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曹植的《七步诗》和《洛神赋》 ...

  •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一首大家都是很熟悉、脍炙人口、好像是唐代的五绝五言诗,但它是三国曹魏时期曹植所作的六句古体诗。因经历代文人引录注释,把原六句古诗压缩成了四句。但保留了它的主体内容,诗的妙喻仍在。仍就情采并茂,结构严谨,语言浅显精练。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它饱含了深邃的政治内含,成了历代为争夺地位、权力、财产等引发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写照。“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句,已经是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警世通用成语,至今仍引用不衰。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诗的文学价值本身。
      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呢?为什么叫做“七步诗”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个争夺权位、惊艳凄美的情感故事。
      曹植(公元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系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的苐三子。是三国时魏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是建安时期文学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诗词语言精练,文采并茂。还擅长辞赋散文,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曹植自幼聪慧过人,年十岁便诵读过大量诗文词赋。他出口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喜爱,认为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的人选,几次想要立为“世子”。然而,他持才自傲,並不热衷征战厮杀,而我行我素。他还感受到哥哥曹丕对自已因父亲宠爱所施的压力,故而索性不治威严,放羁恣肆,不拘小节,散漫自由,屡犯法禁,曾引起曹操振怒。
      比曹植年长五岁的的哥哥曹丕(公元187年——226年)字子桓。亦广有逸才,年八岁即能文,多技艺,善骑射,好击剑。亦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在父亲曹操面前且能矫情自饰、深藏不露。因此,父亲对弟弟曹植的宠爱,看在眼里,心里妒忌、怨恨和报服的念头一直念念不忘。几次在父亲面前,故意设陷于弟弟曹植。最终,在“立储”的争斗中占了上风,当上了“王世子”。后来继了“魏王”位。
      早在官渡之战时,曹操连连用计,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一统河北。公元204年攻破邺城(冀州)。曹丕闯入袁绍府中抄家,发现一蓬头垢面女,缩躲在袁夫人身后。曹丕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大美人。这是袁绍次子袁熙之妻甄宓(公元182年——221年),为上蔡令甄逸之女。自幼贤德,能习文作诗。如今成了曹军的俘虏。
      比她小五岁的曹丕,见这美人儿,非常喜爱,对她流露出倾心相爱的神情。这也让甄氏为之一惊,有着莫名的欣喜。但在华堂庆宴之时,曹氏父子都为甄逸女的美貌所心动。曹丕出于政治野心,为迎合父亲,对她爱而不显;年仅十一、二岁的曹植(比甄氏年岺几近小一半)则真诚示爱,赠以随身玉佩。甄氏亦毫无顾忌地施以母性的光辉,女人的温柔,给以姐姐般的爱意。然而,曹操出于父子间的尴尬,趁战乱将甄氏配给了曹丕为妻,立为夫人。曹丕满心欢喜。从此,甄氏成了曹植的嫂嫂。
      甄氏做了曹丕的夫人,她诚守妇德,孝敬婆婆,关爱小叔。他们夫妻和睦美满,甄氏为曹丕生下一男一女(就是后来的魏明帝和东乡公主)。深得曹操和卞夫人的疼爱。
      因为当时仍处战乱年代,曹氏父子很少在家停息,常年征战于外。曹丕又得铜鞮侯府送给的礼物婢女郭氏,成了他身边的新宠。 “生乎乱,长于军”的曹植,少时过着贵公子哥儿优游宴乐的生活。他们叔嫂长时相处,关系暧昧。他们俩无嫌猜,情感甚浓,甚为亲近。曹丕虽然在兄弟间,争夺储位中获胜,但对曹植的行为不满,存有戒心。並设计将他封爵于外,使至叔嫂之间,不能经常相见。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王世子曹丕继承魏王位,兼丞相、冀州牧。同年十月,又逼汉献帝禅位。登基大魏皇帝,是为魏文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洛阳。汉室亡。追谥曹操为魏武皇帝,尊封母亲卞氏为皇太后。
      甄宓为原配夫人,仅封为妃,到了他的儿子曹睿做了魏明帝之后,方才追封为文照皇后。这是因为在争“世子”位时,比曹丕年长三岁的婢女郭氏,因常伴曹丕左右,屡出奇谋,成了曹丕身边不可缺失的谋略夫人。她被册封为贵嫔,后来封为皇后。
      曹丕称帝后,在洛阳宫中有郭、阴、李等妃子常伴左右,山阳公(即被废的汉献帝)的两个女儿也被送入宫中。故此,曹丕身边美女如云,所以,他索性把原配夫人甄宓,留在邺城旧府独居。甄氏失宠后,愁肠寸断,心内忧郁,有所怨言,曾作《塘上行》的五言诗,意向负心人倾诉,抒发出深深的哀伤、怨恨和愁苦,以求曹丕的怜爱。诗曰:

      浦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品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顔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愁夜夜不能寐
      莫以贤豪故弃捐索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韮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何苦入亦更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蓊蓊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这首凄恻哀怨的情诗,曹丕读后,不但没有感念旧情,反倒恼羞成怒。就在册封妃后的苐二年六月(公元221年),曹丕派遣内使,前往邺都旧府,逼她服下毒酒,死后葬于邺地。号称三国时期的三大美人之一的甄妃,冤死时年仅四十岁。
      曹植闻訉,满腔悲愤,深感嫂嫂之慈爱善良,陷入了痛苦的泥淖之中。也只能“相见不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好!
