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争执 ...
-
火车在轨道上飞奔着,车轮和铁轨互相撞击,周而复始,“咔嚓咔嚓”声此起彼伏。车窗外细雨绵绵,秋意愈浓,车厢里却是暖意融融。沈爱琳正倚窗而坐,她天生一副好样貌:冰肌藏玉骨,柳眉积翠黛,一眼便知是江南水土养育出的可人儿。
“小姐,再过没几个时辰就到上海了吧?”说话的是坐在对面的老妪,她腿上堆着一团团绒线球,手里的长木针子在那双娴熟双手的指挥下灵巧地运作着。
沈爱琳心不在焉地 “嗯”了一下,目光却依旧在窗外留连。
“那可真是太好了,日日盼夜夜盼,总算是回来了。”那老妪脸上满是笑意,手里长针来来去去的节奏也愈发轻快了。
“瞧您说的,张妈,北平不也挺好的吗?您老怎么那么不待见呢?”说话的是个伶伶利利的小丫头,扎着两个麻花辫,穿着大红短襟小衫,手里提着个食盒。她正从包厢门口走进来,脚步轻快。
“侬这小鬼头,懂啥啦?!这北平可没少让阿拉吃苦头哦。”张妈斜眼睨了那小丫头一眼。
那丫头自顾自地走到沈爱琳身旁,从食盒里一样样地取出各式的杯盏茶碟:糕点,咖啡,红茶,小笼包子,生煎……应有尽有。那丫头手里忙活着,嘴里却也没闲着,老大不服气道:“苦头?我可没吃着。您老人家倒是说说都给您吃了哪些苦头呗?”
这妮子年纪不大,嘴却不饶人,恐怕迟早要在这上头吃亏。沈爱琳的眼睛瞧着窗外,心思倒在这一老一少二人的话上停了下来:张妈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丈夫孩子也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于她,这里是故土,是她的根和魂。翠珠这妮子本生在中原,十二三岁村里遭了饥荒,逃难到上海,在沈宅谋了份差事,没多久又跟着自己到了北平,如何能体会张妈的这份思乡之情。
翠珠不懂倒不稀奇,然而她沈爱琳自己难道就能感同身受吗?若是对这片土地有不舍,当初又为何要舍近求远跑去北平念书?若是对这片土地有眷恋,又为何伴着这火车的轰鸣声却心意繁乱,近乡情怯?
张妈也不依不饶说道:“侬这小丫头,真真是既没记性又没良心。我吃额苦头就先不去讲,阿拉小姐也吃了不少苦头。刚来北平额辰光,小姐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又发寒热,那罪受得,想起来就心疼……”
张妈似乎收不住话匣子,还要继续往下说,却听沈爱琳开口说道:“翠珠,去给张妈取一盏茶来。”又转向张妈,幽幽道:“话说得太多了,既劳神又伤身。您也该喝口水,歇一歇了。”
张妈本想着倚老卖老,借机好好教训教训翠珠这丫头,现下也只好作罢,她小心翼翼地捧起茶盏,啜了一小口,脸上堆着笑,讪讪道:“嘴巴倒真是有点说干了,难为小姐替我想着。”
沈爱琳本不打算掺和这一老一少的口舌之争,只是方才张妈所说的话快要把她身上那些好不容易藏起来的隐痛统统扯出来,曾几何时张妈口中的“苦头”在她心头刻下一道又一道鲜血淋淋的伤痕,如今那些伤痕已经结了痂,成了疤,可是一旦揭开,依旧会流血会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