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家宴(3) ...
-
远处走了一人,来人是纪子潭。只听他高声喊道:“原来你们都跑这儿来了。里头准备得差不多了,马上开席了。”
他瞧见沈爱琳也在时,心里倒是吃了一惊,偷偷瞄了一眼纪子湛,见他容色无异,便收起惊讶,同沈爱琳打了声招呼,又说道:“咱们一道进去吧。”
一行人三三两两随着纪子潭进了餐厅。方才牌桌上的三人都已落座:大太太依旧居首位而坐,在她右手边第一个位置上坐着的是她嫡亲的儿子——纪子渊。二姨太太坐在他旁边,瞧见纪子潭他们走了进来,一脸热情地招呼起来。
待众人都坐定,大太太便吩咐佣人开席。席间觥筹交错间自然也少不得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
大太太举起高脚杯,祝酒道:“今天难得请到沈小姐过来一起来吃饭。咱们一起碰个杯吧。”众人便顺着她的意,举杯相碰。
大太太放下酒杯,对纪子湛说道:“说起来沈小姐今日肯赏光,到底还是托了你的福。不过,老三啊,你该不会怪我擅作主张去请了沈小姐吧?”说罢,又纵声笑了起来,只可惜这笑里寻不出分毫的善意。
纪子湛并不着急回应她,只见他拿起白色的餐布,擦了擦嘴,悠然道:“说起这件事,我还要感谢大太太替我想得周全。”
话音未落,只见他已伸手握住了身旁沈爱琳的柔夷,脸上笑意盈盈。
他猝不及防的一握着实吓了沈爱琳一跳,待她反应过来想要抽回手时,不想纪子湛却加了力道,握得更紧了些。沈爱琳对他怒目相视,迎上的却是他那一对桃花眼,笑眼迷离地望着她。
沈爱琳心里气极了,恨不得抬手给他一记耳光,奈何大庭广众之下不好发作。
在对面的纪子潭似看出了些端倪,忙解围道:“子湛,爱琳小姐都害羞了。你再不放手她怕是要恼了。”
纪子湛适才慢慢松开手,徐徐道:“我和沈小姐认识的时间虽然不长,却一见如故。我视她为挚友,早就想介绍她与阿茉认识了。”
他的这番话虽未挑明二人间的关系,可方才的举动却暧昧不明,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大太太自然不愿见到纪子湛和沈爱琳走到一起去。她心里清楚沈家在上海滩的地位,外人看来沈爱琳不过是书香门第中走出来的大家闺秀,她父亲沈国华也不过是圣约翰大学的校长。可明里人都清楚沈国华不但和政商两界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还是老蒋的入幕之宾,恐怕他的一句话有时便可左右时局。若真成其好事,只怕日后更要多忌惮纪子湛几分了。
大太太见二人举止亲密,心里不爽快,又忌惮着纪子湛如今的地位不好轻易发作,只好阴阳怪气讥讽道:“我还以为大家闺秀有多么端庄得体,原来也不过如此。哎,我原本还奇怪,怎么沈小姐刚来没一会儿子就和咱们的四姨太太热络地胳膊挽着胳膊,一道逛园子去了?这么看下来也不稀奇了。”
大太太想着像沈爱琳这样书香门第出来的女孩子家想必最在意自己的名声,所以才故意说她与风尘女子往来亲密,想要激怒她。
谁料沈爱琳不怒反笑,说道:“四太太性子温良谦恭,又知书达理,不像有些人那样飞扬跋扈,又粗陋浅薄,的确与我投契的很。”大太太想要借着踩低四姨太来指桑骂槐,她沈爱琳就偏偏要抬举她。
大太太心里清楚这“飞扬跋扈”和“粗陋浅薄”都是冲着自己来的,可人家毕竟还没有指名道姓,若真动气追究,也捞不着什么便宜,只好吞了这口窝囊气,不去理会她,自顾自地饮酒吃菜。
只可惜她生出的儿子没有继承她那份精明练达,火爆脾气倒是如出一辙。纪子渊从小到大仗着自己嫡子的身份,横行霸道,从不把两个弟弟放在眼里。到了如今仍然不懂得审时度势,嘴上依旧不客气。
“老三,你他妈搞个洋行,把金霸子给得罪了。那老小子现在隔三差五地跑到码头上来闹事,你他妈管不管?”怂人借酒胆,他纪子渊借着上了头的酒气大声嚷嚷起来。
“金霸子可没上我那儿闹过事。是不是你自己什么地方开罪了他,却还不知道。”说完,纪子湛已切下一块牛排,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起来。
沈爱琳心里暗叹纪子湛手段高明。他料定金霸子不是什么善茬,绝不会善罢甘休,故意激怒他。他也清楚金霸子那些个下三滥的手段绝不敢使在洋人的地界上,那便只剩下纪家的码头了。像金霸子这样的外头人自然不会清楚纪家的家务事,他只知道这码头也是纪家的地盘,就不管不顾先撒上野再说。
“老三,你他妈装什么蒜!你以为我不知道,就是因为你那破洋行挡了他金霸子的财路,那老小子的才来码头上找麻烦的!”
纪子湛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凭他的了解,以纪子渊十足草包的个性,绝不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摸得这么仔细……
忽听大太太说道:“子渊,你喝多了!”纪子渊还想辩驳,却听大太太厉声吩咐道:“管家!少爷喝多了,赶紧扶他回房去歇息!”
管家应声,和几个小厮一起把纪子渊架上了楼,餐厅里又恢复了之前的宁静。
大太太对纪子湛说道:“你大哥喝了酒就是这副德行,你别和他一般计较。另外,码头一直以来都是他在管,总不好出了事就叫你去擦屁股。这事让他自己去处理就好,你不必去管。”
大太太说的虽都是打圆场的话,可句句无不宣誓着纪家码头的主权,不允许他纪子湛插手半分。
纪子湛早就习惯了这对母子的行事做派,他没多说什么,一笑置之。
这一席间,明面上的相安无事和暗地里的剑拔弩张让沈爱琳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吃过的最漫长难捱的一顿饭。