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回 陌上君子人如玉 ...

  •   “兄台何故烦忧?”郭嘉打量着眼前的人,语气熟络的问道。娴熟的举止、问候恍如相交多年的挚友。
      郭嘉看到那人惊诧却不失礼的举动唇角笑意愈深,只见那人轻退一步,眼中惊色一闪而过,不怪郭嘉扰他思绪反是抬手执礼,眉眼低顺,不卑不亢:“些许小事,不足为道。在下荀彧,谢兄台挂心。”
      郭嘉心头戏谑之意更甚'颍川书院所在果真人杰地灵,尚未入山便可见到这般人物,果不愧为名流汇聚之所,此人一身君子之风,却浑然天成不着修饰,虽有世家之风却无世家之傲……不对,也不可说不傲,此人待人,长入眼难入心,但既有容人之量,如此风姿倒也值得嘉相交一番。'郭嘉也不曾想他不过见此人在此徘徊已久,才贸然搭言,不料却是令他结识了这般人物。
      郭嘉也不接言,只是似笑非笑的盯着他的眼睛,直将那儒雅男子盯得忍不住四顾寻找自己衣着可有不妥方才作罢,见男子如此窘迫郭嘉心底冒出一种捉弄人的快感,‘这个人着实有趣,不仅令人望着便觉着如沐春风,相处也是有趣得紧。’
      此间荀彧亦是打量着这拦了自己去路的不速之客——风尘仆仆的少年,连白皙的脸也染花了,相貌亦非出众,可那双微微上挑的眼眸中却闪耀着灿若星河的光华,恍若可看透世情的目光在他身上逡巡,似要将他这个人从骨子里到这副皮囊尽数看透。那少年身形瘦削,衣袖如风,飘若谪仙,恍若乘风而来。脊背挺直,便是见礼时也不成弯折,本是十分无礼的这些举止,可在这少年做来却让人觉得本应如此。
      荀彧本被郭嘉盯得本是窘迫不已,不知何处不妥竟让这少年这般盯着他,忽而间又见那少年巧笑明兮,一缕清风拂过,墙角桃叶簌簌,倏忽间落英如雨,人面映桃花,云鬓若丹青。纵使荀彧向来心境平和,一时也被这一幕摄去了心魂,只觉此景只应天上有,此人不该谪凡尘,一句诗词猛然间闯进了他的心房,恍惚低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此言一出荀彧便被自己的声音惊醒,忆起自己方才的无状,只觉脸上一下子烧了起来,欲要为自己的轻浮赔罪,可心中又隐隐觉得此言甚是相称,但无论如何,用此代指女子的诗句来形容男子便是极大的失礼了,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是讷讷无言。
      郭嘉却是不恼,只觉这荀彧当是个妙人,明明觉得自己无错却又能思及他人的感触,反倒让自己窘迫不安,而且,郭嘉眼中笑意流转,这人虽用这诗句形容他,但配上这如玉的人儿才是真真的妥帖吧。
      郭嘉上前一步拉着荀彧的袖摆,调笑道:“嘉若真如荀兄所言有那般风姿,这世间女子岂非都如李夫人*般倾国倾城了?荀兄莫要如此谬赞,嘉愧不敢领。嘉心悦荀兄风姿绝卓,不知荀兄可愿与嘉一叙。”
      荀彧这方才觉得面上热度稍减,心下只道郭嘉心胸宽阔,却未察觉少年眼中的调笑之意,只觉得这少年着实瞧着可亲,便觉或是运道所致方可得此佳友,忙应下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郭嘉亦是心情大悦,便也不愿再放手,只这般扯着荀彧的衣摆,便沿着这小巷而出,想着不远处的田垄行去,欲要一同散步、闲谈,唯恐走了这难得的脾性相合的友人。
      荀彧亦是生于世家,何时见过这般亲近的架势,也只觉郭嘉天性纯真洒脱,倒也不记得计较他的失礼,只任着随着他扯着自己闲游。只道‘得友一人,幸甚幸甚。’
      麦浪层层,方才抽出芽来未久的麦苗长势颇盛,甚是可人。郭嘉垂下手,一面悠然缓行,一面任那麦苗的芽尖拂过掌心,轻吟道:“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今岁开春雨露颇丰、气候温和,如无他变,百姓当可得一安居康乐之年。”
      郭嘉虽尚且年少,但一身气度却让荀彧难将他作少年人对待,于是暂且以友相待,同辈论称。只见他浅笑相和道:“当时如此。然去岁天干,如今降雨虽丰盈有余却方可滋补万物,然春末入夏后,若依然如此,只恐会乐极生悲,伤农事、水利。”
      “哦?”郭嘉顿下脚步。恰巧二人已行至田垄尽头,郭嘉忙携荀彧至树下小憩:“荀兄既有此言,想必于农事、水利亦颇有见地,嘉才疏学浅,还望荀兄不吝赐教。”
