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七回 ...

  •   赵夏这边忙得热火朝天,汗流满面,唉,大夏天的做饭真是个挑战,整个桑拿房,真要吃不消了,每当这时候,她就无比怀念前一辈子的空调,好像这样想一想,心里会舒服些。

      油下锅后,将打好的蛋液倒进铁锅,勺子热火朝天地忙着,时不时,还去看一下火候。速度很快,丝瓜炒蛋好了后,赵夏赶紧将冬瓜下锅红烧了,趁着锅里焖的功夫,回身拿盆从水缸里舀了点水,拧干巾帕子擦了擦脸,直接把半湿的巾帕子系在了脖子上,一脸的汗,顺着流到脖子上,实在不舒服。

      这两个菜弄好,赵夏不敢耽误,赶紧将血泡出来的鳝鱼重新洗了遍,切了几大片生姜,先扔油锅里炒,等生姜片炸成金黄色,边上有点微糊,赵夏才把鳝鱼整碗倒进锅里,反复炒。这还是二婶子教她的小绝招,一来生姜去腥,二来,煮出来的黄鳝汤会特别的白。

      待关上锅盖开始熬煮时,赵夏一转身,发现了锅案上的半块豆腐,先是一愣,而后自己傻乐地笑出了声,唉,考虑了半天,把这个给漏了,在没有任何保存手段的大夏天,这块豆腐是无论如何都过不了夜的,怎么办?得,那就小葱豆腐。

      手里忙着摘香菜的功夫,拿手背敲了敲自己的脑门,唉,真是热傻了,好像这几天,自己特别怀念上辈子的事情,老是没来由地想起来,或许是热的,又或许,是其他吧。她上辈子如果没出意外,估计现在也该有个另一半,说不定也有个孩子了。

      哪知道这辈子,十四岁就开始被催婚,赵夏想想都觉得头疼,可如何是好。想起了二婶子一路的碎碎念,一副唯恐她再推迟定亲就真的成老姑婆的紧张样子,额际阵阵犯疼,看样子真要好好考虑一下,一来是长辈们的担心,二来,也可以叫外面的闲言碎语作罢。

      自从桂生把人捡了回来,外头说啥的都有。那些村民虽然本性不坏,但架不住嘴碎,三人成虎,唉,居然是个无家可归的主,可不惹人闲话。又费银两又招惹臭名声,呵呵,桂生可真会捡啊,整个一烫手的山芋,扔都扔不得。

      焖煮了一盏茶的功夫,赵夏起了锅,先单独盛了一碗放一边,再将剩下的黄鳝汤盛了起来,撒上香菜,点缀一下。

      赵夏麻利地洗了锅,又倒了些水进去烧开,把先前切成小块的豆腐倒进去,焯熟。捞出来过水后,放一边晾干水。继续忙着熬点花椒油,用来一会做拌料。

      赵夏手里不歇,不时还回头看一眼边上的药炉子,正在这时候,许二婶卷子袖子,一副要进来帮忙的样子。

      赵夏赶紧停了手里的动作,说道:“二婶子,这里热得慌,且出去,我这都快忙完了。”

      许二婶瞪了眼满脸汗珠的赵夏,不满地哼了哼,劈手夺了赵夏手里的碗,一边添加佐料,一边念叨道:“歇着吧,瞧你这一脸的汗,洗洗去。”

      赵夏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嘴,由着二婶子来忙,自己则赶紧打水擦洗了把脸,回身看许二婶额际也冒出汗来,将巾帕子又用水洗了洗,小心地凑到二婶子跟前,帮她擦了擦汗,一脸笑眯眯的样子,讨好看着许二婶,唯恐她又拿亲事来念叨自己。实话,真给念叨怕了。

      许二婶被她闹得个哭笑不得,也就不再提这一茬。两人又忙碌了会,终于把菜弄上了桌,赵夏将中午剩下的小米饭温热了下,也一并端上了桌。

      饭桌摆在院子里,许二婶忙着拿碗筷,顺便唤吴氏吃饭。赵夏则端起个木盘,里面放着那碗鳝鱼汤,还有几小碟菜,一碗小米饭送给谢齐。

      赵夏走到门口,停下脚步,轻声提醒了句:“我来送的吃,可以进吗?”

