蓬乱的头发走了出来,凑到蝶兰身边,说,“闻闻,还有鱼腥味吗?”
      “没了,是香味!”蝶兰笑着说,“那今天采访能发稿吗?”
      “应该能吧!稿子已经传到北京那边,版都排上了吧!”君蓝一边吹着头发一边说,“真期待明天的到来呀!”
      “要是来的是暴风雨,怎么办?小心把你的船掀翻了!”蝶兰笑。
      “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强烈吧!”君蓝说,“那才能不辜负我今天的劳动成果!”
      “瞧你得意的!这工作真这么让你有成就感?”蝶兰问。
      君蓝点头,不知怎的脑海里显现出楚慕白的那蜻蜓点水式的吻,脸微微有些红,说,“反正每天工作很充实,也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而且……”
      “而且什么?”蝶兰追问。
      “而且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这种感觉很好!甚至这求知的欲望比在学校里来得更强烈些!”君蓝说,“觉得自己成长的速度好像在加快,这算不算成就感呢?”
      “当然算!”蝶兰说,“看来你从楚慕白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没错!”君蓝说,“他的思维太敏捷了,文采也很好,采访完后都不用思考就出口成章,实在让我太佩服了。”
      “你写诗不也出口成章”蝶兰笑,“他比咱们大了十几年,你想想,人家十几年前就在干这一行,什么采访没做过,什么新闻稿没写过,出口成章也很正常。以前荷月不是说过吗?新闻和写诗不一样,新闻是有规律可循的,就像英语的语法一样,第一段写什么,背景放在哪,都很简单,把看到的、别人说的都写下来,再把层次弄清楚就好了。”
      “说是那么说,但做起来就难了,我在回来的车上就一直在想,这稿子怎么开头,怎么布局,但到了办公室后,他就直接那么一念,让我打字,一会儿一篇稿子就出来了,别人说的那些,他连录音都没听,全部记在脑子里了。太厉害了!”君蓝说,“我要是哪天能达成这样的水平就好了。”
      “那就努力吧!我的大诗人!”蝶兰打了个哈欠,“我可要睡觉了,明天还得陪那个团爬山呢!”
      “我不是诗人!顶多是个诗者而已!”君蓝说,“再次纠正!”
      “好,我的大诗者,诗者也需要睡觉吧!”

      第二天早上,章建在食堂没能像往常一样,一边看报纸,一边安静地吃完早饭。
      《新闻报》头版那两张触目惊心的死鱼照片,那黑色的大标题《全国著名生态湿地蓝湖遭受大面积污染死鱼成堆》,足以让他食不下咽。
      “通知四大班子领导马上到小会议室开会!”
      “好的!我这就打电话。”崔浩拿起手机,挨个通知。
      《新闻报》是全国最著名的监督性报纸,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都有订阅。不到十分钟,开会的人就到齐了!
      主管环保的副市长首先表态说,“这记者乱写,县里报上来的没这么严重!”
      “严重不严重,我们到现场看看不就得了!”章建黑着一张脸说,“崔浩,大车来了吗?”
      “来了,就停在楼下,随时可以出发!”崔浩说。
      “每人都拿上这份报纸,我们就去看记者写的这几个地方。”章建说。

