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文王被拘 而演《周易》 ...
-
文王被拘而演《周易》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相传在七千多年前,天地洪荒的上古时期,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就教会先民们以日出日落定东西,辨南北。他坐在中位的方坛上,根据天赐龙马背负、神龟腹载的河图、洛书,研创绘制出了简易的符号,组成八卦。以万物之情,分据八方,太极居中的八卦图形。用来指导先民们的纪事、猎捕、处世。后来,还用于占筮、卜算等活动。这就是伏羲创造的“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古代把它常用作除凶避灾的吉祥图案。
宇宙天地之间,又过去二、三千年。神农氏创造了“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从伏羲到神农到黄帝的创造,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可惜“连山”、“归藏”二易,已经失传。
现只有周文王传承下来的“先天易”(即先天八卦)留于世。又经文王发展、创造,成为“文王八卦”(即后天八卦)。它可以附会万事万物作多种解说,古涩、深邃、难懂。后经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旦、就是西周王朝制定“周礼”的周公和春秋时期开创“儒学”的孔子,他们对八卦的学习、推论、解读,才得以续传继承。
所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就会成为瑰宝、经典。指的就是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作易传。孔子取其变化之义,故名为“易”。后世说,“易”包含有三个意思:简易、变易、不易。因是周文王所创,是故名谓《周易》。
《周易》,经儒家把原“易”加以发挥,添上了许多道德、政治和哲学方面的解释,便变成了最早的、保有中国朴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传统文化典册。后又经历代文人学者探究、传承和统治者的需要,使《周易》成了中国的圣经。成了诸子百家之源。它又和人们日常生活也有着密切联系而被传承,留了下来。同时口口相授,还传颂着“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演绎八卦”的传奇故事。
华夏大地,经神农、黄帝、尧、舜、夏禹、商汤,到了殷商晚期,出了个国君帝辛(纣王)。他昏庸无道,荒淫残暴。百姓遭难,上下怨恨。
在西部的诸侯国中,有个自祖辈就到了岐山的周原地方定居、自称为“周”的部落首领,名叫姬昌(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是季历的儿子。他继父位,后为殷商的西伯侯。
殷商纣王时,西伯侯以诸侯之位,笼络天子周围的近臣,还招揽四海贤人。他因仁慈礼贤,大收民望,诸侯归顺,终于“三分天下而有其二”。就将都城迁到丰邑(长安西南)。自称受天命而称文王,即是周文王。
周文王积善行德,仁慈百姓,访贤任能。凡来投靠者,都以礼相待。如闳夭、太颠、散宜生、辛甲、伯夷、叔齐等,先后都来归附称臣。在西伯候的治理下,西部的诸侯国对周边影响很大。这就引起了殷商纣王的疑虑和不安。
正恰此时,九侯有一美女,贡奉给纣王,纣王大喜。但九候女却不喜欢无度淫乐,纣王大怒,就将她杀了。九侯告诉西伯侯这件事后,文王感叹不已。觉得纣王草菅人命,叹息纣王荒淫无道。
此事,却被纣王的亲信崇侯虎知道了,就密报给了纣王。并向纣王进谗言说:“西伯侯自命为王,到处善行仁德,招贤纳士,各诸侯都向着他去了,恐怕对大王不利啊!不如……”。
于是,纣王借九侯女事,召姬昌到殷京,将他拘押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的大牢里。並将陪护文王来京的长子伯邑考,也扣押在殷,当作人质。成了纣王的车夫。
公元前1074年,西伯侯姬昌被囚禁在羑里的监狱中,面对四壁。他表现出痴痴傻傻,终日无语,成天就是望着天空。
在监狱的小窗高墙之外,天地轮回,星斗移转;日出月落,云雨阴晴。他时而仰首向天,苦思冥想;时而俯身于地,静卧其中。狱中的周文王,开始了一场宏大雄伟的构想:一边不停地思索,一边在地上不停地涂画。他画的正是流传下来几千年的伏羲氏始创的先天易(就是先天八卦图)。
纣王帝辛以为,姬昌囚禁在狱中,不允许他与外界接触联络,定然会无所作为。久而久之,一定会逼出疯颠之类的病来。现在知道姬昌在狱中不言不语,时而仰望,时而俯首,时而伏在一个土堆上写写画画。表现得痴痴呆呆时,纣王觉得姬昌真的是疯傻了。但还是不十分放心。
为了试探姬昌的状况,纣王竟然命人把他的长子伯邑考杀害,将其人肉刴碎,煮成“肉羮”。命使臣送到狱中,让姬昌喝下。
文王早已预测到纣王的残暴行为。但他仍然佯装不知、诚惶诚恐的样子,咬紧牙关,当着送汤使臣的面,喝下了自已儿子的肉做成的肉羹。然后,连连叩头,称谢大王赐给的“美食”。
等使臣离开后,姬昌便蹲伏在土堆(演易台)下,呕吐不止,声泪俱下。
纣王得知疯傻了的西伯侯,毕恭毕敬地喝下了他儿子的肉做的“肉羹”,还叩首称谢时,心里非常高兴。觉得姬昌也不是人们传言中的什么圣人,吃了自己儿子的肉,一点都不知道呢!