      很快,里面传来有点压抑的嗯应声,赵夏无奈地摇了摇首,唉,这傻小子又背着人哭鼻子了,人能活过来,多好啊,都快一个月了,还这般就不合适了,只当又是个家里的弟弟了,捡都捡了,现下撵走是不可能了。又不能由着他整日这般吧,看样子得好好开导一番才行,嗯,择日不如撞日,就现在。

      赵夏佯作不知,笑着掀开帘子,将木盘放置到床边的案几上,就出去和院子里的奶奶、许二婶轻声嘀咕了几句,免得她说话的时候,出去的狗儿他们回来后没头没脸冲进来。

      许二婶她们一听觉得合适,确实有些话,她们老人来说却不一定合适,而年龄相仿的人来劝,确实很合适,何况夏丫头自身的境遇与谢齐那娃又有几分相似,都是父母双亡的苦孩子。唉,她来开解确实再合适不过了。

      赵夏掀帘进屋后,瞧了眼还没动的碗碟,再瞧谢齐脸朝内躲开她打量的样子,蹙了蹙眉,左右看了看,赵夏转身挪了个高脚凳靠在床边,坐下后,端起那碗鳝鱼汤,低头用勺小心地划拉了几下,舀起一小块肉,送到谢齐的嘴边,说道:“吃吧,这是狗儿下午抓来的。”

      一直面朝里的谢齐,余光瞄了眼嘴边的瓷勺,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几番考虑了下,只得闪躲式地低下头,开口道:“先放着吧,一会,我自己来。”

      闻言,赵夏笑了笑,单手指了指他右手的夹板,说道:“可拉倒,你要不吃,我叫二婶子来喂你吃。”

      谢齐一愣,立马抬首看向赵夏,千万别,二婶子每次喂他差一口都不答应,非得他全部吃光才作罢。拿眼小心地瞅了瞅门口,低声道:“别,我吃……”

      说着,谢齐半羞涩地张开口,赵夏也不管,只当是给自己弟弟狗儿小时候喂饭的,一勺子塞喂进去,又舀了一块黄鳝段,等着谢齐。

      完全没料到赵夏这样,谢齐又羞又气,这根本拿自己当个三岁的娃儿喂饭了,他记得狗儿提过,明明赵夏比自己还要小上几个月的。

      谢齐心里想着事情,嘴也就忘了去嚼食,只顾着低头红脸了,哪里还有半点刚才伤感的情绪。

      赵夏看他鼓囊着嘴,半天不动腮帮子,自己的手悬着又酸,提醒道:“快点吃,鱼刺记得吐出来……”说着,将案几上的瓷渣斗挪了个位置,递到谢齐跟前。

      瞧到这般,谢齐脸瞬间热烫开来,现在完全肯定:赵夏拿自己当三岁娃儿哄了。

      谢齐咬了咬唇,清俊的脸儿甚是尴尬,耳朵都发烫了,也不敢说啥,嗯应了声,乖乖地开始咀嚼,将渣斗挪到床内侧,扭身朝里将那一小节鱼刺吐掉。

      赵夏暗自忍着笑,没有继续拿话刺激他,冷着脸,继续喂第二勺。就这样一勺一勺的,很快,一碗鳝鱼汤见了底。

      此刻,谢齐耷拉着脑袋,他只觉耳朵根都滚烫,又羞又恼,却莫可奈何。他自打记事起,就没这么被人喂过饭,而且喂饭的人还是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姑娘。但,却是一副拿他当是无理取闹的三岁娃娃的态度。

      他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自小遵从礼法教化,以君子之道为行事准则,因家逢巨变,逃难到此。又兴得贵人相助,得以生还……只是这行事风格,他实在不知应对之法,只有缩头缩脑装鹌鹑的份。

      赵夏瞧他这样,也不管他理不理,自顾自地开口道:“之前,我听过这么个故事:一个和尚向佛祖许愿,他要用佛经来教化救助世间所有苦难,但他发现身边没有合适的佛经,各有各的说法,所以他只好去佛祖的出生地哪的来着?”

      谢齐想也没想,接了话茬,提醒道:“天竺!”

      赵夏笑了笑,很好,上钩了!真是好孩子!心里想着,面上装作惊讶地样子,瞧了谢齐一眼,继续道:“对,就是天竺,据说啊,离那个和尚在的地方有十万里之遥,和尚打定的主意一定要去,一路西行,历经千难万险,花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到佛祖的家乡,他见到了佛祖,求佛祖赐予他真经,佛祖感于他的诚心,就把佛经给了他。待和尚离开后,佛祖令身边的观音来掐算和尚经历了多少难,小难不算,大难还差一个,才满九九八十一。于是,观音命人刮了一阵狂风,将和尚与他辛苦求来的佛经全部刮进了河里……”

      说到这,赵夏停了停,看到谢齐瞪着那双清亮的眼睛,滴溜溜看着自己,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笑着继续道:“佛经全湿了,和尚只得拼力去捞,好容易将那些行囊全部捞上岸,看着湿透的佛经,和尚又心疼又自责,为何自己如此不小心……还好,那天太阳特别好,面前又出现个特别大的石头,正好够他晒经书,他就把经书全部摊开来晒,等书全部晒干了,他收拾的时候不小心,有一页经书几个字粘在了石头上,这样经书就不完整了,和尚更加心痛自责,但也莫可奈何,只叹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万莫如是了。说完,就赶紧收拾行囊往回走,因为他知道啊,他千山万水的来求佛经,最初的目的是:来教化救助世间所有苦难,而那些人正在他的来处等着他,所以他必须赶紧回去,哪怕一日,也不能耽搁。”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第七回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