      这是一场突然的袭击,大车上只有十几个领导,除了崔浩,没有跟任何人的大小秘书和司机,章建一路上都在车上跟不同的人探讨这件事,中间也接到了□□的电话,说上面很震惊,要求彻查!所以任何人连打电话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直接将车开到了蓝湖边上,直接雇了一条船,向芦苇荡驶去……又直接去了村里,找了几户人家询问,恰恰,又问到了楚慕白采访的那户人家。在村民带领下,他们直接去了上游,找到了那几十个排污口……
      当天晚上,蓝山市委、市政府紧急召开会议,连夜通过了《关于关停蓝湖上游一百四十三家造纸、化工厂的紧急通知》、《关于紧急清理蓝湖死鱼、帮扶渔民度过难关的通知》等多个文件。
      第二天,国家派了一个蓝湖污染事件调查组到蓝山市。一周后,蓝湖上游涉及的一个区、四个县的环保部门,从局长到科员一百多人全部被免职查办,蓝山县主要领导因刻意隐瞒也受了降职处分。
      这期间,章建让崔浩暂时作了新闻发言人,宣传部的人已不再能信任,他们竟然串通到省里的宣传部门,从上到下瞒报,并封锁媒体,实在是可恨!不过,这都是摆不到台面上的事,所以也无从追踪谁的责任。
      楚慕白从崔浩手里拿到了很多一手的信息,《新闻报》每天都有该事件的跟踪。
      这期间,楚慕白的压力也确实不小,他收到了不少威胁的电话,有的是在环保口的同学打来,张口就是“你还算兄弟吗?这么大的事见报前也不提前打个招呼!”“你缺钱还是缺名啊?楚慕白!这次被你害惨了!”……当然,也有支持的电话,远在山里的陈子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打电话来的,他从录音机里听到了这一消息,“慕白,干得不错,这才是咱们记者该做的事,兄弟挺你!”
      慕白的大学同寝室同学,现任某个镇党委书记的李雪湖也是一大早就打来电话,“兄弟,蓝湖是我老家,你干了件大好事,我们家老爷子说那天让我把你拉回去,他要亲自做‘烤鬼子鱼’给你吃!李雪海跟我要了半天你的手机号,我没给他。你可要千万顶住,继续跟踪,直到事件有了处理结果,千万别被他们的‘糖衣炮弹’打倒……”
      “烤鬼子鱼”是蓝湖的一道经典名吃,名字来源于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在水上打游击,没吃的就天天吃烤鱼,因为对小鬼子的恨,所以戏称是“烤鬼子鱼”。李雪湖的父亲是仅存的游击队员之一,今年快八十了。上大学的时候,豪爽的李雪湖就经常邀请慕白他们去他家吃。
      “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能吃上鱼,那真的是美味了!”慕白对君蓝说。
      而贾凌志则直接打电话说,“我在蓝天大酒店订了酒席,晚上给你小子庆功!”
      慕白忙碌着、敷衍着,也感动着,无奈着!天天酒席不断,烦恼不断,惊喜也不断。有追捧者,有嫉妒者,甚至怀恨者!三天后,由于李雪湖的“出卖”,李雪海在他老家“逮”到了正在吃“烤鬼子鱼”的楚慕白,谁知李雪海说的第一句话竟是“你小子值得我佩服,我布下了天罗地网,你竟然能闯进去,不简单!”
      “其实兄弟你也救了哥哥我呀!”李雪海感慨地说,“虽然挨了领导的批,但这事这么快解决,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啊!要不然,我还真不知怎么收场?被老百姓骂的滋味可不好受。不过你让我最服气的是后面两稿的处理方法,所有内容均来自官方的措施,既正面又语言措辞有度,水平很高!不像有些媒体,翻来覆去地报道死鱼!死鱼!”
      “媒体风格不同而已!”楚慕白笑着说,“我只是在报道事实而已,略尽一个做记者的本分!”
      “做记者的本分?”李雪海叹息,“说得好!其实宣传部和媒体本是一家人,咱们以后多沟通!”
      “海子当官得当‘清官’啊!”一旁本来默不出声、坐在轮椅上的李雪湖父亲突然停下手中的旱烟说。
      “那是一定!二叔!”李雪海忙点头说,“我和雪湖都立志当‘清官’呢!”
      不过,后来和君蓝说起这次发稿的原则,楚慕白的回答是“只不过根据利害关系而采用了不同角度的写法而已。”只是如此而已。而君蓝却总结出了一个记者的“快”原则:收拾东西要快,到达现场要快,展开采访要快,突破采访妨碍要快,采得一手材料要快,拍得一手照片要快,出稿速度要快,跟踪采访要快。

      两周后,蓝湖污染事件算告一段落,由于有了媒体的介入,促使政府下大力治污,引水,挽救蓝湖。
      由于这一报道的巨大影响力,《新闻报》让楚慕白破格进了报社记者编制。在这一问题上,楚慕白犹豫了一段时间,要不要放弃自己在蓝山日报社现有的、稳定的编制。不过孙文远的一番话让他彻底打消了这一念头:“慕白,这次动静闹的有点大,市里好多人找我兴师问罪,尤其是宣传口的,我怕日报社这块牌子不够硬,替你顶不下这些压力呀!”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慕白说。
      “办公室你还随便用!”孙文远说。
      “谢谢!”慕白说。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1章 暴风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