后来,也就慢慢地放松了对他的防范、戒备。还允许姬昌的臣下,前来羑里狱中看望。文王便抓住机会,与臣下们商议对策。
岐周部落的大臣们,一直都在不停地想方设法,营救文王出狱。闳夭、大颠等大臣,通过买通纣王身边的宠臣费仲,陆续向纣王敬献绝色美女、玉饰宝珠和无数的宝马奇兽。
纣王大喜,不仅赦免释放了关押七年的西伯侯,而且还赏给他弓、矢、斧、钺。授给他大权,去讨伐那些不听命于他的诸侯。
公元前1067年,文王出狱。他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灭商纣。他一面假装讨好纣王,向纣王献地、献宝,请求免除囚犯的酷刑,以取得信任;一面积极访贤纳能,壮大国力。他出猎在渭水边时,巧遇白发苍苍、年已垂老的姜子牙。谈吐之间,很是相投,觉得姜尚很有才干,便亲自请回。立以为师,共筹灭商大计。后来,在伐纣灭商的过程中,姜子牙成为辅佐周王朝,开创八百年基业的元勳。
文王被囚羑里七年的漫长岁月里,历尽磨砺,忍辱负重。他发愤苦研,潜心探索伏羲“先天八卦”中的奥妙。为图中的八种自然物象,对应上卦名:乾为天、坤为地、巽为风、震为雷、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用八种物象代表全部的自然规律,作为万事万物生成的根源。
文王发现先天八卦图的对应、对峙关系,也表现了天体运转形式。它是统一天体运转年、月、日的周期图:图的最内圈(初爻),表现一寒一暑,表示太阳在一年中的周期运动;图的中圈(二爻),表现为一昼一夜,表示着太阳运行一日的周期;图的外圈,(上爻),表示了月亮运行一月“朔”、“弦”的周期运动。
他还进一步抽象地悟出,概括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使其具体事物变化,在八卦图中衍生出无穷无尽的变化。从而揭示着不同事物之间内在的对应、对峙关系,这一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就构成了万事万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规律。
由此,八卦物象中的每一卦,都可以作为“太极”(即阴阳未分时的混沌状态)。即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即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伏羲氏的“先天易”(即先天八卦图)。
文王从先天八卦图中,总结出来了“天道、地道、人道”思想。认为先有天地,人在其中。天地相交,才生万物。乾即天,坤即地,其余六卦,皆为子女。八卦图还表现了在一年中 ,四时八节的节气变化,从四时推移出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变化,以表示阴阳的依存的周期循环。他还提出了“阴阳、刚柔,相济、相对,变化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他将伏羲八卦(先天八卦),两两重覆排列,演绎成八八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这样,八卦就包罗了天地间万象的变化规律。创下了“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使八卦由单纯的记事符号、只用来确定方位、占卜吉凶,而演变成万事万物生成规律的大学问。使八卦在運用上更加合理、更加方便。
周文王(西伯侯姬昌)用在囚羑里狱中的七年时间,演绎着“先天易”(先天八卦)。又发展、创造地画出了“文王八卦”(即后天八卦),著成了《周易》。自己写了“卦辞”。后来,制定周礼的周公为《周易》作《爻辞》;春秋时的孔子为《周易》作“易传”,亦称“十翼”。
《周易》成书后,被后世列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六经”之首。(六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府、春秋。)
《周易》发展成为了一部内容愽大精深的、阐述宇宙中千变万化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著作,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至今,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文化学者们,仍在不断地探究《周易》一书中尚未解之奥秘。
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位明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