      荀彧正襟安坐,已知这是郭嘉欲与他考校一二,便也不推辞,他心头亦有灵兆,自觉此少年定是不凡,又如此般气度出众,方才欲与之交浅言深:“农桑之事向来承天之命,然水利之工却为人力所控。若是于雨季之前遣使于各州,定粮价、屯米黍、移田于高,方可免除粮价之乱,到时再视灾情轻重予减赋税,便可保民力无伤,待调养一年便已无碍。同时再遣人修缮水利,筑坝疏河,便可防范决堤之患,如此则百姓无忧,民生安乐矣。”
      “善!”郭嘉闻言时时含笑颌首,荀彧的话音一落他便抚掌赞叹:“荀兄果真大才!”*麦浪层层,方才抽出芽来未久的麦苗长势颇盛,甚是可人。郭嘉垂下手,一面悠然缓行,一面任那麦苗的芽尖拂过掌心,轻吟道:“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今岁开春雨露颇丰、气候温和,如无他变,百姓当可得一安居康乐之年。”
      郭嘉虽尚且年少,但一身气度却让荀彧难将他作少年人对待,于是暂且以友相待,同辈论称。只见他浅笑相和道:“当时如此。然去岁天干,如今降雨虽丰盈有余却方可滋补万物,然春末入夏后,若依然如此,只恐会乐极生悲,伤农事、水利。”
      “哦?”郭嘉顿下脚步。恰巧二人已行至田垄尽头,郭嘉忙携荀彧至树下小憩:“荀兄既有此言,想必于农事、水利亦颇有见地,嘉才疏学浅,还望荀兄不吝赐教。”
      荀彧正襟安坐,已知这是郭嘉欲与他考校一二,便也不推辞,他心头亦有灵兆,自觉此少年定是不凡,又如此般气度出众,方才欲与之交浅言深:“农桑之事向来承天之命,然水利之工却为人力所控。若是于雨季之前遣使于各州,定粮价、屯米黍、移田于高,方可免除粮价之乱,到时再视灾情轻重予减赋税,便可保民力无伤,待调养一年便已无碍。同时再遣人修缮水利,筑坝疏河,便可防范决堤之患,如此则百姓无忧,民生安乐矣。”
      “善!”郭嘉闻言时时含笑颌首,荀彧的话音一落他便抚掌赞叹:“荀兄果真大才!”
      郭嘉微微垂首,唇角含笑,眼睑微垂掩去了眸中的星华。
      荀彧看着这般作态的郭嘉,不知为何心底猛然打了个寒噤——这个人不应是这般的!他似乎已经听到了少年那尖锐的嘲讽。
      “然,当今陛下*是何等……人物,我等皆知,想来不必嘉一一赘述。且不说朝中可有如荀兄这般知农事、通政务之人,单论敢于谏言者恐也寥寥无几,今岁过尽,嘉目中……只余……民不聊生。”郭嘉如饮水般平淡的语气令荀彧不由勃然色变。
      闻无人应声,郭嘉抬首,只见荀彧忽青忽白的脸色,略一思索便知晓了他的心思。郭嘉无奈苦笑‘大汉的根基终究不是那么好动摇的啊!只可惜……’
      郭嘉温颜,明知故问道:“荀兄心属汉皇室?”见荀彧不答他便撇了撇嘴,也不放在心上,仿佛未窥见荀彧心中的惊涛骇浪一般。他慵懒地倚着树干,仰首,张开双臂,朗声道:“荀兄,此间是何人之天下?”
      “你是何意?!”荀彧猛然惊起,紧盯着阖目似欲环抱碧空的郭嘉,心中已是隐隐有了猜测,可他不愿相信这个少年竟会如此大逆不道,又是看得如此……透彻。
      “此乃万民之天下!”郭嘉一语若醒世之言,如金玉交鸣。“汉室将朽,经此一次,民怨载道,民愤盈天。至时举民道,清君侧、肃朝政、严刑法、律世家、举贤才。夏商以来,变则兴,不变则亡,与其坐待汉室倾颓危亡,不若遂民意而变朝纲,方可保我汉之子民,免去外侮之患。至时纵使天下易主,天下亦为我汉民之天下!”
      荀彧闻言默然无语,他站起身,踱步站在阳光下,仰起头,双唇紧抿,心中似在挣扎。许久才睁开眼,墨玉般的眸子中坚定不移:“彧为汉之忠臣,亦是汉民之臣,若一日彧陷于两难之处,彧必先尽民事,再全忠义!”
      郭嘉望着长身而立的男子久久无言,貌如玉,性如玉,人如玉,此人着实是如玉君子——如此这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或许,你是对的。”郭嘉轻笑,或许这个人会不同吧。
      只见荀彧展颜一笑,于此间,只如那‘陌上君子,温润如玉,岁月静好,愿君安康’郭嘉在心中默默为他祈愿。
      或许他们都已知晓二人并非同路,然而,同样卓而不群的他们,彼此相惜,纵知日后世事无常,此时,得君相伴,便是幸甚。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一回 陌上君子人如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