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 第五章 游湖 ...
-
清晨,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大好天气,就只酷热。
稍稍吃过早点,孤风狂打点好装素,举步就开始向西湖缓缓而去。其实也并无甚可素,无非是用白色细布条将天劫的剑鞘和剑柄包好;咋一看,还以为就是一柄布剑。为的是以免不易间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毕竟杭州是当下江南最为繁华之地,人熙攘攘,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天劫还是不露真面目的好,凡事小心总无错。此后,孤风狂行走天下,总是以布剑视之。
片刻,孤风狂就来到了西湖边;眺望着那满湖正波光粼粼的水面。很想要泛舟游于其上;但他却也并没有就那样去做,因为他还在等着一个人,那一个他正待去寻找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
话说西湖有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各具其特,各擅其胜,景景动人,集西湖精华之所在,闻名于天下。
孤风狂先游“苏堤春晓”。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六里,为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就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纪念他治理西湖的功绩而将之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这自南向北更是有着六座拱桥,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彼此起伏。更是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其中,跨虹桥最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所;在此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那是如入仙境。
南宋时,“苏堤春晓”曾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因而被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
寒冬一过,苏堤便犹如一位姗姗来迟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添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还数晨曦初露,月沉西山时,远处轻风徐徐吹来,堤上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其中,勾魂销魂。
只可惜,此刻的孤风狂来的却并不是时候,领略不到它这“苏堤春晓”最为扬名动人的风光画面,不能一睹它那庐山真面。眼中不禁流露出无限惋惜与遗憾;看不到的美永远都是最美最好的美。
带着满腹惋惜和遗憾,不知不觉中,孤风狂竟置身站在了“曲苑风荷”的小桥上。这“曲苑风荷”以夏日赏荷最为引人注目,震摄人心。其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名类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水面亦更是架有造型各异的小桥;那是人在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顾。这景,孤风狂总算是于无意间给逮着了最佳时机。
“曲宛风荷”,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曲苑”本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濒临西湖湖岸。想当初建造繁华之时,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浑然一体四处飘逸,那叫令人不饮亦自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为赞:“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
只是,物有兴衰,谁人能阻?后曲苑自也逃不掉命运的安排,逐渐衰芜、湮废。
及至孤风狂此时而至,只能是闻于荷香,酒香已不知去向,成了曾经的佳话,已为传奇,不可重现,更谈何超越?真叫遗憾。尽管如此,能一尽情饱览满荷风采,尽闻其香;孤风狂亦已陶醉沉迷,已然自足。之前的满腹遗憾与惋惜不知何时,也随香不知所去!
满怀欣喜,孤风狂又信步来到了“断桥残雪”。这个传说中白素贞与许仙相会之地。
此断桥,坐落在白堤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势高野阔,闻名自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是隆冬时节观赏江南雪景的最佳去处。
每当瑞雪初霁,站在那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眼前石桥拱面无遮无拦,有些地方在阳光的照耀下已冰雪消融,渐露斑驳桥栏;而桥的两端却还在皑皑白雪下覆盖。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而得名曰断桥。
唐朝张祜,特写诗《题杭州孤山寺》云: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由此显而易见,断桥之奇妙独特。
只是又可惜了孤风狂此番而临不能一睹真容。眼中不禁又悄然流露出无限惋惜与遗憾,只得深叹。“想必要一览西湖这十景之最,还需的择季而行。春夏秋冬,各具真容,各领风骚!”
“雷锋夕照” 中,孤风狂在漫步游赏过“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五景后,悄然而至;时已傍晚,夕阳正盛。
这雷峰,位于净慈寺前,是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只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算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
想当年,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一度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
山巅雷峰塔建于五代,是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初名黄妃塔。因建在当时的西关外,故又称为西关砖塔。原拟建十三层,后因财力所限,只造了五层。此时的孤风狂站于顶层,四下眺望;只见夕照林涛,景色朦胧,更是为此景增添丽色。不禁有感而发,于心内畅言道:“若是当年此塔能如愿建成,莫不成了天下第一塔!”
待孤风狂来至“三潭映月”,夜幕已然降临,弯月早高悬。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是西湖内最大一个岛屿,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约百来亩之广,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则成环形堤埂。若从空俯视呈田字形,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如此水景之妙在西湖十景中又是独具一格,亦是江南水上园林经典之作。
“三潭印月”富于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以此得意。从岛北码头上岸,很快即步入九曲平桥。
九曲桥东,隔水与一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粉墙上开有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
此景又可谓是天下湖上赏月的最佳去处。特别是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众人手提灯笼来此赏月,烛光外透。彼时人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出“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三潭印月亦因此闻名。
虽然孤风狂此番前来,并非中秋佳节,月也非圆月,但此刻身临其间,同赏两月,身处一世间,凝视水中又一世间,沉迷其中,还是被他给赏出了它那味道——“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
及至戌时,通过一整大天游玩,孤风狂总算是遍游了西湖十景。至此刻走在西湖畔的大街上,他方才发觉由于贪玩,已有一整天未曾吃喝,腹中早已空空难耐!
抬头,恰巧身旁就是一百年老店———醉仙楼。孤风狂手持天劫,欣然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