      文帝曹丕对其弟弟曹植,还是耿耿于怀,总担心会给自己带来后患。因此,仍就对他严加防范限制,总在设计打击迫害他。
      有人告发,临淄侯曹植“酗酒骂人,扣押文帝使者,意欲招兵买马,图谋反叛”。朝中许多大臣阿谀奉承,逢迎文帝,说三道四,要先下手为强。文帝正打算乘机除掉曹植。于是借口父亲亡故时,三弟曹植、五弟曹熊没有前来看望,要召来京都究其故。曹熊害怕起来,便自杀身亡了,曹植则由新封地鄄城进京面君。
      他们的母亲卞太后闻知,急忙上殿为曹植求情:“你们不要骨肉相残呀!”曹丕亦知曹植并没有招兵买马,图谋反叛的迹象,更没有任何证据。如果真的就这般杀了曹植,反会给自己留下恶名,还会被世人耻笑。于是又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来治罪弟弟曹植,也给了母后一个情面。文帝便说:“看在我俩兄弟情份上,众人都是说你是个才子。今天令你当庭在七步之内,成诗一首。不成者,即是欺君,休怪我不念手足之情而行大法。”
      曹植深知“行大法”者,就是斩首,就是杀头!他强压心中愤怒,既伤心又悲痛!显得无助,但还是应声迈出了苐一步......远处飘来缕缕沥豆鼓、熬豆油的芳香气味,想着母亲说的“骨肉相残”,便一步一句脱口而出:
      “煮豆持作羹,漉鼓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当跨出苐七步时,最后两句,顺势而成:“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文帝闻言,脸色骤变,深有惭色,并且羞愧万分,显得无地自容。他不得不收回成命,设宴款待曹植。令原配夫人甄妃亲生儿子曹睿作陪。
      席间,曹植见到侄儿曹睿,便暗暗地流下泪来,深深地惋惜甄妃的冤死。曹丕似乎也察觉到了甄宓的冤情。大概也是曹植七步成的诗,感动了文帝,对弟弟曹植,温语有加。席间,竟将甄妃生前用过的“盘金镶玉枕”,赐给曹植作为纪念。
      曹植抱着盘金镶玉枕,睹物思人。满心凄楚地乘舆返回新封地鄄城。他总是心神不宁,魂牵梦萦地眷恋着叔嫂间亲爱无间的姐弟般情谊。
      出了洛阳城,行至洛河边,夕阳西沉,彩霞满天。即令随从停车休息。曹植对着红红的落日,凝视着滔滔的洛水出神。他恍恍惚惚、远远的看见,甄妃从碧波中徐徐升起,轻悠悠地飘飘而来……曹植一惊,原来是南柯一梦!曹植触景生情,把洛河神女宓妃幻化成了梦中情人。于是,为这次梦幻会见,写出了一篇传诵于世的《感甄赋》。
      这篇文字优美的爱情赋文,文中虽有“悼良会之绝兮,哀一逝而异乡”等语,文帝曹丕亦不曾追究,任其广为传抄。四年后的黄初七年,曹睿继皇帝位,是为魏明帝。读《感甄赋》,因涉曹植与明帝母亲甄妃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太过亲近明显,自己反而有点过意不去。为避母讳,遂下令改《感甄赋》为《洛神赋》。
      曹植他借飘眇恍惚的梦境,活生生地幻化出这一点痴念、万缕相思的梦中情人,凝成了这篇传流千古的爱情故事。
      总之,曹植所幸的是这首即事抒怀的《七步诗 》,感化了他的皇帝哥哥,才收回成命,成了曹植的救命诗。因为感化了皇帝哥哥的良知,才彷彿察觉出甄妃之冤情,所以才会有一幕荒唐的“赠枕”游戏,而幻化演绎出千古不朽的文学作品《洛神赋》。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曹植的《七步诗》和《洛神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